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始皇家的好圣孙在线阅读 -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80节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80节

    “陛下请看,雕字于版,如同印章一般,陛下可有印玺?”

    始皇帝点头,拿出一枚青铜玺,尔后在草纸上盖上。

    “正是如此,若是做一枚大大的印玺,当然,不是用金银铜玉,造价太过昂贵,可以烧陶,陛下请看,假设这一卷竹简是我说说的大陶玺,上面的字就是玺上篆刻的内容。”

    “只需要沾上墨水,往这纸上一覆……”

    最开始听起来只觉得异想天开,可当看到赵泗那个动作完成的时候始皇帝瞬间意识到什么。

    简单!

    太简单了!

    是的,印一本书不算甚么,可是如果印一百本一千本呢?

    如果把秦律刻于其上,只要有足够的纸张,只需要那么轻轻的一印……

    可以印多少?

    一千份?一万份?

    大秦一直在做普法工作。

    始皇帝并不执着于义务教育,法家也并不怎么支持教育普及。

    但是不管是法家还是始皇帝都很看重秦律的普及。

    百姓可以不读书,但是一定要知秦律!

    那么,有了造价足够低廉的纸张以后,有没有那么一个可能,家家户户皆有一本秦律?

    有没有一种可能,大秦高达数万的庞大的吏员队伍,都可以轻易读到大量的法家书籍。

    大秦想印什么就印什么,想刻什么就刻什么!

    光有造纸术,对于始皇帝而言只是多了一个可以取代竹简的工具,一个比竹简更加轻便廉价的书写工具。

    可是要是和印刷术联系起来,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陛下……眼下天底下书籍多为孤本,不知多少寒门士族,只剩家学一卷……有的甚至家学全失,字都难以认全。为了能够学习,他们大多数会成为贵族的门客……或者成为游侠,或者师从百家,尔后,才是成为吏员,亦或者为官……”

    “大贵族供养门客学习知识,挑选认为优秀的寒门士族来进行培养,而作为学习知识的回报,寒门士子则会……”赵泗还未说完,就被始皇帝打断。

    实际上,赵泗说的很含蓄,因为他不知道始皇帝对于普及教育这件事怎么看。

    当然,赵泗才没有异想天开在这个时代玩全民扫盲,普及教育到百姓。

    明清时期都得小地主才能供养出来一个读书人呢,秦朝?凭什么?

    赵泗所说的寒门士族,那是货真价实的贵族,只不过是家道中落,百里奚就是其中代表。

    寒门,你也得家里有门不是?

    这群寒门士族,因为身份低微,家道中落,只有三条路走,一,成为贵族的门客,二,学艺百家,三,成为游侠。

    诚然……这个时代大多数书籍都是孤本,秦王宫一定有没有收录的孤本藏书。

    但是!

    秦王宫的藏书量大啊!

    以往,寒门士子受限于家道中落,家传尽失,只能先成为百家弟子,或者成为大贵族门客,才能继续学习上升。

    也就是说,当秦国用得着他们的时候,他们身上大多已经打上了势力标签。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大秦可以尝试凭借丰富的藏书量和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踢掉中间商,自己赚差价呢?

    事实上,秦国一直都在做这种事情。

    譬如秦国的吏员培训制度,秦以军功进爵制度为根基,战场立功到一定程度,停战之时,或可被举为乡亭之长,或可被拔为小吏,由县府统一进行吏员培训。

    秦国基层吏员队伍出身干净,没有过多驳杂的势力标签和复杂且旺盛的需求也是秦国能灭六国的核心所在。

    七国皆变法,唯秦能贯彻到底,优秀的基层吏员培训和选拔机制才是原因。

    这群出身干净的吏员诉求很简单,上升,政治诉求比较单一,背后又没有太多复杂的人情往来。

    而六国的基层吏员,要么是哪家的门客,要么是哪家的弟子……要知道基层吏员才是改革落实的执行者!

    身上打上各家各派和大贵族标签的基层吏员,如何能够维持改革变法?

    可惜……似乎始皇帝对自己说的话并不是很感冒?

    不应该啊……赵泗眉头微皱。

    第一百零三章 始皇帝眼中,赵泗开了美颜!

    始皇帝并非对赵泗所说的普及教育不感兴趣。

    大秦目前的问题很多,一统天下以后基层吏员执行力不足就是其中之一。

    始皇帝很欣慰赵泗能够看出目前的问题所在,但是眼下的大秦同时进行的事情太多,尤其是在新粮尚未完全普及推广地方之前,做的事情太多,好事也有可能变成坏事。

    行国事,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可能有满足所有人利益的政策。

    但凡行事,必有矛盾,眼下大秦的矛盾已经够多了,始皇帝清楚,现在的大秦正如烈火烹油。

    作为极限微操大师,始皇帝知道赵泗口中的普及教育拉拢寒门士子的事情要做,但绝不是现在。

    他要做的是让帝国处于极限,保持高速运转,而非矛盾炸裂开来以至于帝国停摆。

    “新粮还尚未普及地方……”始皇帝看向赵泗微微点头。

    赵泗微微点头,心中略微了然为何始皇帝现在不太感冒,并非始皇帝看不出其中好处,而是大秦眼下底蕴不够,没有余力再去办多余的事情,秦始皇时期,大秦同时进行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多到,完全处于极限,超高速建设着一切,沟通天下四方,统一文字习俗……始皇帝只用了廖廖二三十年,就将这些事情办了大多半。

    “不过,这些东西都要弄出来。”始皇帝沉吟片刻开口道。

    “既然如此,将蓝田大营匠人抽调至郎中令,你可另从少府抽调工匠,以为所用。”始皇帝开口,对造纸术和印刷术表示了高度支持。

    虽然现在不做,不代表以后不做。

    大秦的吏员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始皇帝怎么可能不想解决?

    “既然如此,臣可否讨些爵位赏赐。”赵泗笑着开口。

    “哦?”始皇帝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事情还没办好,就讨赏,可非人臣所为啊……

    不过出奇的,始皇帝居然并没有对赵泗这种近乎于出格的要求表示不满,只是静静的看着赵泗,等待着赵泗的解释。

    赵泗这个小子,能力不足,不能主导实施一个政策,却能够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建议,有时候甚至能够让始皇帝都茅塞顿开。

    为人方面,虽常有冒失之举,但是进退有度,不会冒冒失失到触犯他人底线……

    连始皇帝自己都未曾发现,现在的赵泗在他眼里都已经多了一层滤镜,就像在始皇帝眼中,赵泗开了美颜一般……很显然,始皇帝不相信赵泗会干出来这么没脑子的事情。

    哪怕是王翦行军途中屡次要赏,本质上也是为了污名化自己,君臣二人心照不宣,始皇帝压根没把赵泗往坏处想。

    “是这样的,臣所求爵位赏赐,并非其他,而是用作赏赐。”赵泗开口说道。

    “眼下大秦,虽有工匠赏赐之制,但是太过于模糊,而且最高不能超过不更,臣以为不妥。”赵泗开口。

    秦国是有发明创作奖励的,譬如说有的农人改进了耕种的方法,能够提高粮食产量,就会送到县府讨论,以作赏赐。

    有的工匠能够做出来提高效率的工具,也会得到奖励赏赐。

    只是一来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二来则是赏赐界定太过于模糊,而且有最高上限。

    最高只能赏赐到不更爵位,也就是说,不能完成不更到大夫的进阶赏赐,不更以上,不作赏赐。

    这个律法是由商君亲自制定,提出给予工匠农耕善者奖励是为了发挥匠人和农户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粮食产量,提升工具之利。

    不给太多,上限不更,是因为秦国乃耕战之国,过了不更就是大夫,大夫爵位已经可以于战场上成为小将,为官也可以主政一处。

    这是硬性规定,这个时候的官爵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必须要有真刀实枪的功勋才能为将或者为政。

    哪怕是宗室子弟都得入阵,否则宗庙那边是不给开俸禄的。

    若是发明创作的奖励没有上限,就怕会出现有人为了不上战场躲在家里另辟蹊径刷功劳,可以不从小吏做起,不从战场士卒做起。

    这就违背了法家猛将起于行伍,宰相起于州部的初衷了。

    要知道大贵族在这个时代,家中都是自成体系,圈养的匠人不知几何……给他们放开刷爵位的口子,就会出现秦军的将领,大秦的县官,没有任何基层工作经验,直接走马上任的现象。

    这也就是为何秦国是唯一拥有明确的发明创作激励计划,却没有能够推动科技大跨步式发展的主要原因。

    国情在此,奖励太少。

    但是作为战国时期唯一一个将发明创作奖励作为明确规章制度且能够执行到位的国家,秦工匠之事,又远胜于六国。

    这也是为什么赵泗弄出来了制盐术和马蹄铁,但是爵位却并没有得到很明显增幅的根本原因,到了赵泗这个地步,手上弄出来的发明只能够作为政绩纳入始皇帝的衡量考虑,而不能作为直接功劳兑换发放。

    商鞅制定相关律法之时已经考虑的十分清楚,秦国的耕战体系不容许遭到任何破坏,这是秦国的根基,不能留出来任何空子。

    但实际上以赵泗的角度来看,倘若有人能够搓出来火枪火炮,改进大秦的冶炼体系,弄出来高炉钢,那就是给封侯也不为过。

    当然……赵泗是站在两千多年后的时代来看待,才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古人,能够看到的只有眼下,充其量目光跨过百年千年,但终究也越不过耕战方为国本。

    赵泗心中其实有一个模糊的想法,这次,只是一个小小的实验,一个验证自己心中某些猜想的实验。

    如何激发发明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一定是赏赐,一定是厚赏!

    赵泗是知道大方向的,可以让这个时代的发明者省略掉大量的试错步骤。

    赵泗是能够直接给他们指明前路的!

    “针对造纸术和印刷术,臣想要一个大夫爵的赏赐,三个不更爵的赏赐,之下爵位,斗胆请求陛下给臣便宜行事之权。”赵泗躬身开口。

    通过发明创作,完成阶级跨越,这在秦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赵泗,就是要开这个口子!

    当然……他并非是要和商君对着干。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行伍这个理念赵泗十分认同,赵泗并不打算破坏。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又能够不破坏秦国耕战体系,不破坏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行伍的大前提的同时,又能够……让发明创作者得到足够的激励呢?

    赵泗打算做个小实验!

    作为一个穿越者,赵泗清楚自己的优势,哪怕读了再多的书,他的优势也不在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