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在线阅读 - 第396章

第396章

    沈瑜向于老师询问:“这几样东西,都是在这一家收的吗?”

    于老师明白他问的是什么,说道:“附近有几家住户有老物件,但是这一家的东西最多。”

    沈瑜问道:“这家过去是干什么的?看样子像是有故事的。”

    于老师说:“这一片儿区域虽然现在显得老旧,但过去曾经归外国人管辖,战争期间,有一批外国侨民在这里避难,住过一段时间,中间的历史很复杂。这里的老主户中,有一些人在外国的洋行工作过,所以现在看起来好像是外表平平,但是这家的老人也存下了不少东西。”

    闲聊中,于老师问起了最近的一件事儿,他也听说了沈瑜捐赠了几件青铜器的事情。几个人说话间,听屋里面的争吵声渐渐平息。

    很快,一个人走出来,对站在屋外的这些人说道:“几位,还剩下几样古董,你们进来看看吧。”

    他注意到沈瑜这个生面孔,疑惑的问道:“您是?”

    沈瑜笑着说:“我也是听到消息,来收点儿老物件。”他打量说话的这个年轻人,白白胖胖,穿着汗衫短裤,登着拖鞋,戴着在年轻人中比较流行的仿玳瑁眼镜。

    年轻人看了看沈瑜,又看了看旁边的张小琴,然后说:“那,你们一块儿进来看看吧,不过人家都开始议价了,价格可不低。”

    想收东西的几个人,假意谦让着,陆续进了屋。

    沈玉跟着进来,看到这间屋子狭窄,拥挤。部分家具已经被撤走,留了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能看到通向二楼的一个老式的狭窄楼梯。屋里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还有男男女女共六个人。

    来收东西的有七八个人,再加上各自的助理与秘书,让已经很狭窄的屋子,变得更加拥挤。

    沈瑜觉得呼吸都有些沉重。

    他没着急往前挤,就听到带他们进来的那年轻人:“剩下这几样东西,你们看看谁先议价,不过要先说好,价高者得。”

    几个住户本家的人都点头,他们也担心被捡漏。

    沈瑜站在人群里,悄悄看了看地图,那光标就在这屋子里,看其显示的位置,就在那张桌子上。

    他仔细看去,那张老式八仙桌上,摆着几件东西,最显眼的是一组五件的景泰蓝器皿。有香炉一只、花瓶一对、烛台一对,都带有底座,保存的比较完好。应该是供桌上的摆设。还有一件青花缠枝莲纹的茶船,看不清楚细节,像是个老物件。

    除了这两种,还有一个是铜胎画珐琅的花盆儿,就是有点变形了。

    翟坤最先开口说道:“刚才,咱们一直在商量这组景泰蓝五供的价钱,还是按照之前的价格。”

    还不等对方年轻人说话,从旁边站出一位穿着碎花衣服,头上烫着波浪卷儿的中年女子冷笑着说道:“之前的价格太低了,这么好的东西,你才给1万元?”

    翟坤倒也没着急,不慌不忙的说:“您这组东西这是民国的,按最大限度计算,也就是清末民初的东西,没有款识,没有名家递藏的痕迹,我出1万元已经不少了。”

    那女子直接对其他藏家说道:“您几位有没有喜欢这一组东西的?”

    他们明白一点懂古玩行里的规矩,所以想用价高者得的办法。就见其他的藏家纷纷摇头。女子看到藏家里多了新面孔,还是个年轻人,对沈瑜说:“这位年轻的先生,您是不是也要买东西?”

    沈瑜点头:“是想买,但还是要让几位老先生先议价。”

    一众藏家都不出价,翟坤继续上去磨价格。

    于老师小声对沈瑜问道:“你看这景泰蓝五供怎么样?香炉高16cm,花瓶高18cm,烛台高22cm。”

    沈瑜走近了几步,看了一会儿,然后回来对于老师说:“这一组东西的制作,只能算是精细,我不太喜欢。”

    于老师笑了笑,没说话。

    翟坤没能说动这户人家,其他同来的几个人开始议价,但是所有的价格都没超过15000元。

    这些人在议价的过程,沈瑜没有参与。通过藏家们搬动这些东西的时候,他确认光标没有移动,所以,这景泰蓝五供不是他的目标,而且,这组东西的价值并不高,应该在2万~3万之间。所以,一群藏家或古董商,把价格抬到了15000元,就不肯再加价。

    于老师没有参与议价,悄悄对沈瑜地说起了这一家的情况。这家人姓杜,坐在椅子上一直没说话的老太太,是这四个中年人的母亲,还有两个年轻人,是第三代。

    他们说话的时候,景泰蓝五供,被翟坤用15000元拿下。

    紧接着,众人就开始对青花缠枝莲纹茶船进行议价。

    这只茶船没有款识,又是单独一只,因此卖不了好价钱。于老师出价到5000元,就不肯再加。索老师出价6000元。最终,同来的一个藏家,用7500元拿下了这一件茶船。

    此时,八仙桌上还剩下一件铜胎画珐琅彩的海棠形花盆。

    沈瑜也看过那张八仙桌,是榉木做成,算不得古董家具。

    住户家中的几个孩子明显情绪不好,他们比较看中的几件东西,只卖了两万多,不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

    “还剩最后一个花盆儿。”白白胖胖的年轻人说:“最后这件花盆的年代最久。我们找人看过,是清中期的东西。”

    有几位藏家直接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