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刘光齐是个好同志
上午,轧钢厂的十几个车间里都热火朝天。 一个个生产线以高效率运行,工人们都在忙着。 当然,岗位不同,分工不同,劳动也有区别,有重体力劳动,也有相对轻松的。 而人数最少的车间也少说几百人。 人多的车间有上千。 不过,在车间工作的几乎都是又脏又累,早上穿着干净的工装走入车间,下班时身上油污的是比比皆是。 就算都是工人,地位也有不同,除了看工级,也看工龄。 不用说也知道,地位最高的工人是八级工。 就算厂长在八级工面前也会客客气气,很多工作方面还要低下身段请教。 即便这是个上万人的大厂,但八级工也屈指可数。 除了易中海和刘海中,厂里还有7个八级工。 也就是说,厂里拢共也就9个八级工。 其实,一个厂有个八级工就很光彩了。 但红星轧钢厂毕竟也不是小单位,如今这年月,没几个八级工也说不过去。 秦淮茹也在认真工作着,她倒是想磨洋工,但为了早点转正,还是要努力一下。 要说这车间的工人还是热心肠多,这不,郭大撇子又来帮秦淮茹了。 至于帮忙时摸了下秦淮茹的小手,这完全是不小心,对,就是这样。 虽说秦淮茹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咋地,但有人帮她,每天的任务也能完成。 易中海看在眼中,叹了口气,虽说秦淮茹在厂里有点勾三搭四的样子,时不时和人眉来眼去的,但他也理解秦淮茹的不容易。 也就在这时,厂里广播响了起来。 宣传科广播员的甜美声音传出,厂里的人几乎都能听到。 老易也竖起了耳朵。 却是厂里公开赞扬刘光齐。 刘光齐是红星轧钢厂的骄傲。 随着李怀德把刘光齐提出的忆苦饭活动告诉老丈人,他老丈人和战友说,说老总说。 最后,上面隆重的开了个会。 长者了解了下刘光齐,就夸刘光齐是个好同志。 “什么?长者竟然夸刘光齐?”老易也惊呆了。 一提到长者,老易眼中也有着狂热,心中更是崇拜。 关于忆苦饭这活动,很有意义,接下来全国各地会陆续推行。 厂里广播响了好久。 与此同时,厂里各部门都有工人谈论起来了。 锻工车间,刘海中刚忙了一阵,正休息一下,一个徒弟很有眼力见,把茶缸递来。 喝了口茶,还没咽下去,刘海中就喷了出来,却是也听到厂里的广播。 光齐给厂里长脸了,就是刘海中也与有荣焉。 就连长者都夸刘光齐,这能吹一辈子了。 “大家都要向刘光齐副科长学习。”车间主任大声对工人们说。 哪怕心怀嫉妒的,要么不吭声,要么也开口夸刘光齐。 这一刻,刘光齐身上的‘光环’照耀整个轧钢厂。 刘海中高兴着,如今,他面上也是有光。 除了夸赞刘光齐,大家也讨论忆苦饭活动。 吃难吃的饭菜,当然有人心里不乐意,但很多人觉得有必要。 经历过解放前苦日子的人也就罢了,但青年和孩子就有必要了。 总的来说,厂里大多数人对忆苦饭活动是发自内心的支持。 心中埋怨刘光齐的人当然不会没有。 其实,刘光齐也有心理准备,他也知道不可能大家都满意,不满的人当然会有。 在这年代提出忆苦饭活动,获得的支持不少。 对了,厂里还弄了个奖状给刘光齐。 ‘红星轧钢厂好同志刘光齐!’ 这不仅是刘光齐的荣誉,也是轧钢厂的荣誉。 在这个讲究集体荣誉感的年代,一人光荣,全家光荣,街坊邻里也都挺直腰杆。 …… 厂长办公室。 老杨心中一叹,刘光齐和李怀德走的太近了。 而老杨和李怀德的关系可不是太好。 此时,刘光齐心中也不太平静。 知道提出忆苦饭活动会有不小动静,但动静比他想的还要大。 想不到长者都夸他了,这让刘光齐受宠若惊。 被厂长叫来,刘光齐一脸淡定。 而老杨口中也夸赞刘光齐。 虽然老杨没少拉拢刘光齐,但刘光齐只能在心里说声抱歉了。 聊了一会,老杨也就说起了厂里这个月搞一下忆苦饭活动。 不过,这活动的很多细节也要好好考虑。 和刘光齐谈了谈之后,老杨还会和厂里其余领导也谈谈。 要集思广益,力求让这活动的效果达到最好。 …… 一食堂。 傻柱和他徒弟马华也在谈着。 对于忆苦饭这活动,傻柱很支持。 做人不能忘本,更要清楚如今的美好生活来自不易。 饭菜难吃又如何?好歹能填饱肚子。 况且大家吃饱才几天? 所以,心里抱怨的也只是少数。 对刘光齐,傻柱是竖起大拇指。 马华也是支持这活动。 “师傅,咱们厂里好像就你厨艺最好,要是进行忆苦饭活动……”马华看向傻柱。 傻柱明白马华的意思。 “让我来就做难吃一点,要不然效果不好。”傻柱说。 “估计一些人会嫌难吃。”马华笑着说。 “没树皮草根就不错了,这才吃饱了几天?还挑三拣四了?”傻柱撇着嘴。 …… 傍晚,四合院。 聋老太太坐在家门口,娄晓娥坐在她面前,手里拿个报纸。 闲来无事,娄晓娥也和老太太聊聊天。 这是四九城一家报社中午发的报纸,娄晓娥此时盯着报纸就愣住了。 报纸上最显眼处竟然提到了刘光齐。 老太太也认识字,看向娄晓娥手里的报纸。 “刘光齐上报纸了?” 老太太也是诧异。 报纸上简单介绍了下刘光齐,重点就是刘光齐提出的忆苦饭活动,以及长者夸刘光齐是个好同志。 老太太对忆苦饭这活动也是感兴趣。 “这活动好。”老太太夸着,她是真觉得这活动不错。 接下来,大院里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一大妈,三大妈,贾张氏…… 一大妈和三大妈也都觉得好。 至于贾张氏,她不觉得多好,过去的苦日子,还回忆个什么? 以前她在农村时,整天吃不饱,在地里刨食,就是高粱做的黑窝头对她来说都奢侈。 进城之后,她才过上了好日子,可好景不长,老贾没了,她成了寡妇。 辛苦拉扯大儿子,贾张氏也没享几天福,儿子又没了。 如今,贾张氏全指望孙子了。 当然,想归想,贾张氏也没傻了吧唧的说出来。东海焱乌的人在四合院,我是刘大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