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大明嫡长子在线阅读 - 大明嫡长子 第167节

大明嫡长子 第167节

    有些事做成有用,有些事做成没有用。

    好坏也如风如云,从不固定,更难以捉摸。

    你以为你有忠臣之名我就收拾不了你?叫你看看什么叫身败名裂!

    第一百八十九章 接旨!

    对刘大夏来说他最聪明的办法,其实就是这个时候背上一个‘忍不了委屈、不顾君父’的名头赶紧逃离算了。可偏偏就是刘大夏这种爱名还有些倔强的人,最是不会做这种选择……

    也许他也不是不明白,但他就是不能回头。

    朱厚照的办法,要说是高不高深,其实没有意义。因为能考上进士,又能一步步当到这种大官的人哪一个是笨人?

    所以不要想着骗过这些人,更不要用什么阴谋对着刘大夏。朱厚照就是提要求,他是太子,对兵部尚书提要求,这是再聪明也反驳不了的。

    “大司马,你起来吧,年纪大了,地上凉,也不要一直跪着了。你是父皇亲自简拔的兵部尚书,孤虽然因为父皇抱恙对你有些恼怒,但这是孤自己的心情,和朝廷的兵部尚书没有关系。”

    太子示意一旁的太监,让他去把这个老头儿给扶起来。

    然后眼珠子一转,叫了一声,“督察院副都御使章懋何在?”

    接着就看一个瘦削的、脸颊有些凹陷的老头儿站了出来,“臣在。”

    朱厚照抬眼打量了一下这个人,“你的名字是吏部王尚书在孤的耳边提起的,孤听闻你为官清廉,便是家中请客,都也只能等节日的时候使用贡品。这事儿应不假吧?”

    “回殿下,此事属实,但殿下在朝会之时提起令臣汗颜,这不过是为臣之本分,不足道也。”

    “怎么不足道啊,非常足道。人人都说本朝官俸为历代最薄,嘿,可到现在孤也就只听说你章德懋(章懋字)这么一个穷官员。能守住廉洁这条底线,想必也是个刚直的性格,像你这样的人,孤也是要敬畏三分的,强权架在脖子上,你那张嘴该说什么还说什么。”

    章懋跪得笔直,“便如殿下先前所言的五个字。舍生而取义。”

    “好。”朱厚照欣然起身,“有你这么个倔强的驴脾气就好。孤现在有些问题要问,你来回答,该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孤不对就是不对,对就是对。当然,朝堂之上,各位大臣也都可以秉公直言。有什么就说什么,今日,孤不治任何人的罪!”

    这就是他的想法,骗这些聪明人那是自作聪明,就是要以大道推行!

    “请殿下明示。”

    朱厚照也不客气,“孤于文华殿读史书,历朝历代都有士兵逃逸,将官吃空饷的弊病,先前京中整顿腾骧左卫也有类似的问题,一个卫五千六百人,清查下来发现也就五千人出头,可户部还是给了原来的饷银。这个账总是要算的。否则咱们连大明有多少兵马都摸不准,还治什么国?简而言之,问题出现了,就要解决。章德懋,你说这个问题归于哪一部?”

    老头儿声音洪亮:“自然是兵部!”

    “可有异议?”朱厚照主要是问刘大夏。

    他是兵部尚书。

    “臣无有异议。”

    “好。”朱厚照再说:“一个问题的产生,总归是有多方的因素,兴许是有些士兵不想当兵逃掉了,兴许是有些士兵不幸去了,负责的军官瞒着不报,就想多领一份死人饷,总之现在是这么个局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局面不是刘尚书一个人造成的,也不是这一两年造成的。孤这话……可称公允否?”

    殿里的聪明人偷偷得开始替刘大夏抹汗,他们似乎已经知道了太子接下来要说的话。

    但太子也是绝,竟用章懋这种人,

    章懋是不管你的面子,我的面子的,天王老子的面子都是个屁,是什么就说什么。

    “殿下所言,公允。”

    朱厚照不慌不忙,他听到也有人在交头接耳,“有不同意见的现在就说。还是有人认为这是刘尚书的错?”

    “殿下!”

    还真有个愣头青冒出来。

    朱厚照定睛一看,好家伙,这不是当了工部侍郎的焦芳么?

    焦侍郎言辞灼灼,“微臣以为,兵部的问题自然就是兵部尚书的问题,大司马掌管着兵部,出了问题,不是他的?难道是我的?难道是其他同僚的问题?”

    这家伙也是嚣张。听朱厚照那样说一声,还以为是一种攻击的信号。

    但朱厚照不会那么粗暴、没有涵养更缺失水准,他虚抬手臂,往下按了按,“孤说过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不要往大司马头上扣罪名。”

    太子这样说,可刘大夏是不能这么觉得理所当然的,他马上口称:“殿下,焦侍郎所言不错,兵部的问题自然是臣这个尚书的问题,臣请殿下责罚,以显真正之公允。”

    朱厚照心想美的你,我今日就是一个板子都不打你,我把你抬起来。

    爬得高,摔得很。

    “不必说了,先贤明君都说赏罚不可不公,几十年的问题怎么能都算到你一个人头上?”朱厚照指了指在场的所有人,“国家到了这地步,不止兵部,户部、吏部、工部……哪一个没有积弊?罚了你?孤罚不罚他们?”

    这话一说,其他大臣感同身受的感觉就强烈了,即便不是一部尚书,自己手里也总归是有负责的事的,若能得太子这样一句话,往后出了问题,那也是一张免死铁券。

    反之,如果刘大夏因为这个原因而被处置,那这里所有人被不被处置就看太子的心情了。

    两相比较,选哪一个?

    所以此言一出,哗啦啦的就有官员出来反驳焦芳,反正他名声不好,喷他几嘴也没关系。

    “臣以为殿下所言有理!焦侍郎何必得理不饶人?殿下都说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处置,非常公允!这也才显出我大明太子的胸襟!”

    “臣附议!”

    “臣附议!”

    ……

    好。

    朱厚照笑着点了点头,“行了行了,既然公允就好,总之,孤不去追究这些弊政的来由。但,问题已经出现了,孤是太子,你们都是朝廷的大臣,谁能眼睁睁看着这个问题不解决?”

    李东阳暗暗叹气,果然如此。

    可是若想把这个问题解决,就是把刘大夏剥了皮也做不成。

    但太子的姿态做得太足、太厚实,作为一个兵部尚书,你自己那摊子事儿有问题,我不找你麻烦,已经可以了,现在当这个官,总要干这个事吧?

    而且你不是忠臣么?什么叫忠臣?不会因为做不成怕死吧?

    朝堂之上,又沉默了。

    朱厚照喊出一声,“说话!要不要解决?!”

    这……

    现在说出来要,就是在刘大夏的身上又踩一脚。但谁又能在这个时候说一句不要?

    道德舆论这种东西,不能老是让他们拿来限制皇帝,也要给他们套上!

    跟我谈为国为民,劳资红旗下长大的,我真心想要为国为民的,这些人难道都是真心的?

    朱厚照一看哗啦啦、软绵绵的出来一些‘要’的声音,这让他很不满意。

    “内阁先说,我大明吃空饷的问题,要不要解决?”

    李东阳和刘大夏的私谊还是不错的,但到这个时候,他又能说出什么来?

    好在刘大夏也是满身傲骨的人,

    他自己就出来领受旨意,“殿下不必再问了,殿下既有革故鼎新之意,为人臣子岂有推受之理?臣愿领此差!”

    不行!

    这样一来,搞得你像是一个视死如归的英雄似的。

    朱厚照必须要让其他大臣说话,大家都是读书人,不留字,但必须留个话下来。否则将来有人给太子‘戴帽子’,说他故意刁难怎么辩解?

    所以说现在这些人都得表态!

    他以前可吃过类似的亏。必须表态,等到处置的那一天,就不是太子逼刘大夏去做这么难的事了,是朝臣都同意的。

    “大司马为国尽忠之心,孤当然看在眼里。不过大司马也和父皇说过,朝中大事要与臣子商议着来。”

    “孤,这就是在商议。”朱厚照斜眼一撇,随后猛然提起声音,“刘阁老!此弊,要不要去除?!”

    刘健到现在一句话都没有说,他本来想当个泥鳅,继续滑过去。但太子点名要他回话,他也没办法,说道:“微臣以为,似此积弊,若要解决,还需从长计议。”

    又想当老狐狸。

    “孤没问你怎么解决,孤问的是要不要解决。孤当然知道要从长计议,问题是朝廷需不需要下这个决心,去除此弊?”

    刘健心想,我仁至义尽了,“要。”

    “李阁老?”

    “涉及军饷问题,似应户部一并协商妥处?”

    真难呀。这些个人真是叫官官相护。

    “李阁老,不要让孤重复自己的话。”

    “……要。”

    “刘阁老?”

    “要。”

    “不要叫孤点名了,都自己出来说。六部九司?”

    跟这些人干点儿活能把人累死。

    等到他们全部说完了,太子这也就盖棺定论,缓声道:“既然如此,大司马便辛苦一些。孤以为北方的边军最为紧要,鞑靼人虎视眈眈,无论如何也不能出问题。兵部也不必处处出击,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来,固原、大同、榆林,各镇如有这些问题的,你逐一清理,清理出来的银子,孤不要,多购些军粮吧。从哪里清理出的银子,就给哪里买军粮,免得人家以为是朝廷在抠这笔银子。”

    “还是买了军粮好,这些士兵多吃一口,力气就大一分,你们的荣华富贵可都要靠着他们呢!所以这银子孤不拿,也不准任何人拿!”

    “大司马,还不接旨?”边上的太监陈荣提醒说。

    刘大夏反应了过来,跪下道:“臣刘大夏接旨!”

    好,这个事情就由他去做吧。

    朱厚照也不知道能做到什么程度,但能好一分总归是好上一分。

    刘大夏只要一弱势,就是‘求和派’的弱势,其实有些事也就可以做了,况且弘治十八年,鞑靼人寇边也近在眼前了。

    第一百九十章 苦熬与征兆

    纷纷扬扬的大雪持续着,草原上的日子一样不好过,这几年达延汗巴图孟克东征西讨,好不容易打跑了西边的瓦剌,但是他达延汗的汗位并不稳固,因为还面临异姓权臣专政的局面。

    达延汗自领左翼三万户,但右翼永谢布、鄂尔多斯和土默特这些三万户的大小领主们并不完全服从达延汗的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