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重生年代:病美人后妈只想咸鱼在线阅读 - 重生年代:病美人后妈只想咸鱼 第607节

重生年代:病美人后妈只想咸鱼 第607节

    见蔡秀芬在炕上躺好,姜大队长拉下灯绳,屋里瞬间漆黑一片,而他随口又问蔡秀芬一句。

    “有啥可问的?”

    蔡秀芬暗翻个白眼儿,说:“黎宝那是给咱做脸呢,你要我把彩电钱给出了,就不担心闺女和咱们起疙瘩?觉得咱们和她见外,不把她当成闺女了?”

    姜大队长只觉冤枉:“我不过是不想黎宝破费,毕竟她家里孩子多,而且又要出资给咱们这边修路、建小学、办厂,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咱们能给黎宝省点是点。”

    “黎宝能替咱们尽孝买下那台大彩电,就说明这对她来说不算啥事,你就别瞎操心了。”

    蔡秀芬说着,她微顿片刻,又说:“如今黎宝的身世已经说破了,要是咱们这些家人突然间把啥都算清楚,以咱闺女那聪明程度,她肯定会多想。”

    姜大队长愈发感到冤枉:“你要我说几遍?我确实只是想帮闺女减轻点负担,偏要被你在这曲解,真搞不懂你们女人的脑子一天都想些啥子。”

    翻了个身,姜大队长由平躺变成侧卧,他背对蔡秀芬:“黎宝是咱们从小拉扯大,她一直都是我亲闺女,这个事实谁都改变不了!”

    说到后面,姜大队长的语气明显加重。

    蔡秀芬笑了:“好了好了,是我曲解你的意思了。不过,咱家黎宝咋就这么喜欢闷声干大事?春节那会就把咱们惊得不轻,这次回到老家,又在咱们不知道的情况下,竟然给爹娘买了台大彩电,还和国柱说那是咱们孝敬爹娘的,说实话,当时听国柱说起,我觉得倍有面子!”

    闻言,姜大队长虽未做声,实则心里想的和蔡秀芬一样。

    在听了姜国柱的话,尤其兄弟们都在,那一刻,他同样感到脸上有光。

    姜大伯家。

    “老二两口子比咱们会养孩子。”

    躺在炕上,姜大伯尚未入睡,他随口说了句,闻言,孙凤竹倒没生出什么不满,毕竟她也是快七十的人了,是一老太太,现如今还有啥看不开的?但听到老伴连连叹气,孙凤竹还是忍不住说:“你说得对,老二两口子确实比咱们会养孩子,但还有原因,你想知道不?”

    毫无疑问,孙凤竹是姜大伯母的名字。

    姜大伯:“你想说便说。”

    “人家老二的脑子比你好,生出的崽崽自然质量高。”

    一听孙凤竹这话,姜大伯没想到了他老了老了还要郁闷一把。

    沉默半晌,姜大伯开口:“被你说对了,我打小就没老二老三机灵。”

    “行了行了,我不过是随口那么一说,咱都多大岁数了,现在说那些除过给自个找不自在,有啥用?何况那年有黎宝帮忙辅导,咱家也出了俩大学生,后面这几年,又出了一个,这究根结底,都是黎宝的功劳,我们得记着孩子的好。”

    孙凤竹不急不缓地说着,她身侧,姜大伯安静听着。

    “你不出声,难不成是我说得不对?”

    被老妻这么一问,姜大伯忙回应:“你说得都对。”

    “我本来就没说错,再说今个,黎宝不仅让人给咱家搬来一台大彩电,还给咱一大家子买了礼物,尤其是给咱们这做大伯大伯母的,像孝敬咱爹咱娘那样,一人置办了一身新衣服。我是不知道老三家的是咋想的,反正我这心里是既受用又过意不去。”

    “那就对黎宝好点。”

    “我几时对黎宝不好了?如今咱们都知道黎宝不是老三两口子生的,可这在我看来其实没啥,你说呢?”

    “是没啥。黎宝这孩子打小就乖巧,是不是老三两口子生的不重要,她本身就很讨喜。”

    姜大伯说着,语气里不自主透出几分羡慕:“你说当年咱们咋就没老三两口子那么好运,能捡到黎宝这么好一闺女?”

    “只能说咱们没那个命。”

    孙凤竹感慨:“说起来,老二两口子也是个嘴巴紧的,把黎宝的身世捂得紧紧的,这要不是黎宝的生父找到黎宝,我估摸着以老二两口子的脾性,怕是到闭上眼的时候,都不会把黎宝的身世说出来。”

    姜大伯:“换作是你会说出来?”

    “不会。”

    想都没想,孙凤竹就给出回答,而后,她说:“睡吧,咱们再羡慕老二两口子养了个好闺女都是白搭。”

    姜小叔家。

    “黎宝给二哥二嫂长脸了。”

    姜小叔“咂”了下嘴,说:“自个有出息不说,还想着帮乡亲们修路,给村里建小学,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又以二哥二嫂的名义买台大彩电送给咱爹娘解闷,你说咱们咋就没这么乖巧出息的闺女?”

    “没福气呗!但你得承认,咱们这做叔婶的,自打黎宝去了北城,这些年可没少收到孩子给咱们的礼物,就譬如今个,黎宝又给咱们置办了一身新衣服,不单质地好,而且做工精细,我估摸着得花不少钱。”

    “年前黎宝给我和大哥一人寄了双军用棉靴,给你和大嫂寄了件棉袄,这才过去多久,她怎么还给咱们花钱?真是的!”

    “口不对心。”

    “我咋就口不对心?”

    “你嘴上虽是那么说,心里乐呵着呢!”

    “被你说中了,我呀,确实很高兴,这辈子竟然还享了侄女的福!”

    姜小叔脸上满是笑容:“回头黎宝回北城,你记得把咱家采摘的那些山货多给黎宝带些。”

    “用不着你说,我心里有数呢!”

    姜婶婶说着打了个哈欠,继而闭上眼睛:“夜都深了,睡吧。”

    姜小叔应了声,随之房间里没了声音。

    ……

    连续三天姜黎很忙,等把要办的事都办妥当,且选好了厂址,姜黎决定明天一早动身返回北城。

    而此时是下午四点来钟,姜黎和姜国柱坐在大队部办公室,两人正说着种植、养殖的事儿。

    “种植养殖一体化生态循环园?按照你这份计划去做,怕是要花不少钱。”

    姜国柱眉头紧皱:“还有,你难道就不担心血本无归?”

    “国柱哥,做任何事都是有风险的,但我既然选择去做,就不担心其中的风险,况且我也不是没有把握。”

    姜黎神色轻松,她微笑说:“放心吧,我有评估过风险,你只要按我说的做,我保证不出五年,咱们村,乃至附近的村子都会大变样。”

    “二叔知道吗?还有江先生,他知道吗?”

    姜国柱依旧想劝说姜黎取消种植养殖一体化生态循环园计划。

    “我爹和我爸爸自然都是支持我的,况且这是我想做的事,他们也没理由不支持。”

    嘴角噙笑,姜黎安抚姜国柱:“国柱哥,我向来不打没把握的仗,等这个生态园建好,我会引进专业人才在里面工作,可不是作坊式小打小闹,毫无章法可言。”

    沉默良久,姜国柱点头:“行,承包的事我帮你办,有什么问题,我会和邢助理沟通。”

    邢助理是姜黎这次带过来的那位男助,办事能力很强。

    “那一切就拜托国柱哥你了!”

    姜黎莞尔一笑,她站起身:“要是必须得和我联系,国柱哥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也可以让邢枫打给我。”

    之所以要建种植养殖一体化生态循环园,其实说白了,是给要办的厂子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源头。

    因为就农村目前的生活条件,大家虽说比之数年前基本上能吃饱饭,但要说有多余的粮食养牲畜,还是有点不太现实。

    而她既然要办罐头厂,那么肯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她就从源头抓起,扎扎实实办企业,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自己的食品品牌。

    是的,她不仅要卖罐头,后面还会在这个罐头厂的基础上,扩充其他和吃相关的生产线,如月饼、糖果、干果、干货等等。

    充分利用起家乡的山林资源,让这里的乡亲过上好日子。

    当然,饭得一口一口吃,否则,很容易出事儿。

    “哥知道了。”

    姜国柱点头。

    “那我就不在这多坐了,日后我要有事和国柱哥你说,也会拨咱大队部的电话找你。”

    走出办公室,姜黎朝姜国柱摆摆手:“不用送啦,我几步路就回去了。”

    望着他走远的背影,姜国柱心里这会只有一句话:堂妹的胆子可真大!

    回到家刚坐下,有位不速之客来找姜黎,看到对方的时候,姜黎一眼就认了出来:“春梅。”

    “黎宝姐。”

    是的,来人正是徐家老四,徐春霞的妹妹徐春梅,见姜黎时隔数年打眼就认出她,徐春梅神色略显动容:“没想到黎宝姐还能认出我。”

    “坐吧。”

    招呼徐春梅坐下,姜黎问:“有事?”

    她明白徐春梅前面说的那句话是何意,无外乎在徐春梅看来,她现在的样子比起前几年要显得糙了些。

    “……嗯。”

    徐春梅的脸有点发烫,不过她皮肤黑不太能看出来。

    “直说无妨。”

    给徐春梅倒了杯茶水,姜黎坐到对面的竹裿上。

    堂屋里这会没其他人,这无疑方便了徐春梅开口,她说:“我三姐自打那年跑出去就再没回来,黎宝姐在北城可曾碰到过?”

    “……”

    姜黎静默,她看了徐春梅须臾,问:“你很关心你三姐?”

    “她……她有错,但不管怎么说,都是我三姐,我就是想知道她这些年在外面过得好不好。”

    徐春梅讷讷说着。

    闻言,姜黎问:“你找我就是为了问你三姐的事?”

    徐春梅本能地摇头:“不,不是。”

    “你三姐的路是她自个走的,而她当初能选择离家出走,那么在外过得是好是坏都是她自个的事,你虽是她妹妹,但你该以自己的生活为重。”

    不是姜黎不想说徐春霞的事,是说了又有什么用?

    且她在北城初次碰到徐春霞那会都没想着给老家拨电话,现如今徐春霞是否在北城,生活上又是个什么状况,她一无所知。

    如果就这么告诉徐春梅,没准得不到一句感谢,反倒会被埋怨。

    好吧,或许是她小人之心了,但能少点麻烦,就算做一次小人,于她来说,其实也没什么。

    更何况她不是圣母,在徐春霞和她关系已闹掰的清下,曾出于好心提醒过对方,不要随便喝陌生人走在一起,然,对方没听她的不说,还给她来了句“多管闲事”。

    既如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然要好些。

    “黎宝姐说的是。”

    徐春梅点头,接着她抿唇静默片刻,说:“我三年前嫁去了隔壁村,在夫家我的日子比在自个家好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