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经天纬地在线阅读 - 第一章:兴鼎元年

第一章:兴鼎元年

    惊心动魄的建安十六年,就这样悄然而过,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不过至此,我们的历史纪元说法,需要变一变了,新的一年,已经不再是建安十七年,而成了兴鼎元年!

    古代皇帝,有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之分,纷繁复杂,许多人傻傻分不清楚,为了明晰这些概念,我们需要解释一番!

    谥号,简单来说,就是什么公,什么王,什么帝,比如齐桓公、楚庄王、汉武帝等。这是帝王薨逝之后,后人对其生前的品德功绩,给予评价的文字。

    这种做法,始于西周,其实并非皇帝的专利,王侯将相或社会知名人士,也享有这份殊荣。

    比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荀彧,死后被曹操追谥为“敬”,人称荀故敬公;清代名臣曾国藩,谥号“文正”,因此也被后人称为曾文正公。

    另外,谥号也不都是赞扬和夸奖,也有批评和怜悯,因此除了惠、文、武、桓、景等好听的谥号外,也有桀、纣、厉、幽、悯、怀等比较突兀的字眼!

    中国古代帝王,基本都有谥号,唯独两个人比较特殊:秦始皇和孙权!

    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无礼之嫌,便将其废除,自称为“始皇帝”,后代为二世、三世、四世……乃至千秋万世!这属于尊号,而非谥号;孙权去世后,谥号为“大”,史称“吴大帝”,也是纵观千秋史载,仅此一位,比较特殊!

    值得注意的是,谥号是死后才有的,要是人还活着,绝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谥号是什么!有一部电视剧,就犯了个最低级的常识性错误,孝庄太后竟然一口一个“我孝庄”如何如何,听着很有气势,却是把死后的谥号,提前拿出来用了,实在尴尬到了极点!

    庙号,就是什么祖,什么宗,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唐太宗、宋太祖、宋高宗等。这是皇帝驾崩后,灵位入太庙时,所奉称号,也代表了他在帝系当中的排位!

    一般说来,有肇始创业,夺取天下之功的皇帝,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中兴社稷之德的皇帝,称为“宗”。祖宗这个词,便也由此而来。

    由历朝历代的规律来看,一般称祖的皇帝,都是开国皇帝,而且皆称为“太祖”,比如汉太祖刘邦(汉高祖是俗称,正式庙号是太祖)、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等。

    只有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一人特殊,庙号“高祖”,毕竟他的江山社稷,几乎都是儿子李世民打下来的,后来又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夺了权位,是最名不符实的开国皇帝,庙号高祖,也许是李世民故意为之,暗含着高高供起来的傀儡之意!

    另外,清代皇帝也比较特殊,出了三个庙号为祖的皇帝:太祖努尔哈赤、世祖福临(顺治)和圣祖玄烨(康熙),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入主中原,统一天下的过程特殊所致,毕竟努尔哈赤那时候,后金还是个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权而已。wap..OrG

    不过,在唐代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比如,西汉十二位皇帝,只有四位,享有庙号,因此唐朝以前的皇帝,我们一般不称其庙号,而称谥号,如:汉文帝、汉武帝、汉灵帝、汉献帝等;

    唐代以后,因为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后人才称呼他们为:唐太宗、宋太祖等,而不称谥号了!毕竟谥号,不是皇帝专有,而庙号,是皇帝独享的特权!

    年号,实际上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汉武帝继位后,开创了以年号纪年的形式,在此之前,是没有年号一说的,纪年都是采用谥号。比如:周平王二年,汉文帝五年等等。

    汉武帝的创始年号为“元狩”,此后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灾兵祸乱等天下大事时,都要改年号,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往往拥有许多年号,其中最多的,要属武则天,曾用过十七个年号!

    频繁改变年号,皇帝老子倒是爽了,却不利于民间纪年的实际使用功能,结果造成史书记载一片混乱,某个年号,你很难判断,究竟是属于哪朝哪代,哪个皇帝的,甚至还有重复的情况发生!

    这种局面,到了明清时期,终于有所改观,每位皇帝从继位一直到死,只用一个年号!不仅纪年更加明确了,后人也可以用年号来称呼某一位皇帝了!

    比如:明朝的永乐、景泰、嘉靖和万历等;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都是耳熟能详,十分明晰!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尊号!尊号,也称徽号,它比较特殊。谥号和庙号,都是帝王死后才有的,尊号却是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的!

    尊号一般都很长,大臣们也是绞尽脑汁,把所有好听的词字,都给皇帝叠加在一起了!因此,尊号不过是华丽辞藻的简单堆砌,是大臣在给当权者拍马屁,实际上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尊号虽早已有之,但真正的发明者,其实是武则天!她一个女人,却当了皇帝,多少还是有些心虚,于是便令大臣们,给自己上尊号,以显名正言顺!她的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也正因为此,后人才都称呼她为武则天!

    还有,晚清时期,曾主宰过中国命运的叶赫纳拉氏,虽然没当皇帝,但活着的时候,大臣们也给她上了尊号,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呃,太长了!实际上却毫无意义,大家最后,也只是简称她为慈禧太后罢了!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现在俗称的这些古代帝号,其实都是为了好记,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换句话说,这些耳熟能详的普遍称谓,基本上是现代人行为,在当时当代,人们可未必那样称呼皇帝!

    了解了以上这些,我们再重归正题,来说说天子刘协吧!

    因为是汉代皇帝,刘协的年号,也曾改了好几次,而且“献”这个字,是其死后的谥号,现在也不能用,为了明确纪年,我们也必须把这个问题,说说清楚,以捋清时间线索!

    汉天子刘协,最早是被董卓拥立,登上帝位,年号初平。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年;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联合吕布等人,诛杀了董卓,剿除国贼,刘协于第二年,改元兴平。兴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4年;

    而我们一直所提到的建安年号,其实是曹操迎天子刘协迁都许昌后,再次改元,建安元年,就是公元196年。

    “建安”这个年号,是天子刘协,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年号,一直延续到公元220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

    此后,刘协还曾短暂使用过延康年号,但没多久就被逼禅让帝位给曹丕,延康年号,也被曹丕的黄初年号所取缔。

    不过,因为刘纬穿越所带来的影响,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天子刘协居然在建安十六年,逃出许昌,投奔了荆州刘备!

    况且,建安年号,是曹操亲自拟定的,使用这个年号,令刘协多少有些心理阴影,如今他已经逃出牢笼,一飞冲天,自然要改个好听的年号,以纪念这件大事!

    于是,在原本历史上的建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212年,天子刘协正式下旨,改元“兴鼎”,以昭示大汉中兴,定鼎中原的美好愿望!不过……兴鼎,似乎并非刘协的心愿,怎么看都好像是刘备的志向!作者高祥轩的三国之经天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