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在八零年代搞钱在线阅读 - 在八零年代搞钱 第126节

在八零年代搞钱 第126节

    吹风机!

    很多人都好奇一等奖是什么,可是啊,这吹风机的盒子没写,这柜台的服务员也不肯说。

    到底会是什么呢?

    比自行车还贵的,手表?

    下午五点。

    沈夏去仓库点了一下货,还剩一百多台吹风机。

    没想到会卖得这么快。

    货肯定是撑不到年底了,要不要再让电气厂做一批呢?

    “你怎么不走啊?”沈夏奇怪的看着孙富贵。

    柜台关上了,仓库的货点好,现在六点了,该回家了。

    孙富贵深叹一口气,“我家里一堆人,回去吵得耳朵疼。”

    沈夏想起来了,“你二姐一家?”孙富贵的二姐当了知青,现在是带着乡下丈夫跟两个孩子一起回来了。

    上回好像就听孙富贵说过。

    孙富贵:“不止,上回那个孩子还在我家住着。”他现在后悔啊,那天明明看到叶柳了,怎么怎么没让叶柳把孩子带走呢,等他想起来把孩子还给叶柳,叶柳就跑得不见人了。

    悔啊。

    他一个大男人,跟孩子较什么劲啊,当时他就不该说话,直接把孩子往叶柳怀里一放。

    这样不就甩掉了一个大麻烦吗。

    现在他家人多得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你不说在外头租个房子吗?”

    孙富贵望天。

    沈夏道:“行,那你自个琢磨吧,我回去了。”她要下班了,在这柜台站着,累了一天。

    三百多台吹风机卖出去了,这次,沈夏赚了不少钱。

    抛开本钱,除去分给孙富贵的那一份,她自个净赚八千。

    再加之前抵押的钱,她可以把银行把抵押合同给拿回来了。

    明天就去。

    这做买卖就是这样,忙起来忙死,闲下来是真闲。

    孙富贵等沈夏走后,犹豫半天,脚步一转,去了自己租的房子。

    -

    沈夏回到四合院,门上挂着锁,里头是黑的,没开灯。

    看来梁松没过来。

    她心里有一些失落。

    她有两天没看到他了。

    沈夏打开院门进去,打开正厅的灯才发现,桌上还压了一张纸条,她快步走过去,拿起一看。

    是梁松留下的,说煤炉里的炭是新添的,锅里有饭菜,让她趁热吃。

    还说邮递员送来了她的信跟包裹,梁松特意放到了她屋里,就是怕孙富贵过来看到了。

    孙富贵那也有一把沈夏家里的钥匙,开院门的。

    沈夏房间的钥匙,孙富贵可没有。

    沈夏放下信,回自己屋,一眼就看到了梁松说的包裹跟信,先拆的信,原来是杂志社寄来的,上回她连着照片寄过去的稿子,杂志社收了。

    她写了两稿,一稿是介绍吹风机的,另一篇当时写的是商场抽奖那次,两篇都润过色了,写吹风机的标题是科枝明代,引领潮流。商场抽奖那篇就是人民安民安业了……

    反正就是寄呗。

    收了就是惊喜,不收也没什么,就是浪费几张邮票。

    那包裹里装的就是她写的那篇报导的那一期。

    沈夏打开包裹,翻开杂志开始看。

    倒数第三页,她看到了自己投的稿子,还有几张小小的春风牌吹风机的照片。

    这杂志叫《看未来》,难怪会选中她的稿子。

    第二天。

    沈夏先去了银行,把抵押的四合院给赎了回来,银行经理还很意外呢,重新评估了沈夏,对沈夏比上次更热情了。

    从银行出来。

    沈夏买了二十份《看未来》的杂志,给电气厂跟塑料厂都寄了一本过去。

    之后给日升商场留了二本,又放了两本去吹风机的柜台。

    剩下的抱回家去了。

    紧接着,拿了一台新吹风机,寄到了《看未来》的杂志社,里头还捎了信,说这吹风机是给杂志社的全体工作人员用的。

    今天日升商场柜台的人依旧火爆,只不过,沈夏提前跟商场说了,限卖二十台。

    仓库里的吹风机不够卖了。

    中午匆匆吃了一点东西,下午,孙富贵守着柜台,沈夏用商场的办公室的电话,给电气厂的良主任打过去,“良主任,吹风机再加三百台。”

    又说,“你把单位的银行账号给我,我先给你们结款。”

    良主任立刻就把单位的账号报了过来。

    上回沈夏给的是现金,这次直接转账。

    一台吹风机六十,三百台就是一万八,这还没算卖那八十的,赚钱还是很快的,当然了,塑料厂跟电气厂的工钱,还有商场的抽成,都是算在成本人工费里的,这笔钱沈夏早就留了出来。

    沈夏说:“银行说,这笔钱快的话三四天就给收到,慢的话,得六七天。”

    “我知道!”对于银行收款这事,良主任是知道的。

    等通完话,回去他就电气厂的人继续生产吹风机。

    有工人问:“塑料厂那边生意好,他们还能时间接这外壳单子的吗?”

    良主任有些拿不准。

    他说,“咱们先干咱们的,这事我会去解决的。”先去塑料厂问问,到时候再跟沈主任说一声。

    又有单子了,整个电气厂都挺高兴的。

    -

    安市。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麻辣烫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一大早,吴桂英就起来了,打开门,外头站了好些个菜贩子,吴桂英把他们领进屋,她买了一个台称。

    “萝卜五斤三两。”

    “青菜六斤。”

    “土豆十斤。”

    吴桂英一边称一边结钱。

    只要菜新鲜,又是她家缺的,她都会买,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现在都没时间去那农贸市场买了,所以就让菜农把菜送过来。

    好在她家要的菜多,人家都愿意送。

    她买得最多的就是鸡蛋了。

    茶叶蛋,这是一天都不能停的,还卤蛋,荷包蛋,都是放在框子里的,定好价,要就自己夹。

    从村里请的帮工路婶子已经过来了,收拾桌子,洗碗,还有摘菜,手脚特别利索,吴桂英开的是一个月四十元。

    要是干得好,生意好,肯定会多给一些,这个她没跟路婶子说。

    先干着。

    又是忙碌的一天。

    这天中午,正是最忙的时候,吴桂英的娘家嫂子带着侄女吴敏过来了。

    吴桂英看到了,“嫂子,你带小敏是吃东西还是去后面坐一会?”她说,“我现在正忙吧,你要是想吃点东西,那就自己拿框子夹,要是想休息,就去楼上躺一会。”楼上主卧的门是锁着的,里头有家里的贵重东西。

    其他房间,沈夏的房间是锁着的,沈河的房间正在收拾,还没弄出来。

    剩下一个小间是客房,那里有个竹床,上面放了被褥,可以去那休息。

    吴桂英说完,看娘家嫂子没应,又来了一波客人,她就自己忙了起来,没管那边。

    吴桂英娘家嫂子叫肖春红,她生了一儿一女,就两孩子,吴敏是她的小女儿,今年二十岁。

    肖春红是听说吴桂英在城里发达了,开了店铺,这才带着女儿过来了。

    肖春红坐了半小时,吴桂英才端着两碗叫麻辣烫的玩意过来了,摆到她跟小敏的面前,“大嫂,小敏,你们先吃点东西。”

    “老板,过来称一下。”

    吴桂英一看客人又来称菜了,赶紧过去了。

    一天就是这个状态。

    在锅炉前脱不开身。

    肖春红站起来走过去,“桂英啊,你这生意挺好啊。”

    吴桂英一边干活一边回应,“还行吧。”眼睛盯着案秤,给客人算着账。

    肖春红看吴桂英跟她说话头都不抬,有些不高兴。

    又勉强说了一句,“桂英啊,我带小敏过来呢,是找你有点事。”

    吴桂英让沈大国收钱,自己把菜放到捞勺里,这才有空跟肖春红说话,“大嫂,这中午正是生意最忙的时候,有什么事等三点再说,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