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杨峥心思更多的在打压士族豪强上。 将中原彻底消化,才是当务之急。 几天后,数百道诏令从邺城而出,飞入河北、山东每一个郡、每一个县。 秋收之前,冀、青、徐、兖所有坞堡必须拆除。 夷灭王氏三族之事开了个头,拆除坞堡才是这场博弈的根本。 诏令下达之后,地方上沸沸扬扬,但没有一家敢轻举妄动。 杨峥挟灭晋之威,夷灭三族的狠辣,在邺城拔剑四顾,麾下四万铁骑虎视眈眈。 一开始只是沉默。 但随着限期越来越近,终于有一些小豪强承受不住压力,开始拆除坞堡。 杨峥再次下诏给中原的大士族,措辞异常严厉,“立坞堡乃是防贼,今大秦兵强马壮,四方夷狄蛰伏,吴人不敢北望,尔等所立坞堡意欲何为?且莫自误,否则悔之晚矣……” 被点名的几个大士族终于扛不住,权衡利弊之后,不得不拆除坞堡。 当然,总有人抱有侥幸心理。 自以为偏远,天高皇帝远,所以不见棺材不掉泪。 限期一到,杨峥当即令刘珩、苟晞率步骑巡视河北,违抗诏令者,全家皆斩,三族贬为奴隶,发配居延、西海等郡。 两人忠实执行杨峥的命令,下手极为狠辣,没有放过一个漏网之鱼。 山东几个中小豪强联合起来,但这些乌合之众,其实大秦百战精锐的对手? 铁骑所过,摧枯拉朽。 逮到一个灭一个,杀的人头滚滚,豪强们终于知道怕了。 要么主动拆除坞堡,要么逃入山中为寇。 对苟晞这种急于立功之人来说,逃到天涯海角都没用。 骑兵下马,追杀进山中,照样被斩草除根。 将贼寇的人头插在官道两侧,尸体堆成土丘,手段之凶残,比刘珩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原小儿闻苟晞之名而不敢夜啼。 雷霆手段之下,中原坞堡纷纷被拆除,还主动释放圈禁的奴隶。 让杨峥惊讶的是,奴隶中有一半不是汉人,而是鲜卑、乌桓、匈奴、蠕蠕等族。 冀州西北靠近并州的几个郡县,释放的奴隶中有很多羯人。 只要一口热饭,这些人就兴高采烈的加入敢死营中。 人口被释放出来,河北顿时生机勃勃。 有人方有希望和活力。 各地官府收容百姓,编户齐民,男人二十亩良田,女人十亩。 得到田地的百姓大喜过望。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良田,不是司马家糊弄人的占田制。 很多依附于士族豪强的百姓,主动脱离这种人身依附,转投官府,编户齐民。 士族豪强之所以尾大不掉,就是因为依附于他们的百姓太多,逐渐成为地头蛇。 人都跑了,士族豪强的势力也就被削弱了。 不过杨峥没有赶紧杀绝,只是从他们手上收回本来就属于官府的东西。 手段太激励,容易狗急跳墙。 坞堡拆除之后,杨峥又下了两道诏令,鼓励开荒和免除两年赋税。 原本剑拔弩张的中原,瞬间欢声冬天。 士族豪强也在免赋之列。 打一巴掌,再给颗枣。 温水煮青蛙,大家不伤和气,一步一步的来…… 第八百二十八章 跪像 为了分田,编户齐民的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官衙。 利益最能打动人。 秋收之后,人口也初步统计出来,幽、冀、青、徐、兖在籍百姓八百七十三万。 如此广袤的土地,这个数字自然没达到杨峥的心理预期。 士族豪强至少控制三百万左右的人口。 此外,异族奴隶没有统计在内,大半个豫州在东吴手上,还有很多因为战乱逃到山沟里面的人,统计不到,辽东也收容了不少难民。 若不是各种打压豪强的手段,数字肯定到不了这么多。 八百多万的人口,摊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有种杯水车薪的感觉。 还不到后世一个二线城市的水平。 所以这时代的主要问题不是兼并土地,而是人口不足。 汉代最鼎盛时,人口有六千万,历史上司马家最鼎盛时有四千万。 冷兵器时代,人口就是国力的象征。 大秦任重而道远。 眼下不是逼迫士族豪强把那三百万人口吐出来,而是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消除战乱带来的影响,稳定人心,取得百姓的信任,然后才能进一步压制士族豪强。 这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士族豪强一定会层出不穷,旧的去了,新的会再来。 想要完全消除肯定不可能。 人的本能是繁衍,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形成宗族,宗族向前一步就是豪强。 杨峥觉得士族豪强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制约,野蛮生长,不再以天下为己任,而是精致的利己,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司马家给天下做了一个最坏的示范。 想要改变这些,消除司马家的影响,必须重塑士人的精神和思想。 张特刚刚赶到邺城,杨峥便与他小酌。 “当年追随陛下,从未想过会有今日,属下这一辈子算是值了!”不知不觉间,张特双鬓已染上白霜,眼角的皱纹如同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