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让他头疼的问题。 公孙瓒死了,易京被焚成平地,他和鲜于辅等人的合作基础也没了。 第五百五十七章 分道扬镳 袁绍的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战事刚刚结束,鲜于辅就将人马撤到巨马水以北,摆出防守的阵势,并宣布在新的幽州刺史或幽州牧到任之前,幽州将由幽燕都护荀攸接管。 幽燕都护还没有正式任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荀攸驻扎在弹汗山却是汉胡都清楚的事实。幽州接受荀攸的命令,也就意味着服从朝廷的调度。除非有朝廷的诏书,其他人不得越过巨马水,进入幽州,否则就是开战。 袁绍还可以装聋作哑,协助他作战的乌桓人、鲜卑人却慌了。 易京已破,公孙瓒已亡,他们留在冀州的理由已经没有了。一旦被荀攸认定为敌人,自己又被挡在巨马水以南,不得北返,家乡将沦为荀攸攻击的目标。 不少人向袁绍请辞,剩下的也惴惴不安,极力反对袁绍与鲜于辅开战。 袁绍很生气,却无计可施,只得罢兵,撤回易县休整。 借着这个机会,甄尧求见田丰,请田丰向袁绍进言。甄宓得神仙托梦,需要赴北岳祭玄武之神,婚约的事还得再缓一缓。 田丰听完,瞅了甄尧一眼。“你是听了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心慌了吧?” 甄尧的确有些心慌。如果被袁绍知道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是他散布出去的,他必死无疑。 他吞吞吐吐地说道:“田公明鉴,我中山甄氏……不能不小心啊。田公,你说……天子接连大捷,这大汉的天命……是不是还能延续一时?” 田丰仔细想了想,一声轻叹,点头答应了。中山甄氏覆辙在前,难免瞻前顾后,有这样的担心也能理解。如今易京已破,冀北的局势算是稳住了,与甄氏的婚约也不急在一时。 当初决定与甄氏联姻,本就是为了拉拢冀北豪强的权宜之计,现在已经没那么迫切了。 他更愿意安排一个冀南的大族与袁熙联姻。 田丰接受了甄尧的礼物,答应向袁绍进言,将婚约再推辞一段时间。不过他也提醒甄尧,袁熙已经成年,如今又成了统兵大将,想和袁熙联姻的人很多,你们甄氏错过了,可怨不得别人。 甄尧感激不尽。 —— 袁绍召集谋士,商议对策。 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战胜后的赏赐怎么办?二是继续进兵幽州,还是转战兖豫。 审配连续发来消息。周忠正在围攻庐江,他被曹操和刘备夹击,无法前进,镇守庐江的颜良孤军奋战,如果不能救援,恐怕支撑不了太久。 田丰慷慨陈词,建议袁绍转战兖豫。 他的理由很简单。幽州的优势在骑兵,其他则一无是处,每年还要冀州支撑钱粮若干。既然乌桓、鲜卑的骑兵已经入列,就没有必要再与荀攸开战。不如先将战线稳定在巨马水一带,先集中兵力,解庐江之围,顺势击破袁术,全取江淮之地。 中原富庶,拿下中原,就有足够的战利品用来赏赐将士。 听到袁术的名字,袁绍立刻动了心。 在他看来,天子固然是个威胁,却远在凉州,暂时还没有直接冲突。袁术却是肉里的一根刺,时刻在威胁着他,必须立刻拔掉。 袁绍接受了田丰的建议,宣布将挥师南下。 冀北大族很失望。一是大战之后的赏赐没了,二是袁绍南下,则冀州将成为前线,随时可能发生大战,对恢复生产极为不利。他们希望一鼓作气,夺取涿郡,将战线推到上谷、广阳境内,保证冀北的安全,再集中兵力南下。 为了安抚冀北大族,袁绍决定大封官爵。 沮授极力劝阻。朝廷眼下只承认袁绍是渤海太守,渤海太守是没有资格封官的,更没资格拜爵,袁绍这么做,等于公然造反,之前与朝廷的妥协也就不成立了。 万一天子大怒,进攻冀州,如何应付? 这一次,田丰站在了沮授的反对面。 他信心满满的表示,凉州初安,天子却没有能力进攻冀州。当初与朝廷妥协,只是为了集中兵力,进攻公孙瓒。如今公孙瓒已亡,也就没必要妥协了,正好借这个机会试探一下天子的底气。 退一步说,就算天子不胜其怒,下令进攻冀州,也不足为虑。 封官赐爵,鼓舞士气,尽起冀州之兵,足以与天子一战。 袁绍接受了田丰的建议。 沮授很失望,却无可奈何。他知道田丰在赌博,但冀州眼下的形势,除了孤注一掷之外,的确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果然,在封了十几个将军、亭侯之后,冀北大族改变了主意,支持袁绍南下。 —— 易京的废墟之侧,刘和勒马独立,一动不动。 几个亲卫站在不远处,相顾叹息。 击破公孙瓒后,刘和不仅没有解脱,反而像失了魂似的,经常到这里来,一看就是半天,也不知道他能看出什么。 有骑兵从远处奔来,护着一辆马车。亲卫们转头看去,很快就认出是袁谭,便放松下来。 刘和恍若未闻,无动于衷。 马车来到跟着,袁谭下了车,缓缓来到刘和身边,拍拍刘和的膝盖。 “公衡,醒来。旧事已如尘烟,你该向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