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大明王冠在线阅读 - 第1800章

第1800章

    这么一说,朱瞻基实在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心理活动了。

    他有点难以理解了。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大明如此庞大的疆域,以后还要去西洋和漠北更北,那么弄个百艘以上的钢铁战舰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不用担心国内。

    大明穷兵黩武了这么多年,貌似国内百姓的生活还在蒸蒸日上。

    两爷孙坐在世界地图上,说了许久。

    最后,朱瞻基有些疑惑的问道:“爷爷,难道你真的相信了,世界就是一个圆球,可为什么住我们对面的人不会掉到天上去?”

    朱棣哈哈一乐,“这个问题么,爷爷也不知道,不过黄昏说有个叫牛惇的翰林编修在研究这个问题,而且黄昏还说,大明以后要想走入更高层的繁荣,就需要大力支持牛惇研究的那个领域,他的原话是:时代化工和牛惇的研究项目,以及一个叫吴敬的翰林侍读研究的算学,嗯,黄昏说算学太狭隘,应该改为数学。”

    前几日黄昏来乾清殿,几乎和朱棣谈了整整一个下午。

    只说服了朱棣一件事。

    拨款!

    让国库拨款,给时代化工,同时拨款给两个人:牛惇和吴敬。

    要成立两个新部门。

    一个是物理研究院,一个是数学研究所。

    朱棣很是懵逼。

    所以他没同意,不过最后黄昏说陛下你要是不拨款,那微臣自己拨款来弄这个事情,但这两个人微臣要带到海外去。

    朱棣一想不对啊,黄昏专门说这个事,显然不小。

    所以也就肉疼了一把。

    没有同意。

    而是拨款成立了物理研究院和数学研究所,都辖属于国子监——搞学问吗,肯定是国子监来管理负责,至于时代化工那边,朱棣没动,等黄昏去了新大陆后,再拨款不迟,现在先让时代集团去填时代化工这个吞金兽。

    朱棣又不傻。

    朱棣的这个处理方式,黄昏有点不乐意,所以软磨硬泡,让朱棣同意了:如果等一两年,黄昏在离开大明的时候,物理研究院和数学研究所有人愿意跟随黄昏去海外,朱棣需要同意。

    朱棣本来就没打算在这方面克扣黄昏。

    而且他现在确实有点想全力支持黄昏去海外建国,所以也同意了这个请求。

    所以朱棣语重心长的道:“瞻基,黄昏做的事情,绝对不会无的放矢,所以我认为这个物理研究院和数学研究所,将来肯定有大用,搞不好会和钢铁战舰一样,成为国之鼎柱,因此我要提醒你一下,将来你登基了,也不要忽略这两个部门,要保持对它们的持续支持,并且要和在海外的黄昏互通有无,如果能出成果最好,如果不能出成果,也不要轻易停止,除非黄昏那边停止,咱们才停止。”

    朱棣选择信任黄昏。

    万一这两个部门真和黄昏说的一样,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基础和枝干呢。

    第1428章 倾城赴广州

    钢铁战舰要在广州进行一场军事演练。

    消息传得很快。

    因为规模实在太大。

    陛下已经钦点了,五军都督府,只留一位都督和两位都督佥事在京畿总领全局,其余中高层将领全部去广州观看海军军演。

    兵部由右侍郎留守,其余包括主事以上官吏,去往广州观看军演。

    其余部门,尚书前去。

    礼部因为涉及到外宾要去看军事演习,所以礼部几乎是倾巢而出,加上其他部门,比如鸿胪寺、尚膳监之类的,也都去了许多人。

    毕竟这一次陛下也要去。

    尚膳监主要负责陛下的饮食。

    嗯,提一嘴,永乐盛世以后,大明已经慢慢形成了三餐的习惯。

    反正黄府一直是三餐。

    慢慢的,其他权贵也养成了三餐的习惯,又慢慢的影响到百姓阶层,所以现在大明只要是生活能够得到保障的百姓,基本上都是三餐了。

    有钱有粮食,为啥不吃饱?

    这不得不说,农业改革在这个进程中起到了绝对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农业改革,比如占城稻的大力推广,保障了人口暴增的大明没有出现粮食危机。

    而水泥的出现,也保证了大明的水利工程能够快准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

    很快。

    郑和当天下午去见过黄昏后,两人关于军事演练的事情,洽谈了许久,实际上就是黄昏在说,郑和在听,然后点头没歇过……

    郑和是没想到,军事演练还能这么搞。

    当天夜里,郑和就乘坐火车去往广州,同时去的还有一堆的人,比如先行去往广州安排布置陛下东游的尚膳监和内官监之类的官吏。

    所以当夜连发了两趟火车。

    为了应对去广州观看军演的出行,大明目前在使用的四艘火车全部挪用在应天到广州的线路上,同时工部新建的两列火车,也迅速投入。

    这相当考验这条线路的调度问题,不过中国从来不缺人才。

    而且在修官道的时候,也考虑到错车的问题。

    所以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很快,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礼部、六部的大部分人都去了广州,然后是朱棣带着朱瞻基、朱高煦以及黄昏一家人,乘坐专列到广州。

    之后是由礼部尚书陪同外宾去往广州。

    应天瞬间冷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