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妻为大都督在线阅读 - 第七七八章 选择城址

第七七八章 选择城址

    今日,崔文卿为履行替黎族人建立黎族城的承诺,特地出城勘验新城选址。

    在崔文卿的计划当中,黎族城当靠近土地肥沃的黄河沿岸,以府谷县西南至麟州的这段百里地中最为合适。

    这片地域土地便于耕种,也十分利于种植棉花,而且远离大齐与辽国的交战区,对于向往安居乐业的黎族人来讲,实乃非常不错。

    所以崔文卿的初步意向便是将城池建在这里。

    德伦巴郎自小在崖州长大,还是生平首次来到北疆,随着崔文卿沿着黄河一路行来,自是忍不住叹为观止。

    他既感叹北疆地域之博大广袤,也感叹北疆之人杰地灵,生平首次觉得这次迁徙而来实在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一路行来,就这么走的两天边走边看,马队终于在大堡津附近停了下来。

    大堡津乃是府州三大渡河津渡之一,位于府谷县与麟州的中间地带,于两者均是相隔了六七十里,而在渡口东面便是隩州,可为辐射三地,地势便利。

    当看到大堡津那片茫茫的芦苇荡和河滩地,德伦巴郎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对着崔文卿恳切言道:“崔大人,不用再看了,我族就以此为城。”

    闻言,崔文卿点点头,环顾一周,也很满意这个地方,翻下马背走到河边捡起一根细长的树枝,就在沙地上花了一个圈,笑言道:“那好,依照振武军大都督府对黎族迁徙百姓的承诺,新的黎族城就建在这个地方,我会将此事禀告给折大都督以及府州姜刺史知晓,待他们同意,德伦族长就可以迁移族人来此,扎营建城。”

    德伦巴郎大是激动,感激零涕的深深一躬:“多谢崔大人,整个黎族都将铭记你的大恩大德。”

    是夜,崔文卿一行就在大堡渡扎下了营地。

    可见幽幽草谷中,护卫骑士们搭建起了几座白色的营帐,又在营帐中间堆了一团篝火,上面架起了烤羊。

    好在大堡渡口就有一座驿站,食物酒水均是不缺,得知崔文卿到来,驿丞更是亲自送来了一车美酒,以作慰劳。

    待到烤羊金黄油亮,坛坛美酒也被骑士们拍开泥封打开,凌冽的酒香回合着清新的空气在营帐内弥漫来开,大是醉人心扉。

    举起陶制海碗,崔文卿与苏轼重重的碰了一下,在一片大笑声中慷概饮尽。

    饮吧之后,苏轼将陶碗搁在草地上,满是感概的言道:“文卿兄,回想当日你我出京安抚,真是前途未知尽是迷茫,那时候我更担心会完不成朝廷的安抚重任,然没想到的是,咱们却做得很好,不!准确来说,应该是你做得非常好,是你带领在下,攻坚克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重任,目前北地安稳、百姓安居,见此状实乃让人大觉欣慰,文卿兄也功不可没!”

    崔文卿盘着双腿坐在草地上,注视着苏轼被火光染得通红的俊脸,不禁笑道:“苏兄,你我同为安抚使,何须计较是谁带领谁,谁又比谁办法多呢?崔文卿功不可没不假,然你苏轼同样也是功不可没啊,待到回朝,咱们也能够向着官家以及朝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是啊,出来这么久,的确也该回去了。”苏轼笑着拍着自己的膝盖道。

    崔文卿一怔,讶然道:“怎么地,苏兄莫非还想家了不成?”

    苏轼哈哈笑道:“朝廷圣旨一道,令你我为户部员外郎,自然有让我们速速回京之意,你难道还不明白么?”

    “可是……目前朝廷却对你我去留还没有明显指示……”崔文卿不禁有些疑惑。

    苏轼正容道:“目前已经入秋,再过两三月就是冬日了,辽国想要入侵,那么这两三个月便是最后的时间,否者待到大雪封路马不能行,辽国也不可能发动较大战事的,因此而已,此乃辽国的最后机会。”

    崔文卿点头示意明白,言道:“对于此事,我倒是听娘子提及过,然目前根据潜伏在辽国的探子回报,辽军似乎并异动。”

    苏轼摇手笑道:“并非是辽人毫无异动,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今岁春日你我安抚隩州,平息了隩州异地安置之民动荡,又多施善政减税原住民,振武军充实的兵员也在你和折昭的训练之下,很快形成了战斗力,天时地利人和都被我们占据,辽人自知讨不到便宜,也就放弃南侵了。”

    崔文卿略一思忖,就明白了苏轼的意思,失笑道:“没想到这些辽人还真会审时度势,判断局势啊。”

    苏轼点头道:“辽国分为两院,历来对我朝之战事通常是由南院负责,而相传南院枢密使萧陌本就是眼界高远,眼光独到之人,且他尤为辽人继耶律休哥之后的第一名将,自然不会在形势不利于辽国的时候,莽撞发动南侵。”

    崔文卿了解的点点头,笑道:“如此说来,我倒是可以放心,相信娘子现在也能够安枕了吧。”

    翌日一早,马队拔营起行,返回府谷县。

    一路上,马队不疾不徐的慢慢行进着,崔文卿和苏轼并马而行,彼此之间谈笑不断。

    这时候,夯土官道忽然拐折向西,没入了一片柳树林中。

    可见杨柳依依,柳絮如飞,稀疏的树林并不能够遮挡住远处的美景。

    秋日的暖阳下,群山巍峨耸立矗立天际,黄河如带奔流不息,碧绿了许久的草地终于有了一丝萧瑟的黄色,在呼啸卷过的河风中轻轻摇曳着。

    崔文卿大感心旷神愉,正欲开口出言之际,突闻一阵轻轻的吵杂声随着河风传来,抬目一看,却见前面不远处正有一辆马车倾斜在了官道之下,任凭那拉车的枣红色骏马奋力出蹄以及车夫卖力推动,车轮都陷得是死死的,无法脱困而出。

    见状,崔文卿眉头微微一皱,吩咐一名亲卫骑兵道:“去看看,那里怎么了。”

    骑兵抱拳领命,飞快而去,还未等崔文卿一行走近,他已是飞马而回,抱拳言道:“启禀崔大人,前方马车车轮陷入深坑不得而出。”

    马车车夫见到有人到来,也连忙跑了过来,汗津津的脸膛上布满了愁眉苦脸之色,对着崔文卿深深一躬道:“这位大人,小的刚才驾车不甚驶入了坑道内不得出,还请大人能够施以援手。”

    如此小事,崔文卿自然不会拒绝,颔首间跳下马背,对着骑士们招呼道:“走,大伙儿一起前去帮忙,将马车退出来。”

    苏轼以及众骑士轰然允诺,全都纷纷下马跟随崔文卿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