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即便想反抗也反抗不了了。 外有秦军带血的刀子堵在门口,内有不断明白什么是均田制的百姓,里应外合之下,河西豪强们乖乖就范了。 至于关中豪强,是天下豪强中最虚弱的。 前些年被杨峥一次一次掳掠,早就元气大伤,这几年大战不断,田地荒芜,荫户逃散,豪强自己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不是逃往中原,就是被杨峥迁走。 只有几个氐人、羌人坞堡负隅顽抗。 但关中平原上,这种抵抗实在太过无力。 对付陇西没有经验,对付河西关中,经验就渐渐丰富起来。 刘珩终于动了脑筋,因地适宜,继杨峥的火攻之法后,鼓捣出了水淹、土埋之法。 几万人,平地上垒起土山,活埋一座小小的坞堡还不是轻轻松松? 关中水网密布,随便筑个堤坝,就是一场洪水。 羌氐比汉民更团结,每个坞堡就是一个族群,坚决不要秦国的田,只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他们的坞堡没有汉民修的那么坚固,有的还是村寨,烧起来埋起来非常方便。 解决几个刺头,其他的也就老实了。 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剩下的就是势如破竹。 两个月河西均田,再掏出一百万二十多万的人口,关中这么残破,汉羌氐也掏出四十多万。 很多躲在山中的隐户也不再隐了,一窝蜂的下山,涌向当地官府,生怕好田全都被分完了。 均田制未施行之前,遇到的是阻力,而一旦开了头,仿佛干柴遇到烈火、寡妇半夜遇到饥汉一样一发不可收拾,擦出猛烈的火花,百姓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均田制也爆发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活力。 很快,整个秦国均田制已是大势所趋。 而甘露五年也就这么过去了。 这一年发生的大事实在太多。 冯飒大战,蜀国灭亡,上党兵败,占田制,均田制…… 很多需要数年时间发生的事,一年时间相继发生。 这说明天下一统的大势越来越迫切。 曹魏实际上已经分成东魏和西魏,虽然都顶着曹魏的旗号。 蜀国灭亡,新三国建立。 不再是吴蜀联盟,同伐曹魏,而是晋吴联盟,共抗西秦。 杨峥展现的侵略性进攻性,让东吴士族大为戒惧。 另一方面,秦国的国策,天生就不受中原、江东士族所喜,所以就有了他们结盟的前提。 总的来说,均田制的推行,让秦国朝一统天下迈出了最结实的一步。 司马家占田制能兴盛个四五十年,但杨峥的均田制至少能兴盛两百年。 若是出现张居正、雍正这样的后人,大秦还能再蹦跶上百年。 制度都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再好的制度也经不住人心的腐化。 一旦华夏失去进取之心,就会疯狂内卷。 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所有的内卷都会转为掠夺土地,兼并土地就是这么来的。 均田制的崩坏在于此,封建王朝的劫数也在此。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中原已经弃用曹髦的甘露年号,改为景元元年。 不过秦国依旧沿用甘露年号,奉曹髦为正朔,不承认新扶立的曹奂。 长安朝堂上,有人建议也学司马昭,扶立一个曹氏宗亲,哪怕是远支也行,力求的法统上与司马氏对抗。 杨峥拒绝了。 此策看似能占到一时的便宜,但后患无穷。 曹家就是先例,天下明明是曹操一刀一矛打下的,只因迎奉天子,让内部矛盾重重,更受人诟病。 再说曹家这张牌已经不灵了。 这形同脱裤子放屁,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尊奉曹魏,不登基称帝,已经是曹氏最大的尊重。 第五百八十六章 捷报 甘露六年(公元261年),一开年,南中的好消息就传入长安。 霍弋率孟、李、董、毛、朱、吕等南中豪强,起兵三万,讨伐爨、雍两家。 爨氏由于跟当地土人融合,得到了相当大的支持,雍氏立足南中近四百年,也是实力强大。 爨、雍两家先下手为强,联合蛮、叟、僚部落,号称十万之众,在牂柯、越嶲、建宁、永昌、云南五郡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攻打州县,残杀汉民,所过之处,皆为白土。 但霍弋早就枕戈而待,毛炅、解系、孟月、马融、李松、王承、董元积极防御,霍弋与杨稷兵分两路,一路向西北,一路向西南。 蛮人部落或许生猛剽悍,但跟秦军相比,军队的战斗力相差太大。 号称十万之众,实则是聚集了一群乌合之众。 霍弋、杨稷都是镇守南中的宿将,熟悉当地夷情,才八千人马,就横扫南中诸部。 杨稷于滇池大破阵爨氏,阵斩爨熊首级。 雍氏盘踞的建宁军,也在霍弋大旗到来之后,当地豪强纷纷开城投降。 一场叛乱,前后不到一个月,便被瞬间被扑灭。 由此可见,这场叛乱不得人心。 只是被内部外部各种势力挑起的。 当地豪强仍然心在秦国。 南中安定,蜀中的暗流就永远只能是暗流。 治大国若烹小鲜,最忌一刀切。 士族豪强在内是祸患,在外反而是华夏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