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四章极致高仿

第一百七十四章极致高仿

    虽然不认为是真品,但是架不住武二催促。

    陈文哲戴上手套,小心的把东西,从礼盒之中取出来。

    这可真是一件重器,拿在手中,十分压手。

    这件青花云龙纹梅瓶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

    梅瓶折沿,细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

    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

    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5层。

    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

    腹部绘云龙纹,胫(jìng音径)部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可以说,元青花上该有的都有了,但是,这只是外表。

    元青花的造假,是从民国开始的,因为当时国内没有人相信青花瓷在元代就有了,都以为是明清之后的东西。

    所以,之前是没有人仿制的,因为国人根本不知道元青花的存在。

    这东西是外国人发现的,这是不是很讽刺?

    景镇的瓷器是在明代永乐才开始写底款的,所以永乐后的明、清瓷器都非常好确认。

    在明代前的元代,由于统治的时间短,不够形成自己的特点,也没有款识,所以缺少有说服力的物件,来论证这个时期的瓷器。

    一直到八九十年前的一位叫波普的英国人,经过对土耳其和答应博物馆的瓷器做对比之后,才得出元青花瓷的结论,并发表出来。

    而这一主要论证的物件,就是“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跟这件一样,也是云龙纹,而且在故宫博物馆中也有一只青花云龙纹梅瓶。

    这一件,很可能就是根据那一件仿造出来的。

    其他陈文哲不知道,通过手感来查看器型,他是专业的。

    这件青花梅瓶,做工倒是很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也算鲜明,但是器型可说不上秀美,特别是重心,居然有点倾斜。

    这完全是因为制胚工艺不合格造成的,这件梅瓶可是有四十多厘米高。

    器胚不行,达不到大师级水平,这跟外表的做工、青花和云龙纹,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古代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烧制这么高大的重器,制胚的师傅怎么可能是普通人?

    这就是陈文哲不愿意碰元青花的原因,如果不是他手感超强,哪里会看得出内部器胚的一些缺陷?

    只是看一看外在的青花、做工和云龙纹,一般就投降了。

    要是没有点水平,此时应该是心头小鹿乱撞,以为自己遇到了国宝。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看元青花外在的青花彩绘、技法是什么样,可以说各种特点都普及了。

    比如卷草纹或云头纹边饰,还有如意云头纹、蕉叶纹什么的,可这些东西都是看得见的,是可以被模仿的。

    不能被模仿,或者说没法模仿的是胎,这也是很多古玩造假的,都玩接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元青花的胎质,淘练得不如明清瓷细致,因而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

    还有,元代的器胎,是使用麻仓土制作的,老化之后,看到的器胎底足,沙眼是很可能出现的。wap.

    所以,真正的元青花底胎,看着十分粗糙,但是用手一摸,却感觉十分细腻,这就是典型的麻仓土的特征。

    到了此时,陈文哲已经差不多摸清楚了,这件元青花的套路。

    这一件瓷器,好像除了胎,其他都是大师级工艺,这不是技术不行,而是为了麻仓土。

    要知道,现在的麻仓土已经绝迹,而没有麻仓土,就没法仿制元青花。

    如果陈文哲没有猜错,这件瓷器的内胎,应该就是一件使用麻仓土制作的梅瓶。

    它肯定不是元代的,很可能是明代,要知道,明代万历之前,还是有麻仓土的。

    这就对上了,那位未知的造假大师,利用了一件明代的器胚,复窑重烧,高仿了这么一件元青花。

    他的制瓷工艺应该很厉害,但是对于元青花的内胎,他却毫无办法,只能被迫使用这么一件略有瑕疵的老胎。

    这样高仿一件元青花,就很容易骗到行内的高手了。

    陈文哲看了一眼武二,真不知道,这东西他是从哪里弄来的。

    到了此时,陈文哲变得更加认真。

    除了看胎,就是看釉,现代钴料和元代钴料肯定是有区别的。

    其实,对收藏界冲击比较大的,还是近十多年出现的仿品。

    现在工艺水平远高于过去,资讯也更发达,仿制者通过各种渠道,轻易就可以接触到真品。

    这样的条件,要好于清光绪、宣统、民国时期。

    不过,现在绘画所用的青料,基本上是化学青料,也就是化学制品氧化钴。

    理论上,比较纯粹的化学青料,可以调制出任何呈色的青花发色,可实践上,做到此事却极为困难。

    氧化钴是黑灰色粉末,浅灰绿色粉未、或者桃红色粉未,调制出来的颜料颜色,不等于1300度高温烧制以后的青花呈色。

    要从结果(青花呈色)反推起因(氧化钴原料的配比)是极为困难的,需要大量的工艺摸索。

    氧化钴呈色效果比较浓烈,仿元青花之所以盛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元青花呈色也比较浓烈,容易蒙混过关。

    许多收藏者看到元青花就躲,肯定与这一点有关。

    化学青料毕竟与天然的苏麻离青,有很大的差别。

    化学青料比较纯粹,而苏麻离青含有很多杂质,要用化学青料配置成苏麻离青,肯定不会很容易。

    这样一来,高仿者要想做到面面俱到,就要耗费大量资金。

    他们可是为了赚钱,可不是为了追求艺术,所以,很多细节他们就算明知道可能被人识破,还是不会去做。

    就比如这件元青花,他的两个主要破绽,一个是器型不太规整,另外一个就是模仿苏麻离青的青花料。

    至于底胎露出的麻仓土,那是真的,谁也找不出问题。

    鉴定元青花,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苏麻离青和麻仓土,只要这两个条件达到了,其他都是小事。

    通过这件元青花,陈文哲也算是长了见识。疯神狂想的我的系统不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