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汉道天下在线阅读 - 第1118章

第1118章

    孝桓帝既生气,又怜惜,也因此对杨璇格外关照。

    杨璇德才兼备,仕途通畅,很快就迁为零陵太守。

    在零陵太守任上,杨璇展现出了他的家学,以少胜多,大破入境劫掠的苍梧、桂阳群盗,枭其渠帅。但荆州刺史赵凯嫉妒他,诬陷他谎报军功。两人互相检举,赵凯在朝中有人,杨璇被槛车征廷尉,上书无门,几乎是死路一条。

    但杨璇毕竟是个狠人。他咬破手臂,撕破衣服,写下血衣,想办法交给家属,上书辩冤。

    看到血书,孝灵帝非常震惊,随即一打听,又知道了杨璇兄长杨乔的事,觉得这样的家风不可能出现谎报军功这样的事,便下令重审。

    杨璇因此昭雪,赵凯则受反诬之罪。

    杨璇一举成名,先拜为议郎,后来三迁为渤海太守,在任上政绩也非常出色。

    他应该就是那个时候举苑珪为孝廉的,具体时间当在中平元年以后。

    苑康虽死,但他是被党人,子弟也被禁锢。只有在中平元年解除党禁之后,苑珪才有可能被举为孝廉。

    刘协将信将疑。

    蔡琰手头没有朝廷档案,她了解的这些都是在江东游历时听来的传奇故事,时间点未必准确。

    换句话说,苑珪的举主还有另外一个可能:袁绍。

    中平年间的事,他不太清楚。初平以后的事,他还是略知一二的。

    袁绍出逃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渤海,很快又被任命为渤海太守。苑康是与李膺齐名的党人,以李膺继承者自居的袁绍举苑康之子为孝廉,再正常不过。

    按照蔡琰的说法,杨璇卸任渤海太守之后,还曾转任尚书仆射。这个任命很可能就是在朝的王允等人运作的,就是为了给袁绍腾出位置。

    在袁绍的谋划中,渤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协本人在转为陈留王之前,就曾被封为渤海王。袁绍出逃,又直奔渤海,自然是因为有人在渤海接应,而渤海又有相当根基。

    只是这些猜测暂时无法查证,也许将来也没有机会查证了。

    蔡琰关于杨璇的故事也许是听来的,但她的意思却很明确。

    她不希望追究太广,涉及到苑珪的举主。

    他也没这个意思,只是吓唬吓唬苑珪而已。

    说实话,荐举不实这样的事太多了,真要追旧账,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很可能会涉及大半二千石以上的官员。

    毕竟“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这样的事早就不是秘密。

    刘协召蔡琰的目的只有一个,写一篇文章,表明朝廷的态度。

    朝廷愿与士大夫共天下,但也不反对士大夫们耕读自娱。郡国举孝廉、州举茂才、公府辟除都是为国选才的措施,不应该成为某些人邀名的手段。

    有意出仕的再举荐、辟除,不想出仕的就不用举荐了,浪费名额,也浪费人力、物力。

    将机会让给愿意为国效力的人吧。

    再有被举荐的人不愿出仕,不仅要追究被举荐的人,终身不得任命。更要追究举主,以渎职论处,严重者同样终身不得任用。

    蔡琰听了,心中不安。

    天子说得轻描淡写,她却清楚这背后的厉害之处。

    士大夫为什么和外戚、宦官过不去?理念不同固然是一方面,争夺有限的仕途机会才是最现实的原因。官职就那么多,想做官的人却数不清,宦官离皇权更近,利用皇帝的信任,抢夺原本属于士大夫的机会,这才是士大夫视宦官为眼中钉的根本原因。

    现在天子取消了宦官制度,表示了最大的诚意,转手又对士大夫提出了要求。

    不想和朝廷合作的人可以走开,将机会让给愿意和朝廷合作的人。

    如此,主动权就又回到了朝廷手中,回到了天子手中。

    邀誉养名、待价而沽不好使了,想做隐士的就只能做隐士,休想再有三府并征这样的好事。

    虽然这解决不了仕途拥护的问题,却可以让天子有更大的主动权,甚至可以看作天子反攻的开始。

    “有问题吗?”见蔡琰沉吟,刘协问道。

    蔡琰惊醒过来,连忙说道:“没问题,臣立刻去草拟诏书。”

    刘协又道:“你去问问苑珪。他是愿意交还孝廉之名,还是愿意屈就,勉为其难的为朝廷效劳。”

    蔡琰试探的问道:“陛下打算任他为何职?”

    刘协咧嘴一笑。“他能干什么?就让他做个尚书吧,抄抄写写的总没问题。观察一段时间,看他有没有继承一点苑仲真的本事,再决定是否授任其他职务。”

    蔡琰苦笑。

    现在的尚书不是以前的尚书,没什么权力可言,就是纯粹的文书,天天在天子左右侍候文墨。刘协明知苑珪和他不对眼,还任命苑珪为尚书,简直是故意为难苑珪。

    可是一想苑珪刚才那副目中无人的德行,蔡琰又放弃了为苑珪争取的想法。

    就让那个酸腐的书生吃点苦头吧。

    “唯,臣这就去传诏。”

    第九百一十四章 党锢列传

    “不急。”刘协抬手叫住蔡琰。“请你来,还有一件事想和你商量。”

    蔡琰重新入座。“请陛下吩咐。”

    “《宦者列传》写得极好,反响很大,接下来可以趁热打铁,着手准备《党锢列传》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