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修真小说 - 惑心债的麻烦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杂书

第一百六十八章 杂书

    张家的崛起固然有张家家主的努力,可也有时势造英雄的影响。

    李洪举作为开国皇帝,威望自然不用说,有意针对的情况下,老牌世家纷纷遭到削弱,新兴世家开始登上舞台。

    双方打擂,玩的是不亦乐乎。

    这就是为什么燕国打不出去的原因。

    恩情易忘,仇恨永存。

    可是老牌世家毕竟是老牌世家,随着地位降低,他们也开始了传统艺能。

    就是联姻,是的,纷纷和新兴世家联姻,同时还传授一些世家的生存之道。

    李洪举最终也是无奈,直到他死都没有瓦解掉世家势力。

    等继任者上位之后,也没有李洪举那么有魄力,一切求稳的情况下,世家势力急速扩张。

    在多年持政之后,才发现,原来世家一直都是毒瘤。

    作为第二代领导人,可不是什么蠢货,于是就拉开了长达百年的皇族与世家的争斗。

    每一次的皇位更迭,都会伴随着一些世家倒塌。

    这样也保持了燕国的活力。

    可总体来将,燕国给龙云的感觉就是迟暮,饮鸩止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家就像一个紧箍咒一样死死的圈住燕国。

    不断地斗争之中,世家逐渐占据上风。

    世家胜利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世家子弟可以不用通过科举就可以获得官衔。

    因为大魏完全没有科举这个东西,事实上,科举是燕国提出来的,并且在蜀国也采用了这个人才筛选模式。

    当年的燕皇也想引入科举,最后能成了。

    可也付出了很多代价。

    其中就是给予世家子弟特权。

    本来如果后来者能够慢慢的找机会通过科举,获取大量的人才,从而取代世家。

    可惜啊,世家毕竟是世家,长时间的把我大量的财富和渠道,直接间接的控制了很多地方上的豪族。

    同时世家也纷纷默契的划分好地盘,每个世家都掌控一片地域,人才的出现死死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只要有人才出现,必然会被世家所拉拢,不然其家人和族人都会受到各种排挤和刁难。

    时间一长,连人才渠道都受到了世家的管控,当然皇家的脸面还是要的,就是科举前三甲都是皇帝自己的人才。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这就是达成的默契。

    龙云看到这里,真是感慨,当皇帝也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当然所有世家也肯定了一件事,那就是不会对皇位有什么想法。

    世家膨胀到一定程度,想要取而代之的行为是行不通的。

    因为皇家也有自己的底线,李家向来不缺乏刚烈基因,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想要换锅主人,那么这个锅肯定会被砸烂。

    大家也紧守底线,一切都在规则内玩。

    当然也有人敢冒风险,试图推翻世家的垄断。

    倒不是龙云专门去查,而是这个人现在还活着,可下场非常凄惨。

    当芸芸众生之中,有一个人突然独立出来,你就会觉得很显眼。

    这个人叫做曹思华。

    很多东西龙云只是粗略的看过一片,真正能够让他记住的人不多。

    可这个曹思华就是最深刻的那个。

    曹思华,燕国宣元年十二年状元。

    当时被誉为燕国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他无论作诗还是写文章或者是考科举,都是当世第一。

    出生在沐阳县,实在燕国靠近凉国边境的小县城,甚至都只是下县。

    自小就聪颖异常,他早早就拜入了一个名叫具斌的人门下。

    这个具斌其实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当时的老师,已故帝师,名满天下的大学士陶春英的弟子。

    具斌当时就是出任沐阳县教谕,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

    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为朝廷培养人才。

    世家和朝廷矛盾,只要到一定程度的官员,基本都能够察觉。

    很多人才都因为世家早早发现就从小被拉拢培养。

    可以说曹思华是幸运的,具斌发现了他之后,直接想自己的恩师推荐了这个小孩。

    致使曹思华早早的进入到了皇帝的视野内。

    对于皇帝关注的人才,那些世家也不会做得更过分。

    毕竟他们拉拢的人才更加多。

    稍微长大之后,陶春英就把他当做关门弟子培养,为此还让他一直到弱冠才参加科举考试。

    曹思华名声很大并不是他发迹之前,很多东西都被陶春英给压下来了。

    不过他的才名还是被各大世家所关注。

    他也很争气,没有给陶春英这个老师丢脸,弱冠之后直接参加科举,每一次都是第一名。

    也是燕国目前唯一的一位连中三元的人。

    连中三元还不是让曹思华的影响力那么大。

    而是他中了状元之后,有了参与国家大事的权利,没有像平常科举人一样先做侍郎。

    而是直接做进入了御史台。

    御史台是个可以风闻奏事的衙门。

    这是防止天子被百官内外隔绝的一个衙门,是一个独立的衙门。

    通常弹劾某某贪赃枉法或者某官员渎职导致重大事情发生之类的,基本都是御史台发起的。

    甚至可以不用证据就可以发起奏章。

    别的大臣要想弹劾一个官员,必须有理有据,不然会受罚。

    而御史台却可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直接上达天听。

    这是很大的权利。

    御史台可以说是一个发声平台,也是一个斗法平台。

    以往御史台任用人的原则基本都是刚直敢谏,大公无私之人。

    可是这种人毕竟是少数。

    御史台充斥了各大势力的人,真正为国家办事的人其实少之又少。

    这种情况下,曹思华就显得很另类。

    这个人特别猛,也很能体现他的性格。

    他在宣元二十二年的时候,也就是成为状元后的十一年。

    上疏了一本奏折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这本奏折叫做《强国固民策》。

    里面详细讲述了地方豪强和世家牵扯过密,控制资源太多,导致底层民众吃穿不饱暖,生活艰辛。

    还指出世家侵占了太多的财富,导致燕国迟迟无法积累出一统天下的资本。

    提议削减世家,同时取消世家举荐人才为官制度。

    还给出了种种数据作为支撑,假若世家能够真正支持国家,那么燕国一统天下是迟早的事情。

    他是一个真正为国家朝想的人,是一个公忠体国的人。

    当时很多人猜测这是当时的燕皇是幕后主使。

    当时的第一世家就是张家,从这份描述之中详细给出了各种猜测。

    世家毕竟是世家,不是阿猫阿狗可以撩拨的。

    别说是曹思华有些名声,就是德高望重陶春英也不敢这么做。

    曹思华当时博得了很好的名声,特别是在民间,很多人都塑造了生祠供奉他。

    不过从那以后,当时的燕皇突然生病了,于是开始皇子争夺皇位的戏码。

    大家的注意力被吸引,曹思华的那份奏折在热度冷却之后,皇位也出了结果。

    先皇也就是如今皇帝李旭睿的父亲,登上皇位。

    新皇登基啊,最要紧的就是稳定,世家支持,根本无法稳定。

    于是曹思华开始被各种针对。

    最终丢掉了官职,家人也被‘强盗’袭击所波及,往日那些人纷纷划清界限。

    曹思华最终郁郁之下竟然疯了。

    从最后记录来看,目前曹思华似乎还在京城。

    按照年纪来算已经快六十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