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大明嫡长子在线阅读 - 大明嫡长子 第191节

大明嫡长子 第191节

    这样的话,皇帝到军机处所商量的政务,内阁岂不是参与都没能参与?

    李东阳和谢迁都有些焦虑,私下里两人就在商量怎么办。

    “……陛下不说,但想必也是为出兵宁夏之事,生了内阁的气。”李东阳分析着,“所以这其中的关键还是要想办法消了陛下这口气。”

    这也不是皇帝小气,讲道理是要生气的。

    内阁是什么?最早是帮助皇帝处理一些政务的秘书。到此时,也是皇帝最为看重的官员。

    这样的官员,不支持皇帝,相当于一只手使着不顺畅,这不该生气吗?

    没动他们都算给面子了。

    严重一点说,这就是个警告。

    “可刘阁老,就当没有这件事一样。”谢迁也没办法,他毕竟还不是内阁的一把手,“……要不,下次的事,我们还是要顾及一下陛下……”

    李东阳一抬眼,这不成了媚上了嘛。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样,怎么能为了其他原因讲违心的话。

    但这件事也真是难为他们了,皇帝有了意见,结果刘阁老是视而不见,不闻不问,这样下去万一皇帝更加恼怒了呢?

    李东阳不是很明白刘阁老为什么这样,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事还得从刘健这里突破。

    拖得时间久了,就会让人看出来,皇帝对内阁不满,万一有什么人从背后推波助澜一下,说不定朝中就会兴起倒内阁的事情。

    “咱们私下里,再去找一下刘阁老。”

    在内阁值房,即便是他们现在也不敢说了,因为刘健严令不准在他面前谈这件事。

    没办法,就只能晚上登府拜访。

    与此同时,朱厚照也收到了这些日子他最为心心念念的一份奏疏,奏疏是贵州来的:王守仁已经开始神神叨叨的讲学了!

    历史上,王守仁是正德元年被贬,正德四年起复庐陵知县,在这期间有了著名的龙场悟道。

    现在,他是弘治十二年被贬,到今日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二十六岁的小青年熬成了三十三岁的中年男,人生中有几个七年能像这段岁月这么珍贵的?

    不过七年的时间虽久,但悟道的时间也提早了些,他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做事,王守仁可不是那些能活到七八十的高寿之人。

    但接下来如何安排他也是一个问题。

    这得慎重。

    朱厚照自己一个人在暖阁里踱步起来,来来回回走了好多遍思考他的去处,而且还要有一个理由。

    “陛下,用膳吧,否则该凉了……”

    “啧。”朱厚照像是没听到刘瑾的话一样,砸吧着嘴巴,一边考虑一边摇头。

    一步提到太高的位置肯定不行,这样引来诸多非议,对王守仁本身也不好,而且其实到目前为止,他就当过兵部主事,之后就被贬去了贵州龙场。

    为官经历其实不太丰富。

    不过朱厚照又有些着急要用他,毕竟这样的大才,是真正的国之柱石,有他在,东南西北随意你挑,放在哪儿他就能撑起来哪儿。

    刘瑾向边上的秋云使了个颜色,

    秋云点了点头,但她没有去和皇帝说什么,而是去吩咐旁边站立的宫女,“将这些都去热一下,如果有些冷透的就倒了,不能让陛下吃冷的食物。”

    朱厚照一听这话便阻止了,“不用麻烦了,更不能倒掉。”

    秋云矮身行礼,“求陛下恕罪,奴婢和陛下使了个小心思。奴婢想让陛下用膳,便故意这样说。因为奴婢知道,陛下是宽仁之君,也是节俭之君。”

    用心思不要紧,只要够坦诚,朱厚照是不在意的,反而是被这些话给夸得也满足了些虚荣心。

    “就你心思最多。”佯装怪了秋云一句之后,他还是去拿筷子了。

    秋云走上前,夹了一块豆腐,“陛下尝尝,嫩不嫩?”

    结果朱厚照一拿筷子,又悬在半空中停住,他还是在想事情。

    刘瑾和秋云无奈,皇帝是真的满脑子的朝政,眼睛一睁就是大大小小的那些事情。

    “就这样办吧!”朱厚照放下筷子,往外向侍从室走去,“丰熙呢?”

    因为这家伙腿脚不好,所以有的时候皇帝会自己走过来,省得他麻烦。

    “陛下,微臣在。”

    “拟道旨意。免去王华浙江巡抚之位,调任其南京兵部尚书之职。贵州龙场驿驿丞王守仁谪守期已满,令其官复原职,依旧任兵部主事。”

    浙江的情况,王华是干不下去了,留在那边其实成了负面因素,因为他当初使得那个法子,搞得官员都不敢和他交往,而且即便他去别的地方做事也不对,甚至还容易吓着人,可别又是皇帝要整治哪边。

    所以只能让他暂时处于半退休状态,但他又是为朱厚照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赏罚总归是要分明的。否则人心要凉的。

    所以将王守仁官复原职反倒也是一个妙招,旁人一看就知道,皇帝对不起王华,这是要通过他的儿子来补偿他了。

    而对于朱厚照来说,则是一下子解决了两个人的问题,一箭双雕!

    这样,他才有心思把刚刚秋云说的那块又白又嫩的豆腐给放进嘴巴里,并且赞道:“很嫩,像小姑娘的脸蛋儿一样嫩。”

    这话说的秋云脸色升起一片嫣红。她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喻,是故意的?还是有意的?早些年她还不会往这边想,不过上次她可是和皇帝讨论过一点点的……

    而边上的刘瑾听完也是心思一动,陛下毕竟也是十五岁了。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万几闲情

    皇帝用完了膳,天色也就傍晚了。

    这一天天虽说很充实,但要说累那也是真的很累。

    作为年纪大过的人,朱厚照切身体会过身体是一切的本钱这句话,年轻人不懂,不知道一旦精力不够、体力不够,那真是干啥都想先往下躺。

    所以他其实每日都会抽出点时间,出门走两圈、动两下,不要一直在屋里面闷着,本来是上蹦下蹿的年纪,可不能搞得要生锈似的。

    “刘瑾,安排一下吧。”

    刘瑾是轻车熟路的,低着脑袋过来,“陛下今日是要蹴鞠还是摔跤?”

    “蹴鞠,好几天没跑过了,动一动。”朱厚照晃了晃腰,他一个皇帝都要干成久坐人群了。

    边上秋云知道皇帝的习惯,每次大汗淋漓之后,必须是要好好的洗个澡的,不然的话觉都睡不着的,所以她一矮身子,行了个礼,“那奴婢去准备香汤。”

    早些年还没有草地,都是软泥地,但是当时还是太子的他喜欢这么一出,不用他说,下面做奴婢的也就慢慢的将各种设施都改良了。

    朱厚照觉得,这样搞下去,他要搞出个专门的体育场出来了。

    就连陪他玩的这些个太监和侍卫,技艺都进步了不少,老实说基本上都是要比他要好的,因为这帮人得带着他玩儿,要想游刃有余,就只能常常苦练。

    梅可甲当初留在宫里的儿子梅怀古,现在成了这帮人的头头,他不如杨慎那样会念书,每次读上几页就昏昏欲睡。

    梅怀古这个人其实蛮关键,实际上就是靠着他在中间,朱厚照才和梅可甲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有些事,就是刘瑾也不知道。

    天气渐暖,皇帝换了便于运动的常服,撸起袖子、一声命令,十几个少年人就在场中围着一个蹴鞠奔跑了起来。

    运动多的人会有上瘾的感觉,就是满头大汗的时候觉得特别的舒爽,如果觉得政务实在压得肩头沉重,朱厚照也会这样跑一下。

    常常运动,身体健壮不说,也容易长高,虚岁十五的他,已经一米六五冒出了头,在古代这种环境下算是高的了。

    奔跑一段儿,朱厚照往往就会席地而坐,跟梅怀古以及另外一个踢得很厉害,也有些眼力见的卫仲海一起聊聊,这个人是侍卫出身,因为踢得好所以冒出了头,被皇帝知道。

    一开始朱厚照坐下的时候,他们都不敢坐,后来朱厚照就坐得高一些,免得这帮人冒完热汗冒冷汗。

    边上,刘瑾过来给皇帝披上大氅,这个时候是受不了凉的。

    皇帝把衣领往面前拉一拉,“怀古,朕看每次都会有些生面孔,现在这些陪朕运动的人,大约多少人?”

    梅怀古是长得很漂亮的一个少年,继承了他爹的脑子,还算比较机智灵活,他一边擦汗一边回说:“侍卫和公公大约要各有五十人了。”

    人员变动是正常现象,而且要多一点,因为皇帝不定什么时候起了玩性,要十个人,你就准备十个人?万一有一个生病了呢?

    现在这帮人离皇帝很近,底细清白是基本条件,加上年纪也都不大,按照朱厚照的手段,平日里小恩小惠的没少给,所以多少是有些忠诚度的。

    “挑几个功夫好的,过两天陪朕练摔跤。”

    皇帝喜欢精壮的年轻人,这还是容易看出来的,梅怀古挑的也是这种。

    “好!就听陛下的,给陛下找的肯定是功夫最好的。”

    皇帝接触梅怀古和卫仲海已经很久了,摸得清他们的底,所以有些话也是可以讲的,“……朝廷现在已经派兵前往宁夏,还不知道战果如何。”

    “陛下得天之助,大军一定可以凯旋的。”卫仲海这个时候也只能讲这种好听话。

    朱厚照又说:“别的朕倒不是很担心,但前两日读兵书,了解到一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意思就是如果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作战就没有失败的。可鞑靼人是什么情况,朕作为皇帝却也一点儿都不知晓,当真也是无奈。”

    梅怀古心思一动,皇帝讲的这话是什么意思?

    “陛下,若想了解清楚,可以派人前去打探,圣旨一出,又有什么不可以?”

    “朕知道,可人不能太多,且每一个都得是以一当十的精锐之卒。最主要是,草原苦地,朕也担心没有人愿意去。”

    梅怀古和卫仲海相互看了一眼,马上改坐为跪,“臣愿意为陛下分忧!”

    朱厚照按住他们行礼的手,“怀古就算了,朕答应过你父亲,要保你安全。仲海也不必,你的技艺最好,你不在,朕找谁蹴鞠?你们看看,是不是从别的这些人里,选几个忠心的派过去?”

    卫仲海蹙眉想了想,“人倒是有的,可草原荒茫,一望无际,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打听。且人去了之后和京师相隔千里,就是有什么消息又如何传递?”

    “所以需要一张网。”朱厚照伸手在地上划拉,“朕的打算,朝廷要有专门的眼线网络,隐藏在所有衙门之外,经费由朕支出。你们两位作为负责人,一个是关内,一个是关外。”

    这是比较秘密的事情了,而且也不是马上就能见到效果的。

    “人,就是这些人。数量不多,但可以慢慢发展,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要是精兵,因为只身处在敌境,他什么都得依靠自己。”

    梅怀古和卫仲海的心都紧了起来,跟着皇帝玩了这么多年,终于领了件正经差事。

    看他们有些紧张,朱厚照就说:“这件事有大学问,只能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其目标就是朕在意的地方,最好能有大明的人。举个简单的例子,西北用兵,如果这个时候火筛的帐下有我们安插的人,那么这仗就是另外一种打法了。”

    这两人点着头似懂非懂的样子。

    梅怀古问道:“陛下,边关的事是朝廷的重中之重,来不得半点错漏,总不至于是臣等二人学习的地方。陛下的旨意,臣一定是全力将之实现,只不过陛下说的这件事,臣与仲海都是初次听闻,害怕误了事,能不能有什么不那么要紧的地方,先叫我们试试?”

    朱厚照一想也是,这梅怀古像他爹,也是愿意动脑子的。

    “……那便随意挑一个藩王吧。甘肃有个安化王,怀古你想办法塞一个人进他的王府,时间不急,但情况要了解清楚。似这种机构规矩是很残酷的,说的通俗些,如果被发现要有自杀的勇气,供出话来,这是不行的。”

    这种狠,朱厚照有。

    不是他冷血,而是他知道如果没有这样的规矩只会死更多的人,一个人带出几个人,大家都是单兵,被抓住就是个死。

    “行了,今天就到这里,你们两人回去后自己再动动脑筋,但不管什么事,不要自作主张,报上来得朕允许在做。”

    皇帝总是怕他们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