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都市小说 - 重生2000年开始炒股在线阅读 - 第778章 大豆危机

第778章 大豆危机

    6月15日上午八点半后,叶小刚打着哈欠走进公司径直来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启动电脑搜索豆油期货。

    豆油期货是2006年获批的第二个商品期货品种,于2006年1月9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

    豆油主要可用于烹饪用油。烹饪用油是豆油消费的主要方式。从世界上看,豆油用于烹饪的消费量约占豆油总消费的70%。从国内看,烹饪用豆油消费约占豆油消费量的78%,约占所有油类消费的35%左右,它和菜籽油一起成为我国烹饪的两大主要用油,但是因天气炎热造成大豆产量降低从而造成豆油价格上涨。

    又可用于食品加工。豆油除了直接食用外,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豆油可以用来制作多种食用油,如凉拌油、煎炸油、起酥油、人造奶油等。此外,豆油还被用于制造蛋黄酱等食品。我国食品加工用油量约占豆油总消费量的12%左右。由于餐饮习惯的不同,西方国家的这一比例要高于中国,如美国食品加工用油量约占国内豆油总消费的25%以上。

    其它作用在工业及医药用途,豆油经过深加工,在工业和医药方面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工业方面,豆油经过加工可制甘油、油墨、合成树脂、涂料、润滑油、绝缘制品和液体燃料等,特别在制成生物柴油的需求方面增长强劲;豆油脂肪酸中硬脂酸可以制造肥皂和蜡烛;豆油与桐油或亚麻油掺和可制成良好的油漆。在医药方面,豆油有降低血液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病的功效,是制作亚油酸丸、益寿宁的重要原料。

    豆油是大豆加工的油脂产品的总称,豆油按其加工程度可分为大豆原油和成品大豆油。在我国,大豆原油(也称毛油)主要为工厂的中间产品,目前我国进口大豆油也全部是大豆原油。由于大豆原油具有贸易量大、品质均一、容易储存、与国际现货和期货市场接轨等优势,所以是比较适合进行期货交易的品种。

    豆油期货一手10吨,交易所实行价格涨跌停板制度,由交易所制定各期货合约的每日最大价格波动幅度。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各合约涨跌停板幅度。

    豆油合约交割月份以前的月份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交割月份的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6%。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按照豆油生产、流通的格局,豆油合约交割地设立于张家港上海、天津和连云港日照地区,其中连云港日照地区的交割库为非基准交割库,可以贴水50元/吨进行交割。张家港上海以及日照地区也是黄大豆2号合约、豆粕合约的交割地,这样的交割地点设置有利于黄大豆2号、豆粕和豆油合约间的套利交易和保值操作。

    大豆是一种原产中国的作物,是五谷之一,在中国有超过五千年的种植历史。

    1940年以前,中国的大豆产量约占全球的90%,是全球第一的大豆生产国,东北、内蒙和淮海地区,是世界上最适宜种大豆的黄金地带。

    但是现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却成了全球前三的大豆产地,大豆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小。

    从全球第一的大豆生产国变成全球第一的大豆进口国,这个巨大变化的根源,就是二十年前,国际资本精心炮制的两次大豆危机。

    第一次大豆危机发生在2003年8月,美国农业部以天气影响为由,给出美国大豆大范围减产的预测,并将全美大豆库存数据调至20年来的最低点。

    随后,由于严重的减产预期,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开始一路上涨。

    3个月后,因为中美贸易存在的长期逆差,美国开始频频向中国施压,单方面决定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中美的经贸往来剑拔弩张。

    为缓和经贸关系,在美国大豆协会的邀请下,中方宣布向美国派出,由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组成的大豆采购团。

    2004年初,中国大豆采购团赴美,此时的大豆价格历经半年多上涨,已从540美分/蒲式耳,涨到了1060美分/蒲式耳,涨了将近一倍。

    由于国内企业缺乏衍生品交易经验,且片面听信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中国大豆采购团在赴美期间,在大豆价格的最高点,签订了800多万吨的大豆期货合同。

    这些大豆期货合同成了中国大豆产业沦陷的开始。

    采购团离开美国仅1个月,国际大豆价格开始爆跌,美国当年的大豆生产,完全没有受天气影响,非但没减产,反而创下了产量纪录,大豆期货价格直接腰斩。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2004年,由于在大豆期货上的严重亏损,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从延续了20亿美元的顺差,突转为46亿美元逆差,这成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逆差记录。

    由于大豆加工厂的生产成本,70%是买大豆的成本,高位买进如此多的大豆,成本太高,中国企业根本无力消化。

    为减少损失,中国大豆企业选择支付15-20%的违约金,希望能够终止高价采购合同。

    但蓄谋已久的做局,怎么可能轻易了结,跨国粮商串通一气,马上停掉了对违约企业的大豆出口。虽然当时国内大豆加工的主要原料是国产大豆,但进口大豆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停掉原料进口,等于将加工企业判了死刑。

    就这样,第一次大豆危机爆发,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在跨国粮商的胁迫之下,只能吞下苦果,

    众多企业经营亏损,濒临倒闭。

    第二次大豆危机就在去年,在国内大豆企业挣扎于破产边缘的时候,国际粮商突然掉转面孔,向国内企业伸出橄榄枝,声称可以接盘破产企业。

    中国大豆企业在巨亏之下,根本无法拒绝资本的诱惑。就这样,跨国粮商翻云覆雨之间,参控股了中国超过70%的大豆压榨产能。

    在跨国粮商与国内企业谈判入股时,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跨国粮商即便不是大豆加工厂的大股东,也普遍要求掌控企业的大豆采购权。

    掌握了大豆采购权的跨国粮商就能弃用国产大豆,采购更多进口大豆。国内大豆产业链的更上游,大豆种植业已经成了跨国粮商下一个围猎目标。

    第二次大豆危机正在酝酿。

    叶小刚默默放下鼠标闭目沉思,如果记忆没错的话,今年的大豆产量虽然种值大豆的农户改种了其它农作物,大豆产量远低于去年,但是国产大豆的收购价格被外资逐步压低,收购规模越来越小,大豆产区出现严重的大豆滞销。

    因为国产大豆的种植成本高,而且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出油率比国产大豆高3%-5%,所以国产大豆在与进口大豆的竞争中不占优势。

    大豆收购价跌破农民的生产成本,第二次大豆危机爆发,在国内大豆加工业沦陷了三年之后,产业链更上游的大豆种植业最终难以幸免,改种其它农产品的农户比比皆是。

    大豆在国内的种植面积开始萎缩,大豆进口规模逐年上涨,在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加工之后,跨国粮商也要开始控制中国的大豆种植。

    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重生者,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国外资本统治我国食用油的命脉。打定主意,叶小刚握紧双拳重重的砸在办公桌上暗暗发誓:进军国内食用油,尽力打破后世国外资本统治国内食用油的局面………。失败的人生的重生2000年开始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