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永乐大案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御审

第一百七十四章 御审

    “嗯。”耿通点头,“郑大人,刺杀汉王的罪名我顶下来,汉王遇刺一案当是可以结案,可满朝都知我忠心太子殿下,若是因此让皇上对太子身边的重臣产生怀疑,进而不信任太子,可如何是好?”

    郑赐一滞,他原本以为耿通是担心自己,没想到却还是在担心太子,于是道,“耿大人大可放心,此事我与汤大人已经商议过了,你的忧虑我们早已有应对。”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那便好,那便好。”耿通放下心来。

    郑赐看着他,“耿大人大人放心,你的妻儿我自会照料。”

    耿通苦笑一声,眼眶里原本只是打转地老泪流了下来,“就不劳郑大人了,我这一领死,我的妻儿怕也是免不了死罪,能发配流放就已经是皇上开恩。”

    他擦了擦眼角,“郑大人准备什么时候上奏皇上,我现在就可以写供词。”

    郑赐眼神有些躲闪,不敢正眼看他,“不着急,咱们......咱们先喝酒。”

    他突然心中有些惭愧,今晚这出戏虽说已是最好的办法,但他能答应汤宗,又何尝不是在自保的前提下?而反观耿通,从始至终,可曾为自己想过一丝?甚至连家人都可以舍弃。

    ......

    次日,早朝一如前两日一样,没有举行,但郑赐面圣,将耿通的供词呈递了上去,朱棣惊讶之后便是震怒,要立刻亲审耿通。

    这个结果的确是出乎他所想,他原本听了胡广之言,认定郑赐在这件事上是要继续和稀泥的,最终的结果还是由他自己亲断,却没想到他会呈递上来这样一番结论。

    关键是这结论还让他说不上来是满意还是不满,但好在是没有让他为难。

    消息传来,满朝震惊,王宁傻了眼,痛骂郑赐不守信诺,说好了事情居然就成了这番结果,而杨士奇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午时,宫里派太监传旨,要汤宗去往武英殿面圣。

    汤宗不敢怠慢,急急坐轿前往,来到武英殿内,却见不止自己一人。

    黄俨、胡广、王宁、郑赐、杨荣、杨士奇、陈瑛、纪纲分列两边,张辅也来了,因为有病在身,被朱棣专门赐座。

    耿通戴着手撩脚镣,跪在堂前。

    汤宗明白过来,朱棣这是要摆明态度,当着支持太子和支持汉王的人之面,亲审耿通,谁也不向着。

    礼节之后,朱棣开口,“现在该在的都在了,朕现在问,你们听,有该问的就问,该说的就说,出了这武英殿,可就没机会了。”

    众人闻言心中一惊,均是知道朱棣这些日子为两件案子的事心力交瘁,今日要以此来了结了这汉王遇刺案!

    但汤宗却是知道,朱棣这是知道取舍,他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太子废黜动摇国本,可非一朝一夕就能平息,没个几年功夫朝堂怕是稳固不下来,他现下也暂时没有了要以此事大作文章念头,今天将这么多众臣唤来御审,只是为了压住悠悠群臣之口。

    “臣遵命。”皇上既然开口,众人就算有想法,都不敢说出来,纷纷跪下。

    “平身!”朱棣目光移向跪着的耿通,“耿通!”

    “罪臣在!”耿通伏首。

    “朕问你,是你派人刺杀汉王?”

    “皇上,是臣主谋。”耿通承认。

    朱棣向后靠倒,“那你告诉朕,你为何要行如此忤逆之事?”

    “皇上,早在洪武二十八年,当今太子便被太祖立为世子,永乐二年,被皇上立为太子,同年,皇上封朱高煦为汉王,自永乐二年至今,十三年了,他却以各种理由,不肯去云南就番,到底安的什么心,满朝皆知,罪臣眼看这些年来,太子殿下事事躬亲,朝臣赞许,却依旧谨小慎微,生怕引来皇上责骂,旁人谗言。”

    耿通说到这里,突然重重一磕头,“皇上,罪臣不愿看到将来未测之事,是以要以此身换大明太平,罪臣甘愿领死!”

    “换大明太平?”朱棣闻言冷漠一笑,“耿通,你也太看重自己了,如此忤逆之事却被你说的如此冠冕堂皇,你是不是还指望将来能铸祠立庙?”

    他这话说的是指责耿通以身换名,但铸祠立庙可得有人干哪,干的那人自然是太子。

    所以朱棣这是问耿通是不是太子指使你这么干的,舍你一人,日后必加倍补偿后人。

    耿通久经官场,自然是听得懂,闻言惶恐道,“皇上,这都是罪臣的一时歹念,自以为万全,不敢有其他念想,请皇上治臣之罪。”

    他也没有明面提太子。

    朱棣沉默片刻,又问道,“朕再问你,这番供词在锦衣卫里你不说,但是到了刑部大牢,你却说了出来,却是为何?”

    “皇上,罪臣在锦衣卫时,尚且心存侥幸,但在刑部大牢接受郑大人连日审问时,得知汤大人已将奉天殿刺驾案翻案,现在唯一牵连到太子的反而是罪臣做下的这件糊涂事,罪臣也没想到,当时为太子之举会反而害了太子,自责之下,便向郑大人如实招供。”

    耿通又是重重一磕头,“皇上,罪臣所言句句属实,悔不当初,请皇上治罪臣之罪!”

    朱棣听完也不说话,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一旁的黄俨见状,走上前两步,对众大臣道,“诸位大人,皇上的话问完了,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尽管提出来。”

    现在耿通认罪,对太子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杨荣、杨士奇自然不开口,一手谋划的汤宗同样闭口。

    但张辅王宁等人可就不同了,这番结果可是对汉王不利,若是罪名都被这耿通顶了下来,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和说辞请求废黜太子?

    可是朱棣今日的这番态度和做法却让两人犯了难。

    首先,原本因为涉及到了太子,朱棣是没有亲审的打算的,但自从汤宗查出了王清源,朱棣立刻就下旨捉拿,还要亲审,现在王清源还没有归案,汉王遇刺案又出了这样的事,朱棣也是立刻就做了亲审的决定,而且当天就召集了众人,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其次,朱棣亲审耿通,却只问了这样几句话,就闭眼不提,言语间并没有半分偏向,更没有要深入的意思。

    再次,朱棣今日几乎将所有对此事极为关切的重臣都召集了过来,既有支持太子的杨荣杨士奇汤宗,也有支持汉王的张辅王宁,甚至还有唯己命是从的纪纲陈瑛。

    这所有种种,都代表皇上今日想要了结了此案,同时也告诉众臣,今日过了,你们就不要再在此事上上蹿下跳了。

    这可真不是个好的兆头,难道这几日皇上心中已经做了决定,汉王上位的事情已经没有了回转的余地?寂海沉舟的永乐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