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变故
锦衣卫驻所。 眼前这压抑的气氛,着实让宋怿有些喘不过气。 先前那赵隆找过他好些回,但都被些事情耽搁了。 这次他倒也不找了,直接喊人堵在了蜀王府门口,“八抬大轿”请他宋怿走一趟。 宋怿是前脚刚从吕鸿朗那出来,后脚便被人核善的,请了过来。 这他倒是头一回来这锦衣卫的驻所。 众人见着他,也不过点头示意,便又很快进入工作。 坐了好一会,那赵隆才匆匆赶来,双眼显得空洞无神,身形也消瘦了些许。 他不禁关切地说道:“你们这是,忙些什么呢?总得休息休息吧。” 赵隆却是径直白了他一眼,一副看弱智的神情,喃喃道:“忙什么,您不知道吗?” “还休息?抄了这整个张家,127口人,查都查不完。” 气氛突然便显得有那么一丝丝的尴尬,宋怿熟练的选择用沉默消磨这份尴尬。 赵隆倒也直接,开口问道:“所以,张家后头那人是谁?” “王永年,王监察御使。”宋怿言简意赅的说道。 赵隆思索了一番,喊来一位下属,低声吩咐道:“今晚之前,把消息传上去,找李百户,不然来不及。” “是。” 吩咐完,皱眉看向宋怿问道:“那你准备怎么做?” “锦衣卫还关心这个?”宋怿干笑道。 “你不用担心,我会让他身败名裂的。” 赵隆只是平静的说道:“需要我们做什么?” “不要让人来搅局,谁都别来。” 咚咚咚。 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二人的交谈。 “进。” 那锦衣卫缓缓进来,看着眼前的宋怿,一下止住了话语。 “没关系,你说便是。”赵隆倒是不避讳,正声道。 那锦衣卫言简意赅的说道:“汤昱那伙人,好像有动作,明晚要在贤集楼开诗会,貌似声势挺大的。” 明晚,是放榜前的最后一晚,庆祝也说不过去。 不选在放榜后,偏偏在这个时候? 多半是,王永年也掺和进去了。 至于到底要干什么,不清楚。 “放出去了?”宋怿意味深长的问道。 赵隆也是直白的说道:“对,今早,信国公亲自提的人。” “有点意思。不过我希望再有变动,你亲自告诉我。”宋怿喃喃道了声,便转身离去。 …… 有点打乱计划了,出了监牢,死的也能说成活的。 宋怿不喜欢这种感觉,他只想一杆子,把敌人打的起不来地。 诗会会是那个变数吗? 发着愣,宋怿回到了蜀王府。 没等他去找朱椿,便迎面碰上了。 两人一句话没讲,便一块走去了书房。 朱椿轻描淡写的说道:“知道了?你打算怎么做。” 宋怿挠了挠头,满不在乎的说着,“我不知道。” “他王永年为何如此不安分,我的东西,可是没这么好拿的。” “先混进去诗会吧。” “然后呢?”朱椿继续问着。 “明白他们的目的。”宋怿认真的回应着。 朱椿继续追问道,“接着呢?” “破坏他们的目的,顺便让他们身败名裂。”宋怿干脆利落的说道。 朱椿哑然一笑,“挺好的,问题解决了。” “不,没解决,我得,先,混进诗会。”宋怿冷然说道。 砰砰砰,猛烈有力的敲门声,将二人紧张的氛围瞬间被打破。 “阿怿,在不在,在不在?”外头传来刘大同的呼喊声。 没等二人回答,他便推开了门,看见了宋怿。 急忙冲过来,拉紧了他的手,问道:“阿怿,我能不能中秀才啊。” 宋怿这才想起,刘大同出去时的嘱托,他咋把这回事忘了呢。 可能是跟王永年聊嗨了,真忘了。 “这个吧,我觉得以大兄的实力,必然是能过的,何必多此一举。”宋怿一本正经的胡扯了起来,接着更是给自己找补道: “如果大兄你没考上,必然是考官有问题。” 刘大同看着宋怿坚毅的眼神,果然放宽了心,拍了拍他肩,欣慰的笑了笑。 转身乐呵的要去放飞自我,突然想起点事,转头问道:“那信国公府的汤昱,说要开什么诗会,非要拉着我去。” “你俩谁陪我走一遭啊,实在不行就算了。” 听着此,宋怿与朱椿倒是相视一笑。 福星啊,问题解决了。 …… 翌日傍晚。 “阿怿?阿怿?宋怿!” 门外急促的敲门声,将宋怿从睡梦中唤醒。 宋怿恍惚间,缓过神,应道:“啊,怎么了。” “你没事吧,殿下说你这一天,都没迈出过门。”门外头刘大同关切的问道。 “没事,让大兄担心了。”宋怿缓缓爬起,朝外走去。 刘大同刚推门要进,便遇上了刚走着门口的宋怿,被他一把推了出去。 “怎么,你小子金屋藏娇了不成。”刘大同看着眼前宋怿这衣衫不整的模样,打趣道。 宋怿清了清嗓子,正色辩解道:“大兄莫胡说,我的为人你是知道的。” “行,那咱走吧。”刘大同淡然说道。 见着宋怿迷茫的模样,他顿时提高了嗓门喊道:“去诗会啊!你莫不是忘了。” “那不能忘,天色还早,我再歇息一会。”宋怿是有气无力的回道。 “那怎么成,要是迟到了,你让大兄我的脸往哪放,况且,子曰,言而有信……”刘大同又开始碎嘴,念叨起来。 宋怿是招架不住,只能应和道:“好好,那我捣鼓一会,便来找你。” 宋怿指着自己邋遢的模样,打发走了刘大同。 这才缓缓进屋,连忙趴在了书桌前。 宋怿从那一团凌乱的纸堆里,找出了十数张,紧紧攥在手里,喃喃自语道。 “还好不是做梦,但也就只记得这么多了。” 这是他一夜的战果。 是从他为数不多的脑容量里,压榨出来的几首诗词。 接着宋怿稍稍收拾了一番,从中拿出几张宣纸,揣进了怀里。 再将其余宣纸小心的藏好,这才去找刘大同。 …… 那汤昱等人定的是贤集楼,在瓦屑坝,从蜀王府过去,少说也有二十里地。 不过好在凤阳府水路发达,总归还是好解决的,两人在边上小码头,雇上一艘乌篷船,吹着江风侃大山。 刘大同无意中便提起了王永年,沉声说道,“那王学政,貌似要升官了。” 宋怿闻言,迟疑的问道:“嗯?又发生何事了?”不吃橙皮的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