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玄幻小说 - 我祖父是朱元璋张浩朱允熥在线阅读 - 第82章 人生几度秋凉(1)

第82章 人生几度秋凉(1)

    秋风徐徐,吹动枝叶。

    偶有碎叶三三两两随风而落,打在朱允熥的肩头。

    他独自一人坐在御花园的树丛之下,无声的望着眼前秋日的园景。

    准确的说他不是在看景色,而是在看不远处依旧不时有读书声传来的文华殿。那是他当年读书的地方,也是他在这紫禁城中呆得最多的地方。

    昔日他读书不用功时,刘三吾便会板着脸在他的耳边怒斥,“殿下忘记了大明开国的艰难吗?忘记了故太子的壮志吗?殿下将来是要做隋炀帝吗?”

    还有那次,他自以为聪明在老爷子面前提起博彩,结果老爷子龙颜大怒,命人把他拉到殿外打板子。刘三吾跑前跑后,急得满头大汗,心痛之色溢于言表。

    他和朱允熥的故事,还有许多。

    多到一旦记忆涌起,就塞满了思绪。

    刘三吾前朝大元时为广西静江路学政提举,身份清贵地位超然。洪武十八年入朝为翰林,而后帮着老爷子制定科举,勘定御制大诰,编纂图书。

    可以说从老爷子废除丞相之后,文事上多依仗其人,是名副其实的幕僚参赞,不然老爷子也不会把教导皇子皇孙读书的这等大事交给他。

    他更是朝中清流的领军人物。

    他是位好老师,也是可以说是私生活没有缺点的谦谦君子。

    不过人都是有私心的,他教过朱允熥读书是有实无名的帝师。所以他的内心深处,也想着让朱允熥亲近文臣,亲近清流。

    朱允熥和他师生情分的拐点,就出现这里。

    清流可以有,一个国家不应该更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但这个国家,更需要的是实干的官员。

    风,忽然大了,一片发黄的树叶落在他的肩头。

    他用手轻轻捻起,看着树叶上已经干枯的纹路,然后撒手让树叶被风卷走,消失不见。

    随后,他再次打开刘三吾的遗折。

    “皇权天授,帝王乃是天子,乃天下之主。”

    “然帝王更是天下臣民之表率,皇上做事除了急切之外,颇为随心所欲,不愿遵循礼法。”

    “礼法非繁文缛节,而是规劝其身正其言行。帝王不循礼法,则朝纲乱。朝纲乱则天下乱,天下乱则民不安。”

    “皇上登基之后,不喜清流空谈,多喜官员实干。”

    “清流空谈或许非治国之策,但亦能广开言路。”

    “容清流,是容天下读书人说话的嘴。以防皇上万事皆乾纲独断,刚愎雄猜。”

    “且,上喜实干,比上行下效,官员多以政绩博皇上之心。”

    “或大兴土木,或为实干之名而耗费民力。民力有限,当珍之慎之。”

    “真实干可兴邦,假实干则残民,且成酷吏,往皇上三思慎重。”

    “古往今来帝王多以仁孝治国,皇上仁孝之心日月可鉴。然皇上自幼在太上皇身边耳濡目染,太上皇性情刚烈好酷刑重责。而天下安定久矣,暴烈之法非长久之道。”

    “杀心太重,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皇上非开国之主,治国不可与太上皇如出一辙。若学其法,恐本末倒置,损伤贤名。”

    看到此处,朱允熥平静的脸上露出些微笑。

    “好你个刘三吾,竟然在折子里把皇爷爷都给编排了!”

    奏折里的文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细细想来,倒也不无道理。

    这个国家有着巨大的惯性,凡事真的不能操之过急,而且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和理念,也更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更改。

    对此朱允熥深有体会,真真是牵一发动全身。

    每个人都想当改革者,可如此庞大的帝国,如此悠久的历史,如此众多的百姓。盲目的改革就是不负责任,甚至可以影响到国本。

    所以他才没有登基之后,马上着手推行种种新政。

    遗折已看到了最后,上面的字迹显示出力竭之势。

    “罪臣回乡之后,日日三省己身,一生仕途半世高官仿若一梦。罪臣临老晚节有污,乃是臣犯了贪欲二字,又忘记了明哲保身。”

    “罪臣年迈,八十有余,能有如此寿禄已是天恩于我。是以臣死后,俭葬乡梓,一口薄棺两卷古书足矣。”

    “臣知陛下对老臣优渥,臣恳请陛下,勿予老臣谥号勿给老臣子孙封赏,清正家风方为根本,陡然富贵则子孙有患!”

    “臣,刘三吾叩首再拜。”

    风,似乎更大了,更多的叶子落下,盖住了朱允熥手中的奏折。

    那上面一笔一划工整的小楷,似乎让朱允熥再认识了一次,刘三吾这个人。准确的说,是再一次重新审视这个时代的人。

    时间,不只是时间。

    每个时间节点之内,活着的人,对于世界对于人伦乃至对于家国天下,都有着不同的见解。

    并不是说你从几百年之后来,你就一定比别人想的说的做的正确。

    符合时代的,才是正确的。

    对于刘三吾的死,除了悲切之外,朱允熥更多的是感觉到一种怅然。

    他们那一代人,都已老了,快去了。

    即便是比他们小一些的人,也正在老去。

    朝中如今六部的阁臣也好,鹰派的将军也罢,老人越来越少,多是壮年之人。

    新老交替...........

    这个词,让朱允熥再一次陷入沉思。

    ~

    远处,李景隆蹑手蹑脚的走来,在朱允熥二十步之外,挨着王八耻停步,然后抻长脖子张望。

    “万岁爷在那边坐了好些时候了。”王八耻低声道,“连膳都没用呢,这天又凉了,这可怎么好?”

    李景隆瞅瞅朱允熥这边,眼珠盯着王八耻,“老王,咱们老交情了,万岁爷这是........?”

    王八耻看看左右,低声道,“刘三吾没了!”

    “啊!”李景隆先是一怔,然后叹息道,“刘学士和我,也算是故交之人,即便知道他年事已高风烛残年。可猛的听说,心里也是有点不是滋味。”

    说着,又感慨道,“我得差人给刘家送份重礼,我爹陵前的神道碑,就是刘学士给做的。”说到此处,又叹息一声,“你知道我这人,最是念着旧情,记挂情分。”

    “不看别的,就凭这个,我也不能看着刘家把丧事办得寒酸了!”

    王八耻瞅他一眼,心中早就破口开骂。

    “跟杂家这装什么好心?还怕人家丧事寒酸?当初刘三吾倒霉的时候,可不见你曹国公念着旧情,帮他出头说话。刘三吾在老家的时候,也不见你年节跟人家通信送礼。”

    心中骂着,悄悄挪动两步,跟李景隆拉开距离。

    突然,也不知怎地,鼻子中一痒,猛的打了两个喷嚏。

    “你这是受风了?”李景隆笑道。

    王八耻赶紧掏出手帕擦擦鼻子,悻悻道,“这几天也不知怎么了,就突然打喷嚏!”

    “这打喷嚏也有学问!”李景隆开口说道,“打一个是有人想你,打两个是有人骂你。你刚才打了两个,定是有人在背后狠狠的骂你!”

    王八耻脸色一变,“杂家跟谁也没冤仇啊,谁骂咱家干什么!”

    就这时,御花园中的朱允熥回头,“李景隆来了吧?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