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章
他在司徒府听到不少风声,说骠骑将军张济没有合适的安排。留在益州战场,将来功高难封。让他还朝,又没有合适的位置。现在看来,天子有意让他像韩遂一样,坐镇江南。 对朝廷而言,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可是对江南而言,这却是一个最坏的结果。 西凉人本就凶残,张济还是董卓的旧部,他应该也清楚骠骑将军就是他的极限,不可能再有升官的机会。这样的人会变得更加贪婪,江南必为他摧残。 绝不能让张济去江南。 严峻的现实,让刘先不敢掉以轻心。顾不上和天子理论,赶回司徒府和杨彪商量。 杨彪听完刘先的讲述,也大感意外。 沉思良久后,他有些惭愧地对刘先说,是我考虑不周,让你错失了机会。我当初不应该阻止你的外甥周不疑参加考试,以他的天赋,本可以堂堂正正的进入讲武堂,不必使用这种方式。 刘先倒不这么觉得。 他觉得天子有意针对荆州士族,周不疑参加考试也未必能录取。这件事要怪,也只能怪他太着急了,想为周不疑争取到这个天子亲自授课的机会,却忘了自己的身份。 这本就是一个非份之想。 对他来说,这件事虽然重要,却不是当务之急。 当务之急是阻止张济去江南。 杨彪想了想,说道:就算天子有这个意思,现在也没有公布,还有挽回的机会。天子也说了,希望你们能主动推进度田,否则就派大军进驻。既然如此,你还是照办吧。 天子毕竟是年轻人,火气大,已经忍得太久。江南再推三阻四的,难保他一时震怒,真派大军进驻。真到了那一步,江南四郡难免要步冀州士族后尘。 听到冀州士族这个前车之鉴,刘先怕了。 孙策即将南征,平定交州,他可不希望江南士族被流放海外,成为孙策不给军饷的部下。 他决定亲自回一趟江南,当面向相关人员说明情况。 听到这个消息后,刘协让人给他带了一句话。 刘先以司徒府掾吏的身份坐镇江南,监督度田。事成之后,携其外甥周不疑及其他江南才俊入朝,朝廷将择优录取,因材付任。 刘先大喜,兴冲冲地走了。 —— 在江陵,刘先遇到了刚从益州返回的赵温。 赵温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本来不愿见客,得知刘先是从南阳行在来,这才特地见了一面。 问了南阳的情况后,又听了刘先此行的原委后,他沉默了半晌,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始宗,努力,莫让天子与杨公的心意空付。” 刘先也没多想,躬身领受。告辞出了门,他才意识到赵温这句话不太对味,仿佛另有所指。 天子的心意,他可以理解。要度田嘛,又不愿意流血冲突,希望他能说服江南士族,为此不惜开出了官爵的诱惑,也算是有诚意。 但杨彪的心意又是什么? 整件事中,杨彪只是履行他应尽的责任罢了,而且还做得不够妥善,让他白白挨了天子一顿批评,颜面尽失。 可是人已经出了门,也不好再回去问,刘先只好带着一肚子疑惑走了。 和他一样疑惑的还有赵温身边的两个人,他的儿子赵道和同乡张松。 张松字子乔,蜀郡成都人,年近三旬。成都张氏也是小有实力的豪强,刘焉、刘璋都不敢漠视,以官职予以笼络,张松的兄长张肃就在州牧府就职,为别驾从事。 但张松觉得刘璋不行,没有接受刘璋的辟除,一直赋闲读书。这次赵温返朝,他听到消息,就主动跟来了。 听了赵温的话后,张松觉得难以理解,就直接问赵温。 “赵公,杨公的心意是什么?” 赵温半躲在小床上,仰头看着湛蓝的天空,幽幽一声叹息。 “子乔,你见识过人,又有过目不忘之能,必能为天子所用。但是有一点,我应该提醒你。天子固然英姿勃发,高瞻远瞩,毕竟年轻,有时候难免急于求成。我与杨公身为老臣,除了匡弼时政之外,还要做一些不为天子所喜,但于国有利的事。为了达到目的,有时候就不得不付出一些代价。” 张松点点头。“老臣少主,本该如此。那你说的这个代价,又是什么?” “天子要平定益州,两路大军进击,益州平定是迟早的事,至少大江以北诸郡如此。但益州人未必能心平,大战也未必能避免,除非天子特意对益州施恩。” 张松若有所思。“比如……赵公复任司徒?” “未必一定是司徒,但也差不了太多。”赵温坐了起来,目光扫过儿子赵道的脸,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随即又看向了张松。“我想,杨公可能有这个意思,他想主动求退。” 张松忽然笑了起来。“这恐怕不是一个好的主意。” “何以见得?” “君臣之间,理当坦诚相待。杨公为了让赵公你复任司徒,故意犯错求退却有些不太坦诚,有勉强天子之意。” “那该怎么处理才妥当?”赵温嘴角露出一丝浅笑。 他有一种感觉,带张松入朝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个外表不够出众,脾气也不够温润的年轻人比他的儿子赵道更能与天子相处愉快。 当然,见面之后有些小摩擦也是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