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在线阅读 - 第53章 忽悠前的准备

第53章 忽悠前的准备

    就在各大粮商还在有节制地准备之时,一个消息打破了众人观望的态势:

    向太后的两位兄弟,与老驸马王晋卿合伙,率先运来了一批粮食。

    总量十五万石,可不是小手笔了!

    尤其出手的价格更让大家眼红,竟然是高出市价三成的两贯每石!

    往年米价低的时候,只有四百文每石。

    即便今年情况特殊,东京城内的粮价一路攀升,也才将将达到1500文。

    粮食属于大宗商品,是朝廷着重控制价格的战略物资,价格向来没有太大波动。

    对粮商们来说,一成的利已经不错了。

    可如今的行情,如果从产地运来,竟然有翻倍的利!

    大家都是聪明人,继续捂着粮食,固然能赚得盆满钵盈,可也错过了更多赚钱的机会!

    虽然没有具体的金融知识,但古代的商人们也知道,资金只有周转起来,才会带来更大的利益。

    假如手里的本钱能买一万石粮,成本就是一万贯。

    如果预计粮价最终涨到2500文,那么在最高点卖出,就能得利一万五千贯。

    可如果同样是这一万贯本金,先以两贯的价格卖出,连本带利就能收回两万贯。

    用这两万贯再去购粮,能得粮两万石。

    届时再以2500文的价格卖出,那么能卖出五万贯,最终获利就是四万贯!

    这么简单的账,是个人就能算明白,那还等什么呀?

    万一犹豫久了,届时朝廷出手,调集常平仓的粮食,岂不是错过了大赚特赚的机会?

    粮商们闻风而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不同渠道采购着粮食。

    湖广、两江,那些盛产粮食的地方都得到了消息,汴梁缺粮!

    也有理智的,觉得这次虽然是个机会,但也存在风险。

    风险来源于朝廷的态度,主要就是看常平仓的粮食什么时候动!

    这一点傅斯年也早想到了,要想坑那群奸商,有个人却绕不开,那就是宰相章惇。

    经过立嗣的风波,章惇事后也打听明白怎么回事了,原来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厮,帮自己稳住了宰相的位置。

    虽然这里面有点阳谋的味道,可毕竟是帮自己渡过了难关。

    从官家即位以后的表现来看,虽然与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圣君形象有所区别,但实话实说,章惇觉得目前的执政环境,竟然意外的舒服。

    自古以来,封建王朝其实就是两种权力在争夺主导地位,即:君权与相权。

    而其中的相权,其实也只是个抽象的称呼,更确切地说,是代表士大夫这个群体的话语权。

    本朝的文臣们最骄傲的一点在于:通过不懈地努力,他们终于为读书人争取到了应有的地位!

    从前讲究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而在本朝,终于完成了历代先贤都未竟的事业——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文臣再不用担心伴君如伴虎,也不必担心那些丘八不讲道理,随随便便就把自己给咔嚓了!

    董卓、安禄山之辈,再也没有诞生的土壤,我大宋文治冠绝古今!

    没有了宦官、外戚掣肘,文臣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君权与相权达到了平衡,和谐之美油然而生!

    章惇之所以觉得舒服,是因为赵佶在本就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又添了一抹亮色——新君貌似不是那么勤于政务!

    倒不是说他不务正业,该干的事他也干。

    只是隐约能感觉到,他将手中的权力又放出来那么一点点。

    总而言之,赵佶这位官家,不同于以往的皇帝,好似对臣子们格外信任!

    章惇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名留青史的那一天。

    有朝一日,我将超越王安石,成为大宋的中兴名臣!

    王相公是伟大的,他披荆斩棘,制定的新法让大宋国力大增,后世会念念不忘他的功绩。

    可是,他毕竟失败了,败在没有一位长寿的君主,为他的政治理念提供保障。

    可他章惇有机会!

    先帝哲宗贯彻了神宗皇帝的理念,让自己有机会继续王安石未完成的事业。

    而新君赵佶,也表态要一以贯之。

    那么,只要自己再坚持三五年,千秋大业指日可待!

    出于这个想法,自赵佶即位以后,章惇的脚下像是装了弹簧一般,干劲十足!

    今日他正在处理公文,忽然有人通禀:官家的贴身侍卫傅斯年来访。

    章惇很意外,他来干什么?

    头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还是上次自家赌坊的事。

    那时候章惇对傅斯年的印象是:有分寸。

    懂得做人留一线的道理。

    第二次提到傅斯年,就是立嗣风波。

    章惇对他又多了个印象:明事理!

    天子近臣,往往与幸进、跋扈等不好的字眼联系到一起,而章惇对傅斯年的印象着实不差。

    于是点头应道:“请到书房看茶,我一会儿就过去。”

    傅斯年喝了两盏茶后,章惇咳嗽一声步入,他赶紧起身见礼:

    “章相公有礼!今日到访,却有关乎百姓生计的大事,请恕我冒昧!”

    章惇肯定忙得很,傅斯年一句废话都没有,直接说明了来意:

    “官家令我筹集赈灾的粮食,小人想请您配合一二。”

    这下章惇对傅斯年的印象更好了。

    他是个实干家,最讨厌那种说事之前先堆一篇废话,见傅斯年也不奉承,也不绕圈子,很是对他的脾气。

    “赈灾是关乎国本的大事,你说吧,要我怎么配合?”

    傅斯年大概把思路说了一些,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先要引导粮商们大批的将粮食运到汴梁。

    而后再放出大量粮食,造成汴梁的粮食过剩,最终达到打压粮价的目的。

    章惇闻言笑了:“哦?这不就是当年王介甫用过的方法!你就不怕粮商们吃一堑长一智,让你白白谋划?小心折了本钱耽误赈灾,你有几颗脑袋也不够掉的!须知本朝是不杀士大夫,但你可不是啊!”

    傅斯年正色道:“一片丹心昭日月,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章惇本来没觉得傅斯年能成事,忽然听到这么两句话,瞪大了双眼盯着傅斯年,激动地道:

    “好词句!好胸怀!”王北刁的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