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书迷正在阅读:文娱1988、都市透视狂婿、镣铐分你一半(双生兄妹 骨科)、溏心蛋、女配她只想被渣(nph)、巴别塔下(NPH+末世+无限流)、小雪豹正在兽世种田、不摘月亮、[猎人]第一人称RPG、情满四合院之,这个糟老头坏得很
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一是造型品种丰富多彩,二是釉色品种哟新发展。 造型除传统的宫廷祭器、陈设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见蓝釉产品。 釉色除霁蓝外,又新创一种“回青”釉。 嘉靖霁蓝釉色蓝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开细小纹片,个别的有棕色斑点,圈足处施一层酱色釉。 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为六字楷书款。 造型有罐、洗、碗、盘、杯、渣斗、香铲等。 有些尚浅刻龙凤、云龙及缠枝花纹。 这些器物主要藏于弯弯和神都的故宫博物院中,均是宫中旧藏。 这些明代蓝釉瓷都算是国宝,每一件都十分珍贵。 所以,这样的瓷器,自然也有人想要彷制。 彷制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底款。 底款是彷制的重点,因为难以彷制,所以才会有换老底、接老底等手法。 像是明代蓝釉瓷的底款,也不容易彷制。 有青花款和暗刻款两种,多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跟其他明代的瓷器一样,凡四字款者,也均为后彷。 器型除碗、盘等常见造型外,还有罐、缸、尊、盆、僧帽壶、莲瓣壶等造型。 此外,宣德时期还出现了洒蓝釉这一新品种。 因为其蓝釉之中,自然分布着白色的斑点,如同雪花洒落,故又名雪花蓝。 洒蓝釉瓷也是以钴为呈色剂的石灰碱釉,只是与霁蓝釉瓷的施釉工艺略有不同。 宣德洒蓝釉瓷,传世十分稀少。 这么稀少的宝贝,传奇故事自然也不会少。 比如有一件从“皇家玩物”到流落民间洒蓝釉,在行内就广为流传。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一位神秘的老太太背着一个破布包,来到神都文物商店。 找到工作人员,从布包里拿出一个瓷碗,说要卖掉换些钱。 据老太太介绍,这只碗在她家中存放了很多年,装过盐,后来用作喂鸡,肯定是老的。 但不知道这是那朝那代的,而且表面颜色也不均匀,不知道能换多少钱。 此碗比较奇特,一是大,口径有25.3公分; 二是器型特殊,胎比一般的碗厚,有1公分左右,平底,应该叫钵; 三是,釉中的蓝色浓澹不均匀。 该碗内施白釉,外施蓝釉,内底非常的脏。 在那个年代,大家对宣德洒蓝釉还没有研究,只是在雍正时期的《南窑笔记》中,称洒蓝釉为“吹青”,并认为是清初新制。 所以,文物商店就当成乾隆的瓷器,用80元收购了老太太的这个碗。 这笔钱在当时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老太太拿着钱高高兴兴地走了。 这一点跟那件霁蓝釉云龙纹梅瓶的遭遇,倒是十分相似。 只不过这一件卖的价格更高一点,达到了八十块,相对十八,增加了四五倍。 这也不知道是宝物的主人,幸运还是不幸运。 收到了这只碗,当时的工作人员,将碗放进水里清洗起来。 当碗内底的污垢被清洗掉时,竟然显露出六个字“大明宣德年制”。 从器型、材质到工艺,专家们一致认定,这是一件烧制于明朝宣德年间景镇的瓷器。 而它最珍贵的地方,想不到竟是被那位老太太误认为是缺陷的地方。 这种缺陷,就是这件瓷器所特有的一种被称为洒蓝釉的工艺。 洒蓝釉的来历,也十分清晰。 “洒蓝釉”首创于明宣德景镇。 因釉面犹如洒落的蓝水滴,故称“洒蓝”; 又因透出的白釉地斑像雪花飘洒在蓝色的水面,故而又称“雪花蓝”。 关于洒蓝釉的诞生,竟然和宣德皇帝的一道“任性”的圣旨有关。 宣德皇帝即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代皇帝。 这位皇帝在繁忙的政务之余,抵挡不住玩乐之心。 他酷爱斗蟋蟀,每年都要地方官员进贡上等蟋蟀供他玩耍。 也因此,让景镇御窑厂烧制了大量蟋蟀罐。 除了养鸟逗虫,宣德皇帝还迷上了掷色子的游戏。 正是这一嗜好,成就了洒蓝釉这一瓷器品种。 为了满足这一游戏需要,宣德皇帝下旨让景镇御窑厂,为其烧制一种专门玩色子用的瓷器,并且釉色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御窑厂接到圣旨不敢怠慢,当即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制瓷工匠和最上好的材料,开始制作。 经过艰苦研制,最终烧制出了洒蓝釉瓷器——青花云龙纹蟋蟀罐。 那么,洒蓝釉是如何烧制成的? 洒蓝釉不是简单的蘸釉,而是采用管子吹上去的。 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 这样会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再上一层薄釉高温烧制而成的。 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 一般来说,由于做工精细程度不同,形成的瓷器效果也不同。 如果器物满身吹釉,吹的不均匀,深浅不一,就是雪盖蓝。 如果均匀地密布于瓷杯上,形成星星点点,才是真正的洒蓝釉。 《陶冶图说》记载:“截径过寸竹筒,长七寸,口蒙细纱,蘸釉吹。吹数遍,视坯之大小与釉之等类而定,多则十七八遍,少则三四遍。” 从记载中可见,洒蓝釉烧制工艺非常复杂,成功率比较低。 因此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也是比较珍稀的一个品种。 我国现存的明代洒蓝釉瓷器,只有几件,所以弥足珍贵。 1435年正月,宣德皇帝染上了不明之症,很快就驾崩了。 宣宗死后,掷骰的游戏不再流行。 之后的皇帝也曾下令烧过洒蓝釉瓷器,不过由于洒蓝釉工艺复杂,成功率极低,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太高。 所以宣德皇帝死后,洒蓝釉就停烧了。 就是这样一件宫廷的稀世珍宝,从出世到停烧的短短十年中,就从宫廷里神秘消失了。 像是洒蓝釉瓷器这么好的东西,自然不能让它失传。 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才又一次恢复生产。 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很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 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比较低,因此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也是比较珍稀的一个品种。疯神狂想的我的系统不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