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玄幻小说 - 玩明在线阅读 - 第187章 文化扩张(上)

第187章 文化扩张(上)

    除夕夜子时一到,嘹亮的钟声响起,鞭炮声礼炮声响彻云霄,色彩缤纷的烟花照亮了星空,新的一年拉开了序幕。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这对万磊来说,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二步。

    从初一到初十,去军队给留驻的官兵拜年,来回路了上百公里地,各大小军营必到。十一到十五,走访百姓,与民同乐,特别是上元节那天,早上组织升旗仪式,公投表决出来的府旗——青天红日旗第一次悬挂到城中方的广场上,而府徽——钢铁长城万里山河徽也高悬在世纪钟的钟楼上,各种以府旗府徽为蓝本设计出来旗徽也同时在各党政军总部的门前,作为顺天府**自强的象征。

    铁铉本来是不支持搞这些的,在他看来,这些什么府旗府徽只是形式主义,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只会引来朝廷的猜忌。不过万磊知道:这种形式主义是必须的,就像是儒家所讲的以礼治国一样,定期举行的升旗仪式就是一种凝聚人心的礼仪,以后只要旗帜不倒,人心就不散。

    正月十八,第一次党会开完之后,万磊找到铁铉,道:“我想办一份报纸,要找一个在明朝内比较有名的文人来当主笔,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报纸?”铁铉一头雾水,不知道万磊又要玩什么花样。

    “报纸相当于邸报,明朝不是有一个通政司专门把皇帝的起居、言行、上谕、朝旨、书诏、法令等,有官吏的任命、升迁、黜废、奖惩等,有大臣和各地方官的奏折等,也有少量偶发的社会新闻轶事等内容整理成册,然后发布给地方官员吗?”

    “哦,是有这么一个机构。不过,邸报是传达朝廷政策,解释朝廷的律法,同时,刊登各地官员管理地方的经验,以便全国各级官员相互学习。如果要办这样一份邸报,不应该用外人啊。”铁铉还是有疑惑。

    “我要办的这份报纸跟邸报并不相同,这份报纸不只是面向咱们顺天府内部官员发行的,而是面向全国所有百姓发行的。名字我也想好了,叫《民富期刊》,每半月或者每十日发行一期,上面以刊登和解读咱们顺天府的惠民政策,宣传顺天府爱民重商的民本思想,公布各种便民利民的信息。开民智的同时,引导百姓依法勤劳致富。”万磊说了一大通,其实目的只有一个,扩展顺天府的文化影响力,笼络人心,以增强认同感。

    “面向全国百姓,开民智的报纸?”铁铉还是不太明白,这也难怪,在他的理念中,国家还是士大夫为主导,百姓只要不起来造反,就可以忽略不计。开民智?中国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在推行愚民政策,因为民越愚就越容易统治。

    “是的,要面向全国百姓,目的是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

    万磊不怕开民智之后,国民会变成有文化的“刁民”。虽然,这种可能是有的,这些人一有文化,就开始有野心,就会不甘于受人统治。这种一心想破坏社会安定,挖帝国墙角的阴险小人,就是刁民。

    不过,不管民智开不开,刁民还是存在的,只是多几个和少几个的问题。如果想让百姓不被这些刁民忽悠起来闹事,就要开民智,让百姓认清谁对他们好,谁是阴险小人。这样一来,人心思定,刁民再怎么忽悠,百姓也不听他们的了。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水与舟的逻辑,其实老百姓一般只关心个人的生活,如果他们知道谁的心中放着他们,谁的心思都放在改善民生上,他们就会认同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格也得到尊重了,人生有价值,他们肯定支持这个人。

    所以,一国的安定繁荣的重点并不在开不开民智,而在于当权者心里有没有百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儒家的这个口号喊了两千年,真正这么做的当权者,掰指头就能数得过来,还不用脚趾。

    正是由于这些当权者对百姓不好,所以,才怕百姓开民智,怕百姓知道了实情之后起来反抗他们的暴政。但是,百姓可都不是傻子,能忽悠得他们一时,忽悠不了一世。妨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群情激奋,就是这些当权者的覆灭之时。

    要想长治久安,不但要下情上达,也要上情下达,统治者与普通百姓之间有一个正常的沟通途径,当权者知道百姓迫切地想要什么,而百姓也能知道当权者要干什么,那当权者与百姓之间就不会存在误解,没有误解也就没有流言,没有流言也就没有动乱。

    而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不能只靠当权者自律。明朝皇帝也是人,也不能耳听八方明见千里;政府的各级官员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私欲,心中也会打一个小算盘,不见得个个都是全心全意为民谋利。

    所以,办一份报纸,把顺天府的各种政策直接传达给百姓,让他们知道顺天府是重视民生的,争取把更多的人心拉过来;舆情四达的同时,报纸也可以向上反映舆情,百姓有什么需要,有什么不满意,都可以汇总起来。

    且不说能不能满足百姓这些要求,最起码应该听一听,应该办有能力办的利国利民的善举,就尽力办。一时之间还不能办的事,也能对下面有个合理解释,让百姓心服口服。

    当然,这份报纸要想服众,就得找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来主编,不然百姓会把它当成是三无小报,不会信服的。所以,万磊才想从明朝那边挖一两个名儒过来,由他们执笔,这就更有公信力。

    “本官倒是有一个人选,不知合不合适,也不知道对方愿不愿意。”铁铉知道自己这个东家的脾气,他一旦定下什么事,别人休想让他劝得到他。所以,铁铉也只能照令办事了。

    “是什么人?”万磊问道。

    “他叫刘璟,诚意伯刘基次子,洪武二十三年命袭父爵,让与兄子荐。后任谷王府长史。燕兵起,命参李景隆军事,后因事被罢归乡里,现北上游历,察黄河水患。”

    “请他来见见我,我跟他谈谈。”万磊对这个人的名字没有印象,不过刘基的大名还是如雷贯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