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辛毗也不客气,接过一看,顿时变了脸色。 “天子这是什么意思?” 荀攸苦笑一声:“还能有什么意思?没有我们,天子一样能拿下冀州,想建功立业的人太多了。” 辛毗面色煞白,一屁股坐在席上。 他在荀攸营里住了这么久,自然知道荀攸说的不仅是孙策,还有张辽、高顺、麹义以及鲜于银等幽州人。 他们都盼着建功立业,不愿意在这里坐等,贻误战机。之所以没有说出来,只是因为荀攸实力强悍,很少有人敢当面质疑荀攸的决定。 可若是孙策先出手,攻取渤海之后,又杀入河间,抢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功劳,那就是两回事了。 “这么说,我们在邺城里的亲人死定了?” “现在还不好说,但再逼天子,那就真死定了。”荀攸起身,走到辛毗面前,从他手中接过书信,细心的叠好。“天子温润如玉,不代表他就易于左右。小事,他可以网开一面。涉及到朝廷根本的大事,他是一步也不会让的。谁挡,他就杀谁。” 他顿了顿,又道:“不管是谁。” 辛毗抬起头,看了荀攸一眼,欲言又止。 他知道,荀攸的家人不在邺城,荀彧的家人也迁走了,没什么牵挂。他们可以为了亲朋故旧向天子求情,但一旦天子表明了态度,他们也不会赔上自己的前程,和天子对抗到底。 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后果自然也要由他们自己承担,没有道理逼着荀彧、荀攸孤注一掷,赌上所有。 “我该怎么办?”辛毗很无用。 他的家人都在邺城。 “朝廷指望不上,只能自己想办法。”荀攸拍拍辛毗的肩膀。“审配再刚烈,也不至于想玉石俱焚吧。转告他,如果他杀人质,我们就将阴安审氏连根拔起。天子不诛他三族,我们诛。天子诛他三族,我们就诛他九族,保证每一个汝颍人的血债都会得到血偿。” 辛毗咬咬牙,用力点头。 现在看来,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张郃就是河间鄚人,从他开始吧。” —— 荀攸迅速召集诸将议事。 春耕即将结束,是进兵冀州的时候了。 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全取河间,将战线推进到安平境内的观津一带。在秋收之前,要将界桥以北收入囊中,为秋后决战做好准备。 之所以没有立刻进攻,就是要让冀州人耕种。 秋收之后,这些粮食就是我们的军粮。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控制冀州,而不仅仅是击败冀州军,夺取几个城池。 要将冀州变成我们的冀州,冀州的百姓变成我们的百姓,冀州的粮食变成我们的军粮。 荀攸的话音未落,诸将就轰然应诺。 辛毗的心里就叹了一口气。 为了自己的前程,荀攸要拿冀州大族开刀了。他不仅要推行度田,而且要做得比天子更坚决,更彻底,以此来证明自己没有私心。 考虑到春夏马瘦,而且骑兵对攻城也没什么帮助,荀攸命张辽、高顺暂时驻扎在易水两岸,利用丰盛的水草放牧,以减轻军粮的负担。进攻的任务由麹义、鲜于银等人负责。 麹义曾在冀州作战,又是统领步卒的高手,充当主力再合适不过。 鲜于银等人指挥的幽州突骑也是天下闻名的精锐,除了数量略少之外,单兵战斗力不比张辽、高顺麾下的汉胡骑兵差多少。 在冀州主力困守邺城,河间、中山只有一些地方大族的部曲抵抗的情况下,有这些兵力就够用了。 秋收之后,不仅军粮有了充足供应,战马也肥,张辽、高顺再率部南下助阵,与天子合围邺城。 就目前得到的消息,北军还在整训,就算进入冀州作战,推进也不会太快。秋收之前推进到邺城是比较合理的选择,说不定还会再慢一些。 各部的任务安排完之后,荀攸又对杨弘说,进军冀州之后,要推行度田,需要不少县级官吏。你挑选一些可用之人,要么自己培训,要么送到行在去培训,务必让他们能够胜任度田的相关任务。 杨弘躬身领命。 鲜于银等人也非常欢喜。杨弘是幽州刺史,挑选人才自然不可能不照顾幽州人,这是他们的子弟亲族入仕的大好机会。 而且很可能是最后的机会。 天子推行教化,以后识字的人会越来越多。即便是权贵的子弟,想入仕也没这么容易了,更别说他们这些武夫的子弟。 希望这次朝廷不要忘恩负义,战事一结束,就罢免以军功入仕的武人。 以天子对武人的态度,应该不会这么做。 刘备都以军功恢复宗籍了。 会议结束之后,诸将就迅速回营准备。 三天后,荀攸誓师出征,率部越过易水。 麹义指挥一万步卒在前,直扑鄚县。 与此同时,鲜于银率领两千突骑长途奔袭。借着夜色的掩护,潜行到鄚县城外,于凌晨时分发起突击。 鄚县虽然早就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但袁术离任,荀攸接管军事后一直没什么动静,鄚县守军也就疏忽了,忙着安排春耕。 春不耕,秋不收,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他们也想到了荀攸可能会在春耕之后发动进攻,但是他们低估了荀攸的行动速度,更没想到骑兵会脱离步卒,长驱直入,突然出现在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