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杨奉咂咂嘴,虽然有点遗憾,却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刘协转头又对伏德说道:“教书重义理,不要太拘泥于文字、训诂,能让他们认识两三千常用的字,写出通顺的文书就行。如果有人潜心向学,你再择优而教,甚至将来推荐他们入学也无妨。” 伏德躬身答应。 两三千字不是问题,郡县录用书吏都要考七八千字呢。 常用字也简单,《论语》《孝经》里大多是常用字。读完这两部书,基本就能满足常用的读写要求。 “至于书写用具,也不必太拘泥于笔墨、简册,折根树枝,在地上划写,也未尝不可。大道至简,搞得复杂了反而不好……” 刘协絮絮叨叨,交待了很多细节。这都是杨修等人积累的实践经验,他是现学现卖。 杨奉很感激,一一铭记在心。 得到天子的亲口教诲,比太尉开讲有面子多了。 刘协关照杨奉、伏德的时候,十队骑兵陆续到达。杨奉拿出准备好的酒食,款待刘协及诸将。 刘协命人将杨奉特地为他准备的酒食分给所有的将士,以示同甘共苦,君臣一体。 天子示范,诸将也不敢吃独食,纷纷将自己的食物分给部下。 虽然每人只能分到一点,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将士们还是很开心。 见那些刚刚投降不久,甚至连髡头还没长好头皮的西凉将士对天子如此热情,杨奉钦佩不已。 他在李傕麾下几年,也没能和西凉人真正打成一片。 就连李傕本人也没能将所有的西凉将士都变成自己的嫡系。 天子却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做到了。 吃完饭,刘协留下伏德,率部返回安邑。 杨奉目送刘协远去,感慨不已。 “真圣天子也。” —— 傍晚时分,刘协回到卫尉营。 宋都在营外等他,心烦意乱地走来走去,脚上的小皮靴不知道踢飞了多少土块。 看到刘协归来,她飞奔着迎了上来。 “陛下。” 刘协勒住坐骑,看了宋都一眼,脸上却没有笑意。 一看她的表现,刘协就能猜到她大概干了些什么。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还做不到不动声色,所有的情绪都摆在脸上,瞒不过人。 宋都下意识的低下了头,瑟瑟发抖。 “看完了?” “看……看完了。” “那你自己先回城去吧。朕还有事,要晚一些才回去。” “臣妾……侍候陛下。” “你是能提刀,还是能牵马?”刘协摆摆手,轻踢马腹,从宋都面前走过。 宋都脸色煞白,呆若木鸡,看着天子渐渐远去,“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刘协也没理她,来到卫尉营中。董承、徐晃迎了上来,躬身相迎。 “陛下辛苦。”董承热情满满地说道,上前拽住了马辔。 “你不也是练了一天的兵?”刘协翻身下马,将马鞭交给随行的侍郎。“今天练的是什么科目?” 董承连忙跟了上来。“臣不辛苦,只要安排一些杂事。练兵的事,都是公明在做。年轻人,踏实、肯干,将来必是名将。今天练的是圆阵,密集防守,应对骑兵突袭。” 徐晃一声不吭地跟在后面,像是没听到。 刘协很满意。 这个班子搭得还算不错,董承有自知之明,徐晃谦逊有礼,一个为表,一个为里,卫尉营算是掌握在手中了。 “公明,卫尉营何时能独当一面?” “若是守,现在就可以。若是攻,还需再练数月。” “看来进步很快,行军没问题吧?”刘协又问道。 他最担心的就是卫尉营。 卫尉营先后补充过三次新兵。一次是董承的部下,一次是西凉降卒,一次是河东百姓。 论战斗力,西凉降卒最强,河东百姓最弱。 论军纪与服从性,却是西凉降卒最差,河东百姓最好。 徐晃能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将这些人整合在一起,说明他的确有点本事。 这和他的个人实力有关,也有天子的信任有关,缺一不可。 董承就不行。他虽然是贵人之父,但他自己的能力太差了,很难让部下信服。 要管住麾下将士,尤其是那些西凉降卒,只靠官职和身份是没用的,要能打赢他们,才能真正得到他们的敬畏和服从。 “没问题。”徐晃依旧云淡风轻的说道。 “那你就挑一营出来,赶往轵关,春耕结束后再回来。” 徐晃诧异地看了刘协一眼,躬身领命。“敢问陛下,何时起程?” “后天。”刘协说道:“除夕以前,赶到箕关。” “唯。” 第二百四十章 为君不易 箕关在太行第一陉——轵关陉中,是河东、河内的界关,兵家必争之地。 刘协任命董昭为河内太守,但他并不清楚董昭是否可信,更不知道董昭能否守住河内。将箕关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守卫河东的必然选择。 而徐晃是他目前唯一能放心的将领。 其他人不是能力不足,就是想法太多,或者兼而有之。 徐晃去了箕关,卫尉营的训练不能停。 董承虽然能力有限,但卫尉营的将校有一半是他的旧部。曾与刘协一起商讨战法,迎战郭汜,算是第一批天子门生。经过大半个月的训练,他们熟悉了训练办法,缺了徐晃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