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梦入红楼之薛蟠在线阅读 - 第166章 最大的赢家

第166章 最大的赢家

    元春省亲之后,这件事就算是彻底完结了。

    反正,薛蟠只记得贾元春只回来了这么一回,想来其他妃子恐怕也是如此。

    对此,薛蟠对于皇帝这一手,不由得感慨万分。

    借妃子省亲之事,不但宣扬了孝顺之道,同时,也让臣子感受到了天恩。

    不过,这些都是最表面,最简单的。

    暗地里,通过修建省亲别墅,皇帝提前预备好了修建的材料,趁着奇货可居,大赚了一笔。

    好家伙,薛蟠粗略的计算了一下,这一次修建省亲别墅的妃子大概有五六家。

    其他人家修建的省亲别墅,就算是比不上大观园,但是也差不到哪里去。

    贾家修建大观园可是将林家五代的积累都消耗了空。

    大概花了两百多万两银子。

    当然,真实情况自然不会花费这么多。

    但是,就算是抛开王夫人等人中饱私囊,大观园应该也花费了差不多百万两左右。

    这还是贾家修建园子的时候,并没有另外买地。

    如果算上买地的钱,恐怕还要加个十万两。

    如此,皇帝从中赚取的钱,恐怕差不多有三分之一左右。大约三十万两。

    一家三十万两,五六家,加在一起,差不多就是两百万两左右,而且,可能只多不少。

    好家伙,明朝一年的税收,都只有四百万两左右。

    皇帝这一波,赚了差不多一年税收的一半,果然是暴利。

    而且,这一波,还都入皇帝的私库,而不是国库。

    要知道,皇帝虽然富甲天下,但是却也不能随意使用国库的钱财。

    当然,昏君例外,而且还必须是那些有权的昏君才行。

    但是私库就不一样了,这些皇帝都可以全权使用。

    因为太上皇的原因,当今皇帝过得可是极为苦逼。

    就如同王熙凤用自己的嫁妆填补贾家的缺口一样。

    当今也不断的拿出自己的私库来填补国库。

    只是,他以前就不算什么有钱人,当了皇帝,还有太上皇在头上压着,花费只多不少。

    所以,皇帝很是勤俭节约,不勤俭节约不行啊。主要是没得钱。

    毕竟,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这一波,倒是让皇帝肥了不少。m.zwWX.ORg

    而且,皇帝还不只是肥了自己,同时还让这几家勋贵,甚至和他们有关的亲戚,都损失了不小。

    如同贾家一样,本来就寅吃卯粮。

    要是没有林黛玉的家产,整个贾家恐怕就真的要如同史湘云形容史家的情况一样了,需要靠内宅女性做刺绣活儿过活了。

    而就这,其实还不是皇帝的真正目的。

    他的真正目的其实在为接下来的事情做铺垫。

    刚刚就说了,当今很是苦逼。

    因为国库空虚!

    而国库空虚的原因,除了当年太上皇六下江南之外。

    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勋贵朝着国库伸手。

    之前就说了,开国的时候,跟着皇帝打天下的人,很多都是泥腿子。

    比如贾家的祖宗,贾演两人一样。

    他们这些人自然不能和那些世家大族相比,根基深厚。

    虽然他们也发了战争财,但是基本上只有武将,而且,还必须是厉害的武将才行。

    所以,开国之后。

    一方面,为了酬功,也算是解决官员的生活。

    一方面,也是想要护持这一波新的勋贵对抗老的世家。

    当然,也不乏,皇帝想要施恩官员,得到一个好名声,让大家更加为他卖命。

    所以,朝廷出台了一个政策。

    那就是到了一定品级的官员,如果有事手头不充裕,可以从国库借钱,没有利息。

    这个政策自然是极好的。

    一下子就帮助皇帝稳定了朝政。

    但是,再好的政策也不可能永远都那么好。

    尤其是还有很多‘聪明’人,钻空子。

    于是,这项政策到了当今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尾大不掉的老大难问题了。

    以前大家借钱,是真的手头不宽裕,是真的遇到难事了。

    而且,因为感恩,所以,差多少借多少,甚至只要过得下去,大家都尽可能的不去借。

    但是,渐渐地,风气就开始变化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借钱之事变成了一种攀比。

    你借多了,我借少了,心里不平衡,反正,朝廷也不要还,或者说没有追着让人还钱。

    既然如此,那我也多借一点。

    如果是这样,其实还好,只是人性的贪婪罢了。

    只是更无语的是,我借了,你没有借,是不是瞧不起我?

    到了后来,居然渐渐演变成了党同伐异。

    不借就是不和光同尘,就是假清高,那些借钱的人就自动的排挤这一部分人。

    最关键的是,这些借钱的人,已经根深蒂固了,被排挤的都是新人。

    为了混下去,于是这些人也跟着借。

    而这一借,就尝到了甜头。

    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到了最后,这好好的一个政策,就变成了大家的提款机。

    有事没事,就去借一笔。

    反正是国库的,反正不是自己的,反正不用还钱。

    这就导致了皇帝富甲天下,最后居然苦逼异常的原因。

    国库没有钱,私库不够,其他用钱的地方还不能少,即便是他缩衣节食也是杯水车薪。

    为此,皇帝也不是没有暗示过让他们不要太过分,让借钱的人还钱。

    可惜,当今显然高估了自己。

    都说借钱的是孙子,还钱的是大爷。

    那些官员固然不敢跟皇帝耍横。

    但是他们可以充耳不闻,顾左右而言他,甚至跟皇帝哭穷。

    反正,借钱的人这么多,法不责众嘛。

    实在不行了,不是还有太上皇嘛。

    所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这些人很是光棍。

    他们笃定,皇帝不敢因为这点事就杀了他们,即便是罢官都不行。

    于是,当今被搞得焦头烂额。

    不得不出此下策。

    但凡是封妃的人家,基本上都是他精挑细选的蛀虫。

    都是无能,又不自知,还十分得意的。

    这些人,都是皇帝下一波要打击的重点对象。

    而且,拔出萝卜带出泥。

    古代的家族,都是盘根错节的,比如四大家族。

    所以,皇帝打击的还不只是这些封妃的人家,还有与他们休戚与共的家族。

    不得不说,皇帝的这个计划真的是十分完美。

    用别人的钱,替自己的妃子建别院,自己还得到了偌大好名声,最后翻过来铲除蛀虫,又是一大笔收获......

    端的是最大的赢家。上世纪的梦入红楼之薛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