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在线阅读 - 第七百七十八章两周金文之最

第七百七十八章两周金文之最

    小心的挑动了一块锈迹之后,本来就暴露出来的铭文,又多暴露出来了一些。

    那些铭文虽然锈蚀的比较严重,但是还能看到,特别是前面两个字,那就是“天命”!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就算是钟鼎文,天命这两个字,跟现代文字,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反而是第三个字,那个禹,如果不认识,就真的认不出来。

    可陈文哲就是认识,因为他看过一件国宝的内部铭文,其中有一句,就是:天命禹敷土。

    “还是有点不对,我记得那件宝贝上的铭文,第一句就是这句话,而这一件,却不是在开头,而是在中间。”

    想了想,陈文哲一拍脑袋,青铜器怎么可能铸造同样的两件呢?

    特别是这种用来纪念大事件的青铜器,不要说铭文,就连器型都是不同的。

    所以,不要看这句话,跟他知道的一件青铜器上的铭文一样,但是,这一件青铜器上记录的内容,应该是不一样的。

    只不过,这件青铜器的形制,应该是跟他知道的那件一样,只是纹饰什么的稍微有点诧异,很显然,铸造只是,制作的泥范肯定不同。

    当然,这两件青铜器,也许就是同时铸造的,只不过铭刻记录的内容,全都有所不同。

    “你嘟囔什么呢?什么天命?这是件好东西?”

    李金鲤凑了过来,可他再怎么看,也没看出什么东西。

    不过,他还是知道,这是件好东西,因为他也看到了青铜器上的铭文。

    总是喜欢鉴定的,最近一年来也学而不殆,所以,该知道的一些常识,李金鲤哪里会不清楚?

    “这东西真有铭文?不会就是天命禹敷土吧?大禹治水的故事?”

    “咦?你也知道?”陈文哲抬起头,惊讶的看向李金鲤。

    李金鲤翻了个白眼道:“上过国宝档案的,我自然知道。”

    陈文哲笑了起来,这才算是同好,要是遇到一个一问三不知的,他都没兴趣讨论。

    这可真是件国宝,就是那件他先前提到过的,因为铭文而身价百倍的东西。

    话说,2002年,一位香江商人在古玩市场上,意外发现一件青铜饭盒。

    饭盒古朴精美,它的表面锈蚀严重,器内被锈土包裹,露出的几个文字生涩难懂。

    看似平淡无奇,但是青铜器内若隐若现的篆刻字迹,貌似大有来头。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商人以200万高价,买下了青铜饭盒。

    重点来了,不说铭文,就算是刚开始的青铜饭盒,也值两百多万。

    所以,一百五十万买下了一件三国时期的青铜餐盘,还附送了三件极具收藏价值的青铜鸠车,最后,还来了一件比较完整的国宝。

    那件宝贝出名,自然是在国宝档案的节目之中。

    那件国宝就是燹(xian)公盨(xǔ),只是凭借当时这件器物身上的锈色,很多专家就一眼看出,那件青铜器是真品。

    盨本是用来盛放黍、稷、稻、粱的礼器,从簋变化而来,自西周中晚期开始流行,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因为这件青铜器的铭文上有燹公二字,因此得名燹公盨。

    陈文哲看过国宝档案,也记下过那件器物的形制和内部铭文。

    此时再看手中的东西,几乎跟电视上复原、清除锈迹之后的燹公盨一模一样。

    当然,这是陈文哲脑补的结果。

    毕竟他眼前的这件东西,器型有点变化,被压扁了一些,又有点扭曲。

    但是,总体器型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它整体呈圆角的长方形,有盖,就是那件更加变形眼中的东西,当时他盖着带回来的。

    仔细查看,还能发现在器口沿下饰鸟纹,腹饰瓦纹,小耳上有兽首,有垂环,圈足保存的很好。

    相比之前发现的那件燹公盨,这一件除了有点变形扭曲之外,几乎没有缺损。

    而先前那件,没有盖,器物耳朵之中的衔环也有缺失,还有圈足中间有桃形缺口。

    这种形制,在盨的序列中是较早的。

    再看鸟纹的特点,可确定这件盨属于西周中期后段,即周孝王、夷王前后。

    眼前这件,虽然所有铭文都被一层厚厚的绿锈遮挡,但是,只是看到眼前的几个字,陈文哲就能确定,这是篆字。

    属于很古老的金铭文的一种,而且书写十分规范。

    对于这一件盨内部的铭文,到底记录的是什么,一时半会的,陈文哲肯定认不出来。

    但是,只要能认出几个就好。

    这一次也算是凑巧,暴露出来的几个铭文,正好是陈文哲认识的,比如天命,这两个篆刻字,实在是太好认了。

    当然,就算没有认出这两个字,这东西也不会跟陈文哲失之交臂,因为只要看到了铭文,他肯定就知道这是件珍贵之物,又怎么会错过?

    好记性不如好手机,陈文哲直接搜索了一下,把保利博物馆之内的那件国宝,搜索了出来。

    也就是在此时,李金鲤才知道,眼前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这两件一样?”

    “形制差不多,铸造年代不清楚,铭文肯定不同,但是,应该都跟大禹治水有关!”

    “天明禹敷土?”李金鲤惊讶的道。

    “对,这一件看样子,跟图片上的这一件的规格差不多。”

    这东西高十来厘米,口径二十四五厘米,重两三千克,椭方形,直口。

    所以内部铭文要是有铭文,就看的很清楚。

    博物馆的这件,内部锈迹已经清理掉,铭文看的很清楚。

    几乎底部全部被铭文覆盖,这里面足有98个上古铭文,完整记录了大禹治水、开辟九州的历史事件,可谓字字珠玑的铭文,足以改写历史。

    整篇铭文堪称一篇政论性质的散文,其文辞、体例在两周金文中前所未见,却与现存《尚书》等古代文献十分接近。

    这对探讨中国古书及文章的起源,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因而这篇铭文,被学者们称誉为“两周金文之最”。

    当然,学术价值什么的,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历史价值,他能证明大禹这个人真实存在。

    长久以来,学术界一直有关于大禹和夏朝是否存在的争议。疯神狂想的我的系统不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