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在线阅读 - 84 不憋屈么?

84 不憋屈么?

    “如今大明之敌,仍以前元残部为主,朕在北方部署了重兵名将,相信迟早肃清残敌,不再成为大明之祸!”

    听到朱元璋说了这开头,不少人便猜出来,他的第二个考题,怕是要说武事了!

    也是,治国安邦之道,无非就是文武之道;刚才的空印案,算是文治之道,接下来是武事,也不难理解!

    李善长这边,心中分析着这个,便多了一份把握。只要还继续考较治国安邦之道,那他儿子相信还是有优势的。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而宋濂这边,知道接下来是武事考题之后,倒也没什么担心。因为梅殷亲叔就是汝南侯,南征北战之下,立下赫赫战功而封了世袭侯爵的。不管怎么样,多少都能说一些的。

    并且就武事来说,没有那么多忌讳的事情,也就不用担心梅殷再说出什么吓人的话。

    倒是盼着张一凡好的那些人,比如说马皇后和朱棣等人,就有点不看好张一凡了。毕竟武事方面那是真刀真枪的,可不是嘴皮子溜能糊弄的。

    更不用说,朱元璋可是开国皇帝,在武事方面,别人嘴巴一张,他就能知道好不好的!

    就在各种心思下,朱元璋已经说到了正题:“然则,大明还有一处祸害,便是沿海之倭寇,屡次骚扰,使得沿海百姓不得安宁。朕想听听,你们对倭寇方面,是有何看法,或者提议?”

    倭寇之事,朱元璋还真是伤脑筋的。或者可以说,这個倭寇方面的事情,让他脸面大损,很是憋屈。

    在刚开国的时候,他就派了使者跑去倭国,宣布大明朝成立了,你们倭国要来朝贡。

    结果,倭国的怀良亲王把使者团都给杀了,只留了两个正使,羞辱了几个月后驱逐回国。当时,大明武将纷纷要求讨伐倭国。

    朱元璋算是被打脸了,很难堪的那种。但是,在刚建国的时候,前元才是大明的大敌,兵力还很雄厚,威胁整个北疆;并且朱元璋考虑到以前元当年鼎盛国力的时候征讨了倭国两次都全军覆没,最终,他就忍下了这口气。

    第二年的时候,他又派出了使者,低姿态去倭国出使,主要目的,是想解决沿海的倭寇问题。

    结果呢,倭国那边这次没杀人,就是派了个和尚跑来大明,但是这时候,朱元璋也知道了和他打交道的,并不是倭国的朝廷,所以这个事情最终不了了之。

    而倭寇呢,继续骚扰大明沿海,从山东到江浙福建等地,一直都有,并且以浙江福建闹得最凶。

    在洪武四年的时候,朱元璋宣布:“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但以朱元璋的性格,倭寇的事情,他不可能不介意的,可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在这次挑选驸马的时候,他问出了这个问题,是真心想知道,这些青年才俊有没有好办法?

    不用说,除了梅殷、李琪和张一凡之外,那七个滥竽充数的才子一听是军国大事,直接傻眼,继续低头当泥菩萨,唯恐动一动就引起皇帝的注意。要是被点名,肯定是会出丑的。

    在之前的空印案考较时,李琪当然不是傻子,虽然皇帝没有宣布结果,但是他知道应该是张一凡的回答更合适皇帝的心意。这么一来,他当然是着急的。

    他可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的长子,要是在治国安邦之策上被一个乡下小子比下去,那这脸,还有他爹的脸往哪里放?

    李琪这么想着,便准备抢答这个问题了。

    至少他认为,他的方法是稳妥的。如果被人先说出去,然后他怎么办,难不成是附议?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七个蠢才都会说,还能有什么好的评语!

    基于这样的想法,他便主动向朱元璋奏道:“陛下,朝廷当前之对策,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便是极好的国策。除此之外,学生以为,或可加上一条以补充之。即令沿海之民内退三十里,如此,便能真正杜绝倭寇之患。”

    李琪说到这里,怕自己说得不够明白,或者是怕皇帝不明白,就连忙解释道:“如今我大明之兵力强盛,倭寇必然不敢深入内地。如若不然,必灭之。而倭寇不敢深入内地,则抢不到东西,无利可图之下,必然退去。久而久之,倭寇自当不会再来。如此,倭寇之患,便除之!”

    他的这个对策,和后世满清为了对付郑成功的水师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真的,以李琪的智商,他是想不出来的。

    在李善长定下计策,迫使朱元璋考较治国安邦之道之后,他就从方方面面给儿子做过功课,倭寇当然算是明初的大问题,他也是有讲解过的。

    因此,李琪才能在听到朱元璋问话之后,第一时间便给出了这个建议。

    说到武事,在场的武将就更关注了。比如几个带兵的藩王,还有曹国公李文忠。

    说实话,他们听了李琪的话之后,多是不以为然。

    这是什么?这是躲着人家,不憋屈么?

    大明刚开国,就这么憋屈,绝对不是这些武将能忍的。

    不过今天并不是出国策,而是皇帝考较青年才俊选驸马。因此,他们几个武将全都看着,并没有说话。

    朱元璋听了,并没有马上说话,看他表情,显然是在思考。

    亭子内外,又一下安静了下来。

    梅殷自认为他在前面的回答,并没有什么问题,或者比起张一凡的回答,要稍微逊色一点,至少人家拍皇帝的马屁同时,也在想着营救那些好官。

    在这第二个问题上,他同样不想失分,更因为,他对李琪的话,非常不满意。

    看到皇帝在那思考不说话,他就忍不住了,当即向朱元璋说道:“陛下,此乃误国误民之言也!学生敢问,如若真是如此做的话,大明沿海之百姓皆靠海而活,他们怎么办?”

    说着这话时,看到朱元璋转头看向他,梅殷便慷慨陈词道:“学生以为,我大明兵强马壮,倭寇敢来,杀便是,学生就不信,我朝官军会杀不赢那些倭寇!”

    他的这个话,极得几个藩王和曹国公的好感,一时之间,他们的脸上,都是浮现出赞赏之色。

    但是,朱元璋却是微微皱眉,随即反问道:“那么长的海岸线,倭寇不知从何处登陆,如何防之?军队调动,粮草军饷,如何解决,这些事情,你想过没有?”

    “……”梅殷一听,顿时哑然。

    这个时候,他到底还只是十六岁而已,虽有热血,但是经历不足,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不,李善长的脸上就露出了一丝笑意,似乎很享受眼下的这种局面。甚至他儿子,自然也是如此。

    至于梅殷的老师宋濂,却是微微摇头:这个学生,还需要历练才好!

    朱元璋见问倒了梅殷,就转头看向张一凡。

    这个小子,经常有让他出乎意料之外的表现,那这个事情上,他会不会给自己什么特别惊喜?

    心中这么想着,朱元璋便开口问道:“张一凡,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倭寇的事情,张一凡之前没想过,但是,借着前面李琪和梅殷说话的空档,他结合历史也是想了下。

    因此,朱元璋这一问之下,他也能马上就回答道:“陛下,如若大明开国之初,兵强马壮就如此被动,一味防御的话,那以后怎么办?历朝历代,以军力而言,一般都是开国之初为最的。”

    朱元璋听得很是有点意外,他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此时一听之下,顿时若有所思。

    虽然说在华夏的历史上,未必所有的王朝都是开国军力最强,但是大差也不差,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认为,他的朱家王朝就会是例外,会是一代比一代强。

    那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来了,如果他都这么被动防御,装作倭寇问题不存在,那以后他子孙的时候怎么办?

    一旦涉及到朱家王朝的长久问题,朱元璋自然是最为重视的。

    看到他非常严肃起来,在认真思考张一凡的提问,李善长顿时就急了。

    他同样没有从后世的角度来考虑过这个问题,此时看皇帝的样子,他感觉又是张一凡给了皇帝更大的触动,这么一来,文武两途的回答,都是张一凡为最的话,大公主岂不是这个乡下小子的了?

    说真的,李善长担心了,终于开口喝问张一凡道:“那你的意思,就是要和倭寇开战,难不成刚才陛下问梅殷的问题,你没听到么?陛下说话之时不专心,如此……可不好!”

    他本来还想扣帽子扣得严重一点,但是马上又想起之前被张一凡怼过他造反的事情,因此,他还真有点怕了,临时改口,不敢说重了,免得张一凡真得又会怼得他下不了台。

    朱元璋听到说话,斜了李善长一眼,然后看向张一凡,淡淡地问道:“太师所言不错,你对朕刚才所问可有什么见解?”

    他并不相信张一凡是不专心没听到,更相信张一凡有自己的说法,因此就想听听看。叫天的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