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学渣被逼考科举在线阅读 - 学渣被逼考科举 第138节

学渣被逼考科举 第138节

    哐当一声,引得众人下意识抬头望去。

    程子安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斜倚着身子坐在那里,如同玉面煞神一样。

    众人口中直发苦,坐在最前面的几人,连忙伸手去拿笔。

    有人开始,后面的人陆陆续续行动起来,没多时,程箴就收齐了众人的签名画押。

    程子安朗声道:“将布告张贴出去,城门,以及几个市坊都要通知到。”

    程箴拿着一叠纸,急匆匆前去忙碌,众人也挪着沉重的步伐,三三两两散去。

    程子安回到公堂后,段尚书起身,笑着朝他拱手,道:“程知府思虑长远,佩服佩服。”

    赵侍郎也笑道:“程知府此举,令我大开眼界。”

    程子安拱手回礼,道:“各大行臭不可闻,早就该清理了。买卖难做,并非是因为货物本身,最难之处,全是因为人为造成。两位不是外人,我就敞开窗说亮话,商人重利轻别离,这句话,商人被冤枉了一大半。应当说是,官员重利轻离别,商人能有读书人,官员不要脸?”

    段尚书哑然失笑,赵侍郎也讪讪笑了。

    钱大不过权势,有了权,钱会源源不断前来,商人,只是大官门下替其赚钱的仆从罢了。

    各大行首也一样,一旦形成了规模,行当里面就产生了权势,上面的一层,靠着剥削底下的人而活。

    不然,各大行当的行首,难不成全都是热心人,真有那么大公无私,为了自己所在的行当鞠躬尽瘁?

    深究下来,小商贩与卖些鸡蛋菜蔬的百姓一样,经受了层层的剥削,最后得到几个可怜的大钱。

    大头的利,都被最顶层的拿走了,那就是官。

    刑部大理寺也有许多见不得光的阴私,寻常百姓畏惧公堂,就是怕自己没倚靠,没权势,进去了之后,说不定就出不来。

    刑部与大理寺,与底下的百姓倒无利益牵扯,但涉及到权贵,就不宜多言了。

    程子安是要收拾底下的行首,骂朝百姓与商人伸手的官员,此事与段尚书与赵侍郎两人无关,他们问心无愧,自能笑一笑。

    段尚书道:“明日我们就要启程回京,争取在过年封笔之前回到京城,向圣上交了差使。”

    程子安道:“你们这次前来,一直在忙碌,我也没好好招待你们。晚上我请你们去后衙吃酒,家中的饭菜,我自己掏腰包请,不谈公务,只说风月闲话!”

    段尚书当即应了,赵侍郎也一口答应下来,笑道:“能吃到程知府的饭,难得难得,我一定会到!”

    到了晚上,段尚书与赵侍郎一身常服前来,程子安与程箴在门口相迎,彼此见礼之后,进屋落座。

    程子安请了段尚书坐上首,道:“以年纪论,段尚书最年长,接下来是赵侍郎,再是阿爹,最后是我。我今晚替你们斟酒,布菜。”

    段尚书不客气坐了,招呼着尚神色犹豫的赵侍郎道:“你坐吧,程知府向来如此,不拘小节,没那般多的讲究。”

    赵侍郎这才坐了,程箴接着坐下来,程子安提着酒壶,替他们三人的酒杯斟满,道:“我不吃酒,你们三人吃。酒吃多了头疼伤身,适量就好。”

    段尚书朝愣在那里的赵侍郎哈哈大笑:“你瞧,别人请客都是劝酒,程知府是劝少吃酒。不过,我喜欢程知府这般的,吃多了酒,翌日得难过一整日,精神恹恹什么都提不起劲,是伤身又耽误事。”

    赵侍郎笑着应和:“倒也是,吃的时候爽快,难受时就后悔不已,只恨当初为何要吃那般多。”

    程子安举起手上的茶盏,道:“他乡相遇,实在难得,我以茶代酒,先敬你们一杯。”

    三人举杯饮了,程子安放下茶盏,再替他们斟满。

    几人如同先前程子安所言那样 ,不谈公务,只说些闲话。

    赵侍郎对程箴的学识很是佩服,连声道:“真是可惜了啊!”

    程箴很是淡然,笑道:“我如今就很好。官不易做,以我的性情,难以做好官。”

    赵侍郎频频点头,道:“官是不易做,要做好官难。”

    段尚书道:“是当官的要做事难。来来来,我们不说这些官场之事,说起来伤神。来来来,吃酒吃菜,云州府的腊味还真不错,正好下酒。”

    程子安道:“我给你们备一些带回去,不多,就尝尝鲜。对了,段尚书,我还给老师写了封信,备了份云州府的干货,劳烦你帮我一起带回去。”

    闻山长回了京城,老头儿成日跟人下臭棋,吵嘴,实在太闲了。

    当年老头儿在他读书考科举上也出了不少力,他在苦哈哈当官做事,老头儿却闲云野鹤一样,程子安哪能放过他。

    云州府的府学一塌糊涂,程子安都不稀得看,打算让他赶紧前来做事,继续做府学的山长。

    段尚书笑着点他:“吃你的饭不易,这就给我派上差使了。”

    程子安疲赖地笑着拱手,赵侍郎打趣道:“若段尚书不肯,我顺路,这个忙我帮了!”

    段尚书将酒壶递给他:“你还是吃酒吧,我与程子安可是多年前就打交道了,这点事情,他不说我也会替他做了。”

    赵侍郎接过酒壶,替自己酒杯斟满,举杯道:“断不敢与段尚书相争,自罚一杯。”

    段尚书笑道:“好说好说。”

    一餐饭,大家吃得其乐融融。赵侍郎与段尚书两人都吃得微醺,程子安与程箴将他们送出府衙,回去客栈歇息。

    云州府的夜晚,早已寒意浸人。天上的弯月如勾,点点星辰闪烁,大朵的云在天上飘浮,不时遮挡住星星月亮。

    程子安提着灯笼走在后面,程箴提着灯笼走在前面,赵侍郎喜欢诗词,与他并排走着,谈得很是投契。

    走在中间的段尚书,便放慢了脚步,落后几步与程子安同行,转过头,看着夜色里沉静俊秀的脸,问道:“辛苦吧?”

    程子安顿了下,道:“嗯,辛苦。当时我不想读书考科举,就是怕辛苦。”

    段尚书意外了下,道:“倒是听说你在府学读书时,成绩并不好,原来还有这个缘由。”

    程子安笑道:“倒全非如此,当时要考诗文,我真学不会写诗,有自知之明,压根没想过能考得中。”

    段尚书沉吟了下,道:“朝廷又有风声,说是要改科举,添加诗赋一科,考生可以选择考策论,也可选择考诗赋。”

    科举从开始时,就经常变动,程子安并不感到惊讶,道:“我不懂如此改来改去的用意何在,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

    段尚书叹息一声,道:“我也管不了那般多,随他们去改吧。对了,你来自明州府,我走的时候,听说你们明州府的知府文士善,他的女儿文大娘子,做了大皇子的侧妃。”

    程子安心里木木的,他望着远处黑黝黝的天,问道:“文士善呢,他可升官了?”

    段尚书轻轻摇头,向前看了一眼,压低声音道:“我听说,圣上在查他。这个案子,并没交由刑部与大理寺,圣上派了亲卫前去查,照理说,圣上不会因着一个皇子侧妃,就要去查文士善,应当还有别的事情。亲卫理应查得很快,圣上那边却没有动静,我就弄不懂究竟了。”

    程子安清楚查文士善的究竟,查过之后,圣上没处置他,估计是要平衡几个皇子之间的势力。

    皇子们都已经开府成亲生子,圣上既没有立太子,也没封王。

    几个小皇子如同雨后春笋般见风长,圣上还能继续生。

    多子多福,打起架来,也多精彩。

    京城打成狗头,程子安只要在云州府,能太平安稳做事就好。

    闻山长快来府学,新的县令不要来,云州府能成功并成九个县。

    新年很快过去,刚出了十五,程子安就收到了闻山长的回信,以及圣上的旨意。

    作者有话说:

    第135章 135 一百三十五章

    ◎无◎

    立春之后, 云州府依旧白雪皑皑。

    程子安新年没留在府城,而是回到了富县。虽说云州府的春天来得晚一些,但必须先准备好化冻之后的芋头种子。

    温棚种出来的芋头, 这些时日恰好能收成。起初程子安就不大看好, 兴许是经验不足,芋头在生长时, 枝干叶片明显要细小瘦弱很多。

    果然, 等到芋头挖出来称了重量, 一亩地只有不足五百斤的收成。能选出来做种的,差不多只有一半。

    这次的温棚花费不菲,一共建了五亩地左右的温棚,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千斤的芋头种子。

    一千斤里面, 还要除去窖藏到能下种时烂掉的一部分。

    先前窖藏的芋头种,每家每户烂掉的数目不一,总的算下来,大致有近三成。

    于是, 程子安便径直到了烂得最少的那一户人家,仔细寻找原因, 总结经验。

    没读过书的老农讲不出大道理, 见到知府程子安总有些发憷,磕磕绊绊说了自己如何窖藏芋头,以及地窖如何挖, 平时如何看管。

    程子安最后得出一个不那么妥善, 但只能先暂时照做的结论。

    一是地窖的深度, 里面的温度湿度皆要事宜。

    二是放芋头时, 一层细沙一层芋头, 最后盖上茅草保暖。

    程子安召集了村子里所有的百姓,亲手写了一块“积善之家”的牌匾送给老农,除此之外,还奖励了他十两银子。

    在大周,许多技艺都密不外传,只传给掌家的儿子,或者师父隐瞒一部分,教给徒弟。

    程子安此举,意在让大家能将本事与技艺外传,彼此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兴许他的想法太过理想化,十两银子亦微不足道。

    对于奖励多少银子,程子安经过了深思熟虑。

    云州府实在太穷了,约莫近八成的百姓,一辈子都没摸到过银子。

    牌匾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能让老农护住十两银子,还能受到尊重。

    关于奖励的银两数,程子安按照功劳大小,制定了不同的奖励金额。

    例如发现了明显饱满的麦穗,种出稍许高产的粮食,皆可以上报衙门,分享种植之道之后,领取奖励。

    府衙的钱,程子安还有另外的用处,等天气稍微暖和,积雪化冻之后,开始修葺水利沟渠。

    种地就是靠天吃饭,在粮食高产的后世,也经常能见到某地因为各种天气原因,造成粮食欠收的事情。

    人胜不了天,但能勉强拯救一二。

    在程子安继续钻地窖,查看芋头种子时,留在府城的程箴,亲自到了富县,一并将消息带了来。

    程箴看到从地窖里爬上来的程子安,眼睛倏地睁大,骇笑地望着他。

    头上戴着护住双耳的皮帽黑乎乎,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身上的皮袍子也一样,沾着黑泥与草屑。修长的双手也满手黑泥,幸好脸还算干净,不然还真认不出这个儿子了。

    程子安叫了声阿爹,跟老农一样袖着手,吸了吸鼻子,道:“地窖里暖和,出来真是冷得很。阿爹,我们去张大伯家灶房坐一坐。”

    被唤作张大伯的汉子,忙躬身将他们请进茅草屋,从灶膛后拖出两根瘸腿的矮凳,用袖子擦了又擦:“程老爷,程知府请坐。”

    程子安道了谢,“张大哥,我们坐一会,说些事情就走,不用倒茶水了。”

    汉子手上拿着破碗,道:“今年家中好过了些,过年还买了半斤糖呢!都托程知府的福啊,老汉没什么好东西招待,这碗糖水,程知府莫要嫌弃。”

    程子安笑道:“张大伯,我不是嫌弃,这天忒冷,吃多了水,方便时太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