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斗彩、五彩、法华彩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斗彩、五彩、法华彩

    色地三彩器物以大瓶、大罐、大盘、香薰等陈设瓷为多。

    在一摞大盘之中,陈文哲还发现了黄地紫绿衫。

    这种釉色的瓷器,以盘为主,外壁绘三彩葡萄、云鹤、朵花、蟠缡,盘内划龙纹并填紫绿衫。

    底有青花或紫釉题款,款上罩黄釉。

    这种盘,整个清代都在生产。

    再就是墨地三彩,这种素三彩瓷是地釉先施绿釉,再施黑釉。

    问世以紫黑釉勾勒再填黄、绿、紫、白色。

    有的在墨地开光中,绘白地三彩。

    墨地三彩稀如晨星,民初多有仿制。

    还有一种虎皮三彩,清末民初仿制的也比较多。

    这是以黄、绿、紫三彩相间点染成虎皮状斑块,釉面光亮变幻。

    器物有盘、碗及福禄寿三星,均胎骨致密沉重。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三彩,都脱离不了釉色。

    而三彩最早的其实就是唐三彩,所以到了清代,又衍化出三彩瓷塑。

    一类唐三彩俑,将雕塑和釉彩结合起来,有仙佛、禽兽、鬼怪及福禄寿字壶均胎质坚致,造型生动。

    三彩康熙已很少生产,晚清光绪及民国初出现过一些仿制品,也相当精美。

    而之前陈文哲发现的瓷器碎片,大部分是明代三彩瓷。

    那些明代制品,相比清代素三彩瓷器,品种少了点,但是器型、纹饰、釉色,却一点也不差。

    明代素三彩,是在唐宋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只是随着瓷器烧制技术的提高,御厂改用素烧瓷胎代替以往的素烧陶胎。

    这一变革不仅进一步增大了“素胎”的机械强度,也提高了成品的精美程度,成为明清三彩与唐宋三彩的最大区别。

    根据这点,又可将素三彩进一步划分为“素三彩陶”与“素三彩瓷”两大类。

    景镇御厂在永乐宣德时期,已经开始烧制各种简单的低温复合彩釉瓷。

    色釉多为两种,通常不叫“素三彩”,而称“绿地酱彩”或“黄地绿彩”等。

    造型也主要以碗、盘、壶等日用品为主。

    类似制品,直到成化时期依然大量制作。

    为清晰表现绘画图案,器身基本都使用锥刻纹做分界线。

    因烧制工艺尚不娴熟,使用三种以上色釉的制品相对较少。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而这一次,陈文哲发现,他们抢到的最多的,还是明代的素三彩。

    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经典,比如成化素三彩鸭熏,是明朝的典型素三彩制品之一。

    这种作品是由黄、绿、褐、墨绿、孔雀蓝等多种彩釉组合而成。

    陈文哲还真没想到,一艘貌似万历时期的沉船之上,居然还能打捞上来一只成化的素三彩瓷。

    这可是大收获,也让陈文哲更加兴趣盎然。

    “抢,速度快一点,遇到了其他人也不用客气,不管是机器,还是潜水员,都要攻击,反正我们的货船已经离开这片海域。”

    看到了好东西,陈文哲也就放开了高启静他们的手脚。

    之前他还害怕高启静他们太野,现在则无所谓了,谁让他们人多装备好呢?

    最主要的是,他们下水的机器更多,价格也更便宜。

    还有,陈文哲有钱,他不怕损失。

    这样一来,那些没有多少资本,只能派潜水员下水的打捞船,就首先败退。

    之后,有些资本,派遣水下机器人下水的打捞船主,也受不了损失,退出打捞行动。

    而陈文哲这边,人员就躲在船上,没有一人下水。

    他们就派机器人下水捣乱,大不了就损失点钱财呗!

    爱拼才会赢啊,所以陈文哲赢了。

    他很快就有了更大的收货,这一次不止是素三彩了,还有斗彩、五彩等瓷器。

    随着一批批精美瓷器打捞出水,陈文哲也更加了解成化、嘉庆、万历时期的瓷器。

    比如,素三彩瓷在嘉万时期,应该还在继续制作。

    只是斗彩、五彩等釉上彩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素三彩制作相对减少。

    而斗彩、五彩增多,自然也就可以大批量贩售。

    当然,因为工艺的问题,这两种瓷器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少的。

    除了这些,这里面还有另外一种瓷器,也出现在外销瓷的行列。

    当时,素三彩的减少,却也让另外一种瓷器增加,那就是法华彩瓷器。

    当年的御厂还制作过大量的“法花”器,又称“法华”、“珐花”等。

    该类器物同以上素三彩一样,也是先经过高温烧制成素胎,然后填涂孔雀蓝、黄、绿、紫、白等色釉装饰,再低温烧制。

    不论从工艺流程还是原材料来看,它们都应归结为素三彩范畴内。

    只是因为日常生活中人们过于强调其色彩,才称其为“法花”,显得与“素三彩”无直接关系了。

    可惜,这些从沉船中抢到的瓷器,都是明代的,一件清代的也没有。

    这就确定了,这艘沉船,应该是嘉万时期的,绝对不可能是清代的。

    与明代制品相比,清代御厂制作更趋细致、复杂化,出品的瓷器,也更加受人欢迎。

    自然,价格也更高。

    毕竟相比明代,清代的技术也更好。

    比如,清初部分素三彩瓷,逐渐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雕刻划线,使画面精致许多。

    这种变化应是御厂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总结改进的结果。

    因此,清代素三彩制品更加多种多样。

    当然,清代素三彩和明代素三彩,分辨起来也比较容易。

    清代的素三彩瓷,既有延续明御厂传统、使用雕刻纹做分界线的,也有雕纹刻画与其他色釉图案互不干涉、相互并存的。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不少康熙素三彩制品中,白釉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牙黄色调。

    据说是因为烧制不理想,才使白釉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但是,清代之时,却在创新素三彩。

    康熙时期,御厂出现一种使用黑彩勾勒轮廓的新素三彩,极可能是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风格,所得的创新品种。

    清代素三彩的最大变革,莫过于御厂工匠。

    他们在制作传统素三彩时,积极引用新兴的粉彩,研制出素三彩与粉彩的组合器。

    该类器物甚至使用到胭脂红(即荤色),使“素三彩”更加名不符实了。疯神狂想的我的系统不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