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在线阅读 - 第六十八章 海洋捕捞

第六十八章 海洋捕捞

    砰~

    传国玉玺盖在了《对许家庄借款契约》的左下角。

    皇帝朱由检的大名也签了上去。

    借款契约即刻生效!

    而230万块的银元(借款 盐税)。

    还有8000石的极品雪盐。

    从今天晚上开始,就会以皇宫采购柴碳的名义,秘密的运入皇帝内帤,胆敢有泄露消息者,杀无赫。

    没错。

    在关外大凌河城被围的军情,传入到崇祯耳朵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只能立刻跟许家庄的代表签订借款契约,等不了群臣那边了。

    因为许家庄的银子、雪盐,已经提前运送到了京城,契约只要一签,银子马上到手,实实在在一分不少。

    而文武百官那边呢,还在琢磨着怎么打嘴炮呢,一两银子都见不到,更没有相应的筹钱动作,打定的主意,或许是先让皇帝同意铲灭许家庄,再筹钱招募兵马,等灭了许家庄后,再从缴获中拿出部分钱财打发皇帝,如意算盘打的非常好。

    问题是大明有那个时间去等么?

    关外的建奴大军,会给大明充足的时间么?

    至少朱由检是不可能等待下去了,谁先给银子就先签哪一边,就算许家庄掏出的银子,要稍微少一点,但关键是能马上到账,比群臣们给的那些画饼强太多了。

    银库中。

    打开一口口的箱子。

    抚摸着那一枚枚簇新的、边缘有着刻纹,光滑发亮,吹一口气能发出清脆声音的银元,已经过了大半年时间没摸到过钱的崇祯,沉迷陶醉了很长一段时间,鼻翼松动用力吸了吸,这种金钱的味道让他非常着魔,眯着眼一时不愿清醒。

    天可怜见,作为皇帝他真的没有贪财的毛病,他一心一意都是为了这个大明,只是他的内帤长期空的能跑老鼠,一年到头的大部分时间,连银子都摸不到,穷的简直令人落泪。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这次,又有一笔不小的款项入库,此刻他没有别的请求,只希望这批钱财花的时间能长一点,能坚持的更久一些,不要三两下就花完了,一定要花在刀刃之上。

    “密之,里面的30万银元,你马上带人提走吧,你的皇家农庄计划需要的启动资金,朕马上给你。”

    “谢陛下!”

    身旁的方密之拱手深揖,有了这笔银两,马上就可以找许家庄采购大批设备和物资,如钢制农具、抽水机、良种、农药等,不必什么都买,在许家庄的基础上大大简化,每座皇家农庄花个3万两,勉勉强强也够了,第一批十座的皇家农庄,明年就能取得一定的成果了。

    “陛下,这笔借款来之不易,千万不可让朝中群臣们所知晓,根据许家庄的情报调查,朝中大臣大多贪腐,去年给陛下的那笔借款,被那些大臣们弄走后,大部分进了他们的私囊,极少用到实处,把钱给他们就是白白打了水漂,最好不要让他们经手,否则借来再多的银子也没用。”

    担任皇庄总管的方密之,在离开皇宫,准备下乡实施他的皇家农庄计划前,不忘提醒皇帝道。

    “朕知道了,这一次,朕宁愿把太监派出去,按照名册一个个的唱名发钱,也不会再给朝臣们经手钱财的机会了。”

    朱由检恶狠狠的道,通过这段时间与方以智的深入交流,对于大明最基层的情况,他也算是非常了解了,朝堂文武百官的腐败问题,更让他感到触目惊心,无数次动了杀念,不可能再像以前那么天真无知了。

    总而言之,方以智这段时间的辅佐,不仅开拓了崇祯的眼界,也了解到了非常多的民间疾苦与大明各阶层真实状况,成长了不止一点两点,而是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他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崇祯了。

    只是方以智要离开了,要下乡帮他整顿皇庄了,关系到了后续一系列计划的成败,不能长期把他留在身边提供建议良谋。

    只能一路相送三十里,拉着方以智的手,多次表示不舍。

    方以智感动到无以复加,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的报答陛下,不负君恩,干出一番的好成绩。

    然而就在方以智刚走的第二天。

    众位内阁学士重臣与三省六部的大臣,联袂入宫觐见,说有极要紧的大事商议,要商讨如何应对关外的战事。

    皇极殿内。

    “陛下,我等得知,许家庄送来的两百多万银元,已经连夜送入陛下的内帤,不知可有此事?”

    阁臣吴宗达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如同晴天霹雳,在崇祯的脑中炸响。

    无穷无尽的轰炸再次开启。

    ……

    八月一日。

    如皋县,海港城。

    前段时间,许远把自己的常住地点,从许家庄总庄,搬到了海港城这边,一同搬过来的还有十几位的许家庄高层。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海港城的规划面积更大,各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需要从现代社会搬运过来的物资最多;其次,许家庄的发展战略,以后要明显的侧重于海洋,虽然内陆的集体庄园同样重要,但海洋代表的是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将管理核心转移到海港城,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最近的这几天,许远最为重视的一件事情,就是他花了两个亿,从现代社会找船厂定制的二十艘250吨级的电动渔船,已经被他转移到了海港城,然后安排了大批的职业渔民,负责这些渔船的操控和使用,许远甚至亲自担任培训员,按照电动渔船的使用说明手册,跟渔民渔工们,在船上一起摸爬滚打了好几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风浪较大的海上。

    让本来没有晕船晕车毛病的许远,居然吐了好几次。

    但没办法,这二十艘的定制化渔船太先进了,采用了全电推进系统,使用重约二十吨的钠电池储存电能,充满电后,以12节的经济航速下可行驶300海里,另配备了一台80KW的备用柴油发动机,以及能储存一吨的柴油的油箱,在电池电力耗尽的情况下,使用柴油发动机,以12节航速,也能行驶300多海里。

    总之许远要求的技术指标是:这二十艘的渔船,能够捕捞距港口半径500公里范围内的鱼。

    另外还装备了陀螺导航仪,灯光诱捕系统,声呐追踪鱼群系统,快速冷冻舱(二十立方米容量),和小型探测雷达等设备,正因为各类设备过于先进,价格自然非常昂贵,达到了一千万元一艘,这还是个走量优惠价。

    有了如此先进的渔船。

    再经过严格的培训后,今天许远还是亲自上船坐镇,第一艘渔船正式出海,执行第一次的捕鱼任务。

    很快。

    ‘海洋1号’捕鱼船离港不到二十海里,声呐系统就探测到了大批鱼群活跃的踪迹,当即加速到二十节时速,追上了鱼潮,然后快速抛下一张高强度的尼龙拖网,展开后能覆盖上千平米的区域。

    “起网!”

    “绞盘收快一点。”

    “上来了,鱼上来了!”

    “起吊机,把鱼倒入鱼仓!”

    哗啦啦的声音中。

    容积达二十立方米的鱼仓,顿时被装满了一大半,里面大黄鱼、小黄鱼、石斑鱼、红头鱼、八爪鱼、鲑鱼、鳗鱼等等,还有螃蟹、龙虾、海贝若干,都是活蹦乱跳充满活力的样子,令人无不面露喜色。

    由于船舱没有装满,众人又下了一网,二十多分钟后,比第一网还多的鱼虾被捞了上来,顿时堆满了鱼舱,甚至少部分溢了出来落入海中,无奈放弃。

    即两网便让船舱满载,不得不掉头返航。

    而看着满满一船舱的鱼获。

    负责操控船舵的吴掌舵眼泪落了下来,激动的道:“太多了,太多了,老夫打了一辈子的鱼,恐怕还没有今天这两网多。”

    船工洪守田道:“太吓人了,这海里的鱼这么多,只要捕个几船,我一辈子都吃不完了。”

    负责操控绞盘的孙海生也道:“捕鱼如此容易,以后再也不愁没有鱼吃了,想饿死都不可能了。”

    当然最激动的其实许远,他喃喃的道:“古代的环境太好了,只是近海的鱼就无穷无尽,资源丰富到难以想象!”远明不渐的崇祯欠了我十亿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