第134章 碳基芯片制造成功
设备动起来了。 陈申领导小组的人员,将需要添加的材料,放置入了设备中。 就看到石墨烯晶圆,在一个个模具中,被压印着。 就像是印刷钱币或者彩色报刊。 第一个母版,让报刊上的人物全是通红的。 第二个母版更换,再次印刷,人又绿了。 第三个母版更换,人又黄了。 然后随着一次次反复印刷,那人就渐渐的活灵活现,最后像是一张相片。 这台纳米压印机,是用的紫外压印,可以做到常温状态压印,不需要高温高压。 实现了多层压印技术,图案精准对齐。 王院士他们,费了不少脑筋啊。 就像是搭积木,做房子,或者说是3d打印,底层搭建后,搭建第二层,第三层,直到最后! 机器中的晶圆,像是在发光,寄托着一个民族的想象。 终于,设备停止了下来,静悄悄的,没有人敢于开启那道沉重的门。 “陈院士,要不您来。” “好。” 陈申点了点头,按下绿色的开关,设备门被开启。 轻轻的,将8英寸石墨烯晶圆拿了出来,就看到上面清楚刻录着460枚芯片。 会成功吗? 将其放入探针电测机,大型计算机启动,自动化检测程序开始。 “封测开始。” “定位正常。” “功能模块正常。” “输入信号准确。” “采集输出信号无误。” …… “良率99%。” 轰! 整个生产车间欢呼了起来。 有人想要脱下帽子甩动,想到这是无尘车间,只能像猿人一样拍打胸口。 有人泪眼模糊,想要擦拭,却被面罩阻挡,视野模糊。 有人瘫坐在地,就看到他血压上来了,脸上通红一片,像是煮熟的大虾。 碳基芯片技术,在华国诞生! 陈申的手,又被人握住了。 “谢谢,谢谢。” 王浦和,不停的甩动着陈申的手,就只会说谢谢,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心情,让他说不出其它感谢的话。 “王院士,这是大家的功劳,可不是我一个人的。” 范菲烟看着陈申,百炼钢早已化为绕指柔,这个男人,她要定了! 一场愉快的庆祝会,在石总的厂里展开。 说好不喝酒的陈申,在众多热情的大佬迎来送往中,没有办法,喝下了一杯又一杯。 陈申的酒量,普通人酒量,根据环境场合,实力有所不同。 像是佩杉姐的生日会,他高兴,就能喝不少,今天也很高兴,辛苦付出,总算有了回报,也算是破了记录了。 有小嘎嘎想要和陈申喝一杯,直接被领导怕打了脑袋瓜。 “你也好意思去喝?我都没敢去,没看到都只有老板,还有王院士这样的人物才敢敬酒嘛。” 小嘎嘎被领导的一巴掌,直接将酒拍醒了,大声感谢领导救命之恩。 刚刚要是不小心一时酒劲上涌,分不清身份跑去喝了,估计明天石总就会让他卷铺盖走人。 这一幕,陈申没有看到,只觉得酒香迷糊,特别困倦。 范菲烟察觉到陈申喝大了,赶紧一个眼色,和孟慧英架着陈申离席而去。 她和孟慧英差不多身高,让张强帮忙,估计陈申会难受。 对于陈申的退堂鼓,这群酒精沙场的老汉,并不觉得有什么可嘲笑的。 作为这场宴会的主角,太多人过去给他敬酒了,菜都吃不上嘴,又喝的急,能不醉才怪。 陈申趴上床就睡着了,衣服都来不及脱。 “让张强来帮忙吧,他在设置警卫,应该马上就会好了。” 范菲烟摇了摇头道:“我来吧。” 孟慧英笑了笑,退出了屋外。 碳基芯片技术被攻克,主要消息被封锁了,只有小道消息流传。 如云雾,外界看不清具体真相。 这是陈申要求的,现在,还不到见面的时候! 各研究小组,陈申又发布了新的任务。 比如8英寸石墨烯晶圆,其实还可以制造更大个的,12英寸,18英寸,这样一片石墨烯晶圆,一次就可出产一千多块芯片。 当然了,对于王院士他们的工作来说,需要制造更大的母版,难度增加了很多。 但这已经不是从0-1的工作了,是建立在0-1工作之上,1-2的工作。 难度等级,并不是难以想象的,克服克服,也能越过这座高山。 陈申回到了蓝大物理研究院,又挑拨了些人手,这次,他要用量产的方法,实现石墨烯晶体管技术。 至于那个纳米芽试剂,成本高昂,就是方便罢了,难以规模性发展。 这些人手,都是孟慧英他们一个个排查过的,身份可靠,全部签署了协议。 这次陈申不打算用化学的方法,让平整的石墨烯卷曲起来,成为晶体管。 他要用物理的方式,获得此项技术。 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不随温度而改变,无论温度怎么变化,电子迁移率大约都是150000cm2/vs。 也有人尝试使用热振动效应,实验结果显示,石墨烯中电子传导的热振动效应非常微小。 “低噪声获取?” 陈申点头。 “重叠两层石墨烯,两层石墨烯之间会自然生成强电子结合,通过豪格规则,用1012赫兹级震颤,自然形成石墨烯晶体管阵列,到时候从中挑选,晶格畸变率不足1.7%,当然,具体情况不会如此简单,还有铼化嫁接技术。” ps:作者瞎编。 “这,这么容易?” “我们都知道,越是硬度高材料,越是容易碎裂,比如玻璃,玉石。但石墨烯不同,它虽然硬度高,却具备了极大的拉伸性,豪格规则,对其的作用有限。” 牛大力不可置信,亚麻呆了。 “那为什么不一开始使用这项技术呢?” “资金。” “嗯?” “要开展的研究太多了,从无到有,不说研究材料设备了,这么多研究员,每月发的工资都是天文数字。” “要制成这台设备,需要专门定制,整条产业线,可没有现成的买,会占用研究院大部分资金。” “我倒是想要自己贴钱做,不过那不合规矩,成果出来了算谁的?” “这个例子不好开,否则人人看到有价值的项目,技术障碍都攻破了,就是自己设置困难,然后让自己的资金进来,才突破项目怎么能行。” 项目,就像是工程进度一样,完成了多少,给一部分,再完成多少,给一部分,挤牛奶形式。 陈申开展这个研究方向,其实已经给了初期丰富的研究资金了,换别人来,这就是几个课题项目的总花费。 不过要制造那台设备,太花钱,陈申才另辟蹊径,用纳米芽试剂,先东西出来再说。 牛大力风中凌乱,他,他前面说的,都是真的!尽虚叹的初三学渣获诺奖,能上高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