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都市小说 - 重生于80年代在线阅读 - 第149章 用钱砸开市场

第149章 用钱砸开市场

    在机器来之前,紧赶慢赶终于把厂房建好了,从村里招的大姑娘小媳妇年青小伙子也做了简单的培训。

    通过何新华的关系,联系到了专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经过不懈的努力,也终于拿出了饲料的成品配方。何新华甚至为了支持老婆的工作,还帮她从自己的母校农学院拉了一批实习生过来。

    这就有点吓人了,一个刚开张的村办企业,竟然成了大学生们的实践基地,说出去能让全国的私企羡慕的抓狂。而学校也很满意,河东村不仅有饲料厂,还有大面积的蔬菜和家禽养殖,简直是一条龙服务嘛。

    村里一下多出来这么多教授和大学生,村支书差点没吓尿了,这可都是宝贝啊,一旦有什么损失,上边领导估计能弄死他。为了伺候好这些祖宗,村支书甚至把村委会都腾了出来,让给他们住宿和临时办公,而村委会的人有事只能挤到支书家里开会。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就是这么牛逼,不管走到哪,都是宝贝疙瘩,何况还有头发胡子花白的老教授,更是宝贝中的宝贝。村里提供的待遇,他们接受的心安理得,当然,人家也不是白赚便宜的,真是走到田间地头,踏踏实实的帮村民解决养殖和种植的问题。

    建厂和买机器的钱,可是真金白银的投进去了,必须要尽快产出才能有收益。在试产几天后,见到机器没有问题,饲料厂才正式投入生产,产品名字叫“小康牌饲料”,厂名也叫小康饲料厂。

    这个牌子是唐伟东取的,“小康”这个概念,是总设计师在一九八二年首次提出来的,唐伟东也算是响应国家号召,向总设计师致敬,打算紧跟大势,带领全村老百姓奔小康了。

    产量没问题,销售就成了重中之重。生产出来不算本事,能卖出去那才叫本事。

    对此,唐伟东早有打算。

    前世东山省的电视台,可是有三宝,挖掘机,复合肥,治疗不孕不育,所有人都嫌省电视台土,但人家的收视率可是全国排名一直靠前,坚挺的很。天天耳濡目染之下,就是傻子也该知道怎么办了。

    况且,被唐伟东奉为圭臬的营销之神,健力宝,脑白金,太阳神等哪个不是靠广告起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前人铺好了路,唐伟东只要顺着走就行了。本来唐伟东也是这么打算的,所以才在所有人都发愁的销售问题上,丝毫不担心。

    在销售上,唐伟东为了尽快抢占市场,实行了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是在当地寻找有实力的经销商,由他们做地包商,让他们这些地头蛇们替自己打开市场。同时招聘业务人员成立办事处,名义上是帮经销商开拓市场、解决问题,实际上则是要通过他们把经销商们打开的市场和渠道,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

    第二条腿就是广告,无处不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唐伟东带人挨家报纸去谈,不惜代价的在报纸上做广告,说是不惜代价,其实便宜的很。贵的也不过上百块钱,少的甚至论字算钱,几十块钱就搞定。

    这年头国家的公信力还是非常强的,老百姓信任国家,信任政府,当然更信任官方主办的报纸电视了。上了报纸电视的东西一定是好的,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国家已经替他们把关了。唐伟东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无论如何也要在报纸上打广告。

    另一处就是唐伟东的大招了。那就是派业务员深入到农村去,在农村的房前屋后的墙上,每一条大路的路边,只要人能看到的地方,就要刷上饲料的广告。这是九十年代才流行的广告宣传方式,被唐伟东提前十来年用了出来,对其他饲料厂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这时候的老百姓也淳朴,在他们墙上刷广告,送点小礼品就行,甚至有的人给他小礼品,他还不好意思要。

    饲料面向的是基层农村,而一九八五年的农村,有电视的还是少数,所以唐伟东并没有把电视台当做重点。

    随着唐伟东不惜血本的撒钱打广告,“小康牌”饲料的名声算是打了出去。因为产量的限制,唐伟东的广告宣传临时只针对省内,就这样,钱也像流水一样的花了出去,看的李玉英都替他心疼。

    广告做了一段时间,并没有什么效果,唐伟东一点也不着急,凡事总要有个过程。当李玉英看着仓库里,囤积的越来越多的饲料犯愁时,唐伟东反而催促工厂加班加点的生产,生怕货还不够多,气的李玉英忍不住想抽他。

    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了一段时间,饲料厂的饲料销量突然来了个井喷,这是广告的效果显现了。各地的经销商挥舞着现金,堵着饲料厂的门要求提货,因为当地的老百姓看了广告,就认“小康牌”饲料。经销商还能说什么呢?客户老爷的要求必须满足,囤货,必须囤货,囤积的每一袋饲料那可都是钱啊。

    于是,青山县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幕出现了,来自全省各地来拉饲料的货车排成了一条长龙,从西城河东村都排到县城边上了,最后连县领导都惊动了,还专门派人来表扬了村支书和唐建军。.

    现在全厂开足了马力生产,全村老少齐上阵帮忙装货——这是要给钱的,即便是这样,饲料依然供不应求,往往这边生产的饲料刚下生产线,那边就直接被装上了货车。

    人都有从众心理,这就是传说中的羊群效应,越是需要抢的东西,越觉得是好东西,越是需要排队等的货,越是好货。所以,哪怕是需要等,来拉货的经销商也不走,就在车上硬熬,直到有货为止。

    因为收的现金太多,银行甚至直接派了一个营业小组和一辆运钞车过来,就在厂里的财务室一起办公。这边厂财务收了钱入了账,然后就递给他们,那边银行的工作人员直接点钞入账,下班时间直接装车拉走,每天空车来,拉一车钱走。

    眼前的一幕幕让李玉英震惊的是目瞪口呆,她从来就没想到,一个企业能经营成这样。她可是食品厂的老职工了,哪怕是食品厂最好的时候,也没见过这幅场景啊。别说食品厂了,就算是全县所有的企业,也没见过或者听说过有哪一家能做到这个程度。

    这让她不禁对唐伟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魔术般的营销手段,佩服的五体投地,就差顶礼膜拜了,有时候真想撬开唐伟东的脑袋瓜子,看看里边到底都装了些什么东西。

    现在,在李玉英管理下的厂子做到了,其他企业想都不敢想的成绩出来,虽然基本都是唐伟东出点子出力,但厂子的经理可以自己,名义上的功劳都是自己的,这就够自己臭屁的了。

    唐伟东也没想到厂子的销售会这么火爆,还是自己当初有些保守了,既然这样,趁热打铁,厂子必须趁着这股东风马上扩建,日常的流水也足以支撑工厂的扩大规模。

    而这事,唐伟东已经不打算参与了,就像他说的,具体的事情交给具体的人做就可以了,事必躬亲,随着自己产业规模的扩大,那还不累死啊?

    唐伟东甩甩手,把厂子的事情都交给了李玉英和她请来的几个管理人员,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平时只盯着一些战略上的事情就好了。

    --

    作者有话说:头铁老汉的重生于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