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大明文魁在线阅读 - 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旧河

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旧河

    轰隆隆的大雨一直下个不停。

    雨水噼里啪啦地打在,马车的雨遮,油布上。

    林延潮略微挑起车帘,看见马车已是进入了仪封县县城。

    低矮的屋舍,狭窄的县大街。

    在官兵的维持下,衣裳褴褛的百姓站在屋檐下,目光木然地看着一行入城的官员仪仗。

    中州重镇仪封县就是如此。

    因‘仪封人请见于夫子’而名载论语的古县仪封,在林延潮心目中顿有几分落差。

    甚至连归德旁考城县,经过林延潮去年一年的治理,都比仪封县好上些许。

    来至仪封县县衙,林延潮下了马车,这时雨骤然变大,仪封的天色浸在黑蒙蒙之中。

    陈济川等左右随从,连忙给林延潮撑了伞,但即便如此,些许雨水还是透过伞打在林延潮的官袍上。

    仪封县县衙门前的门子慌忙上来迎接,他们心底都有些讶异。

    一般官员出行都是坐轿,轿子可以直接抬过衙门口入轿厅停放,如此风雨都不会沾了一丝半点。

    而眼前这官员只是坐马车,马车是比轿子快了许多,但免不了颠簸之苦。

    另外遇了雨,马车只能停在台阶前,官员难免要冒着风雨走一段路。

    林延潮摆了摆手,当下走进县衙里。

    一名穿着青色袍服的官员上前道:“下官仪封县县丞见过大人,眼下河督与众官员都在厅里议事,大人是不是更衣后再过去。”

    林延潮看了就官袍下摆湿了一点,靴子泥泞了一些,身上官袍倒也还是干净,于是道:“不必了。”

    仪封县县丞心想,官员最重官仪官体,这人也是个不讲究的。

    仪封县县丞又想对方连轿子也不坐,肯定官大不了哪去,也就懒得通姓名了,让一旁随从替林延潮引路。

    林延潮扫了一眼,没有太在意,他心底眼下只有疏通贾鲁河之事,这样小事不会放在心里,直接步入大堂。

    县丞正要挪步,一旁陈济川上前道:“这位老爷,请留步。”

    县丞转过身问道:“何事?”

    陈济川道:“我们老爷的马,行了一日,十分疲乏。请找间清静的马舍,另外马料也要最好的。”

    这县丞不由不快地道:“这些事,你吩咐其他人就好了,本官乃本县县丞,还需接待其他官员,哪里有空操此杂事。”

    陈济川跟林延潮身旁多年,什么样的官员没打过交道。

    当下他也不动怒或者甩脸色,而是笑着道:“不是听说大多官员都已是到了,正在厅里议事吗?”

    “大多,也就是没有全到。”县丞不耐烦地道。

    “不知赞公还在等候何人呢?”

    听了这一句赞公,县丞脸上多了几分傲然,负手在后,已教训的口吻道:“你们老爷是怎么当官的?连你们归德府同知林大人还没到,都不知道。你们这些做下人,也不知道提点……”

    “我们家老爷就是林大人。我是他管家。”陈济川毫不客气地打断。

    县丞满脸错愕,颤声道:“难道方才入内的,就是林司马……”

    陈济川不屑答负手挺胸,对展明道:“你们随这位赞公先将马车,行李安顿好了!”

    展明等众随从点了点头。

    然后陈济川对县丞道:“有劳了赞公了。”

    县丞慌忙躬身行礼道:“不敢当,赞公二字再也不要提,本官这就亲自去办。”

    林延潮走过长廊,但见廊院下不少官差,随从或坐或立,显然都是陪同各自老爷来仪封的。

    仪封县衙太小,这么多人一来,自显得拥挤。

    开封府是大府,治下有四州二十八个县,这一次河道总督主持商议疏通贾鲁河的事,自然来的官员也就多了。

    大雨瓢泼,雨水在打在垂下屋檐上,顺着势泼进了天井里。

    耳里充斥着雨声,偶尔还有一两下雷声响过。

    轰隆隆,又是闷雷响过。

    林延潮心想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可是令今年河工大受影响,这二至四月之间,本就是修堤的时候,结果遭了大雨。

    想到这里,林延潮已是到了议事的正堂。

    这时还未到傍晚,但正堂上却已是盏上了灯。

    李子华面南高坐,东首人多的显然是开封府的官员,大约来了二十几人,西首人少的自是归德府官员,不过五六人。

    马,吴两位通判,府经历黄越都是愁眉苦脸,而开封府官员那边则是仗着人多,呱噪不住。

    两边看来已是吵了有一阵了。

    这边归德府官员见林延潮来了,都是一脸喜色,起身见礼。

    堂上随着林延潮的到来,原本喧闹的地方,一下子鸦雀无声。

    开封府官员一并目视步行而来林延潮,不约而同的闭口。

    正在品茗歇息的李子华看了林延潮一眼,心道此子名声在外,还真有声势。人方到,已是令开封府的官员不敢轻言。

    接着李子华又看林延潮官袍和靴子都是泥泞,显然是匆匆赶来未曾更衣,不由心道,此子是务实之人,不重虚名,看来今天之事有点难办,若是方才在堤上拿住他把柄就好了。

    林延潮以官场礼节见礼,一旁开封府官员也是起身见礼。

    然后林延潮入座,放眼看去,二十余名开封府官员坐得满满当当,相比下归德府这边人手有点少。

    虽说议事不是打架,哪边人多哪边赢,但万一吵起架来,嗓门总是没人家大。

    不过现在开封府归德府都没有知府。

    归德府知府付知远高升右布政使,而开封府知府辜明已被勒令致仕,这还是拜林延潮所赐。

    所以归德府虽是小府,但堂上官员里,除了李子华,就属林延潮与开封府同知两名官员,官位最高。

    李子华点点头道:“方才诸位也商议了一阵,眼下林同知到了,也是有了正主了,河堤上的事都处置好了……很好,本以为林司马要明日到的,那我们就关起门来议事……还有沈司马,这疏通贾鲁河的事,省里没有派人来商议吗?”

    开封府同知起身道:“龚藩台,付藩台说了,河工大事一向都是由河道衙门主持,司里不敢越权。”

    李子华闻言笑了笑道:“司里的话还说得真好听,如此还不是将担子都压了我李某人身上。”

    闻言众官员都陪着李子华笑了一番。

    开封府沈同知笑着道,制台治河三年来,上报君恩,下安黎民,我们河南山东哪个官员不称道的。藩司自然对制台也是敬仰之至。

    李子华点了点头,然后面色一肃道:“那么开始议事……”

    随即众官员又恢复了正襟危坐的模样。

    正堂的大门,左右从内关闭,将雨声隔在了门外。

    开封府沈同知是最熟悉内幕的人,他知道今日开封府有李子华的支持,可谓胜卷在握。

    于是他开口道:“诸位大人方才都商议过了,很多话沈某本不愿意再重复第二遍,但既然林司马刚到,那沈某就简略说为何这一次疏通贾鲁河新河,而不疏通故道的缘故。”

    贾鲁河是河南境内第二长河,因受黄河决口影响,时淤时通。

    在明弘治七年时,名臣刘大夏,除了疏浚贾鲁河故道外。

    还从中牟开新河,导水南行,经开封府朱仙镇,尉县,从开封府扶沟,入淮泗最后抵达徐州。

    这条新河,被人称之为运粮河,连接开封与徐州,最为繁华,也是贾鲁河最重要的第一段。

    但这条新河全境都在开封府境内,与归德府没什么关系。

    若依着开封府官员的意思,只疏通新河,不疏通旧河,那么就没有归德府什么事了。

    归德府境内时贾鲁河故道,这条故道是从洼泥岗,过黄陵岗,最后抵至徐州小浮桥。

    这条故道大多数都在归德府境内。

    这条河在弘治时,黄河决黄陵岗,夺贾鲁河故道,后来刘大夏主持修河,将黄陵岗故道堵住,最后河归正流。

    沈同知开口道:“万历十年,黄河大水,归德府南北堤皆决。”

    “河水南漫,侵入贾鲁河,万历十一年贾鲁河故道和新河皆淤,船两百石以上不能行。”

    “苏杭的粮船,不能从徐州抵至开封,故而去年河南粮价二三月时一斗难求,六七月时反贱如糠,到了十月,潞王建藩,各府各县是饿殍遍野,连本府一贯富庶,也不例外。”

    “所以本官以为,眼下当务之急当解决新河淤塞之事,只要新河能够疏通,徐州的粮船随时可以抵达。”

    “平抑粮价为当务之急,所以本官以为以疏通新河为重。”

    沈同知说完,一旁开封府的官员都是点头附和。

    “是啊,还是以平抑粮价为重,民以食为天。”

    “我们开封府有近两百万百姓,又是首府,归德府不过三十万,孰轻孰重?”

    归德府这边吴通判出面道:“列位大人,方才本官与沈同知也商议了许久。没错,新河是重中之重,新河不疏通,粮船就无法到开封。但本官不明白的是,为何疏通了新河,旧河就不能疏通。这二者冲突吗?”

    马通判也道:“不错,开封府是大府,我们归德府是小府,但也不能事事顾及到大府,而不将我们归德几十万百姓放在眼底吧。”

    归德府这边官员也出声帮腔,但怎奈人数太少,声音一下子就被开封府那边官员压过。

    Ps:感谢北京河马主神书友成为本书第六位盟主,谢谢你和令尊都对本书的喜欢和支持。幸福来敲门的大明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