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借着一直以来的强势,张氏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要求。 王端为难地咂了咂嘴,发了一会儿呆,突然说了一句。“机会倒是有,就看你那几个兄弟能不能吃苦。” “怎么说?” “冀州是河北大州,是朝廷掌控辽东以及塞外的基地。幽州有骑兵,冀州有步卒,还有充足的钱粮。如果你的兄弟能吃苦,从军是建功立业最好的途径。天子这次巡视冀州,就有检查各地户口,想从中挑选精锐守边的用意。” 他抬起手,看着手上的老茧。“我之所以这么拼命,也是想着将来或许可以从天子出征,加官晋爵。要不然的话,就算天子用刀架在我的脖子上,我也坚持不下来。” 张氏颇感意外。 她还以为王端受苦纯属是畏惧天子,没想到他还有这份心思。 “如果不从军呢?” “不从军,也能入仕,但是封侯就不太可能了。”王端放下手,看着张氏。“你应该也知道,虽说山东出相,可是我们冀州人并不被人当作山东人。像你祖父那样能官至公卿的,少之又少。” 张氏一时沉默。 她虽是女子,对外面的知道不多,却也听父母说过一些祖父的事。 祖父张禹是名臣,是能臣,是冀州人中的佼佼者,却未能善终,最后病死在家中。除了长子嗣爵,幼子为郎,并没有给子孙留下太多的遗泽。 原因之一就是他是冀州人,有意无意的遭到中原人的排挤。 她那几个兄长能力都不如祖父,就算入了仕途,恐怕也不会顺利,想因此封侯更是难上加难。 相比之下,倒是从军的机会更多一些。 虽然从军会很苦,可是冀州人不怕苦,就算是普通人,多少也有些武艺在身。无能如王端,在天子的逼迫下,也能练出一身本事。 我的兄长们难道还不如王端? “那我明天就派人通知他们,让他们来参选?” “可以,就算选不上散骑,考讲武堂也没什么问题。你知道清河人崔琰崔季珪吗?他原本是审配的使者,后来也考入了讲武堂,现在正在筹备对西域的战事。” “西域?” “是的,天子平定天下之后,就会用兵西域。到时候,我也许会跟着。你要是入了女营,我们就能一起了。他们都说,西域广大,将来裂土分封的机会很多。” 张氏眼神闪烁,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杨彪一路赶来。 收到消息后,刘协立刻命人请进。君臣二人见礼之后,也没说什么客套话,直奔主题。 杨彪首先向刘协汇报了钟繇的回复。 刘协听完就笑了。“没问题,可以让他立刻去渤海报到。张昭现在正头疼呢,有人愿意帮忙,他应该求之不得。” 杨彪倒是有心理准备。“是不是愿意迁入渤海的人太少?” 刘协诧异地看了杨彪一眼。“杨公还能未卜先知?” 杨彪笑着摇摇手。“臣哪有这本事,只是依据常理推测而已。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在道德和利益之间,还是选择利益的更多。在百年大计和眼前之利之间,又是选择眼前之利的多。让他们迁入渤海,本就是一厢情愿的事。” 刘协眼珠一转。“那杨公还支持钟繇转入渤海?” 杨彪沉吟片刻。“臣冒昧,敢问陛下,答应张昭在渤海推行德政,是为一时之忿,还是为百年大计?” “这话怎么说?” “若是一时之忿,只为让张昭出丑,那臣没什么好说的。钟繇愿意去渤海,那是他自己的事,让他去就是了,也免得他与朝廷离心。” “若是为百年大计呢?” “若是为百年大计,不妨助张昭一臂之力,公告天下,不必限于附近郡国。” “你觉得其他州郡会有人愿意迁入渤海,践行德政?” 杨彪郑重地点点头。“世家、豪族也许不多,普通人却不会少,充实渤海一郡绰绰有余。” 刘协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杨彪想得比他更深更远,也更周到。 他一直将重心放在控制了大量户口、土地的世家、大族身上,却忽略了那些家产有限,却服膺儒术的普通读书人。如果说世家、大族推崇儒术本就是以利益为重,用儒术来为自己遮羞,这些人服膺儒术却是真正的理想主义。 世家、大族是利益,他们才是人心。 世家、大族不肯为了所谓的德政迁入渤海,他们却愿意。一来是没有太多的利益牵挂,二来是德政的吸引力真的很大。 “行,就这么办。”刘协几乎不假思索的答应了。 或许是刘协答应得太爽快,反倒让杨彪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陛下……准了?” “为何不准?”刘协嘴角挑起一抹浅笑。“杨公不远千里而来,就凭这份诚意,我也应该给你们一个机会。” 杨彪盯着刘协看了一会儿,忍不住又道:“陛下觉得他们不能成功?” 刘协笑得更加灿烂。 他知道,杨彪虽然不像党人那么偏激,又有丰富的仕途经验,但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儒生,深信儒术才是治国至道,相信张昭的实践可以成功。 要不然,他也不会亲自赶到冀州来。 可是他却很笃定,张昭就算成功了,也只是一时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