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都市小说 - 我在侯府当调解员,被全家宠了在线阅读 - 第127章

第127章

    说到激动处,太子上前拢住太子妃。他本是不愿意和太子妃行房的,可妻子帮他良多,他多少得给她几分颜面。

    而太子妃上次受他讥讽,虽心中屈辱,但仍是放下架子去学了些伺候人的手段。

    太子见往日死鱼一般的太子妃今日忽然开窍,一时情致高涨。

    二人倒是空前和谐。

    及至云停雨歇,太子穿上衣裳便走,太子妃虽有些失落,但想着他到底比往日体贴不少,便也没再多想什么。

    她仰躺在床上,臀下垫着一个高高软枕。她轻轻将手抚在平坦小腹上,眼中满是势在必得。

    她一定要和皇后一般,早早生下嫡长。如此,她才能稳坐太子妃、皇后、乃至太后之位。

    而另一边的太子却还有些不满。

    往日的端庄妻子,如今学着那等下贱之人的惑人法子来伺候他,他是心中爽快。

    但他偏好凌虐猎奇,这些手段却是不能施展在嫡妻身上,故而总觉得隔靴搔痒。

    正当想去宠幸美妾之时,他忽然收到一封信。展开信纸迅速看了几眼,太子嘴角勾起一抹笑。

    有意思。

    他收好信纸,将手背在身后,脚步轻快地准备出京。

    ……

    短短几日,朝堂之上闹翻了天。最终皇帝下旨,命陈信暂代锦衣卫指挥使之责。

    陈信上门讨要文书时,姜蜜依着谢知让所言,借着整理文书之由将他打发走。过了几日,她特意挑陈信不在之时,命家中护卫将文书送至北镇抚司的库房。

    陈信收到文书,发现最重要的那些通通不见了,自然要找姜蜜。

    他三番五次登门,姜蜜避而不见,心中怒气越攒越深。

    终于在一日,陈信爆发了。他领着一群锦衣卫将宁安侯府包围。

    锦衣卫气焰嚣张,一进侯府便要搜寻,却被侯府护卫抵挡在外。

    “放肆!此处乃是宁安侯府,由不得你们撒野!”

    范护卫乃侯府护卫长,此刻对上锦衣卫,气势分毫不输。

    “锦衣卫办案,你胆敢阻拦?”

    “拱卫侯府,乃世子吩咐。诸位若是来办案,还请带着文书登门,我们自当予以配合。但若要是强闯,也休怪我们不客气。”

    “锦衣卫乃陛下亲卫,可不受三法司的管制。这侯府,我们想查便查,想进便进。你若再敢妨碍我们办案,格杀勿论!”

    “我家世子还在时,你们连侯府的门都踏入不了一步。如今倒是作威作福起来了?当真是小人得志!”

    两边互相叫骂,谁也不服谁,却也没人敢先动手。

    陈信眉间露出不耐,按下绣春刀柄,冷声道:“贵府先世子到底在锦衣卫任过职,我便给你们这个面子。去叫你们少夫人出来!”

    “我道何人在此喧哗,原来是陈同知。不知大人寻我,有何贵干?”

    一听“陈同知”三字,陈信脸色骤然变得十分难看。

    第105章 归来

    人群中让出一条路,姜蜜缓缓走出来,直面锦衣卫。

    陈信死死捏紧手中的刀,因太过用力,关节处甚至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姜蜜方才那句“陈同知”,无疑是在羞辱他。

    他父亲乃是上一任指挥使,父亲死后,这位置本该是他的。可偏偏来了个谢知让,他只得屈居人下做一个指挥同知。

    如今陛下让他暂代指挥使一职,虽只是暂代,但他早就将此视作囊中之物。北镇抚司上下,多少人都喊他一声“陈指挥使”。便是那些不肯改口的,也只含糊称一声“陈大人”。

    谢知让身边这一个个,还当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谢少夫人,之前我同你要的那些文书,缺了不少。这些都是锦衣卫经办之案的重要证据,还请少夫人如数归还。”

    姜蜜眉头微挑,有些惊讶,“文书我都是整理好,叫人送到北镇抚司去了。怎会少呢?莫不是有人从库房拿错了?”

    “谢少夫人,你同我装疯卖傻,可就没意思了。”

    “陈同知,瞧您这话说的。我将东西完好无损地送到府衙,如今东西少了,陈大人不自查,倒来我这里耍威风,当真是可笑。”

    “谢姜氏,你休怪我不客气。”陈信盯着姜蜜,眼神生冷。

    姜蜜亦不退让,沉声呵斥:“陛下未将外子免职,他乃是你上官。如今他死生未明,你却跑到他府上来作威作福,也真是不怕遭人戳脊梁骨!”

    陈信面色几变,终是忍了下来,“那丢失的文书,谢少夫人最好还是再回去查看一番,若当真遗漏在贵府,还请谢少夫人如数归还。”

    他顿了一下,又道:“今日登门,还有一事。淮阴侯说当年分家之时,有不少契约文书遗漏在贵府。但他实在不想登门,便拜托本官替他将东西拿回。这是淮阴侯府给的单子,还请谢少夫人将这些契约寻出来。”

    姜蜜听到这话,却是一愣。这般理直气壮,她都要怀疑是否是自己耳朵有问题。

    “我倒是不知道锦衣卫这般助人为乐,竟代替顺天府帮人上门讨公道来了。若这真是伸张正义之事,倒也不坏,偏偏是替人当强盗来了。当年分家之时,一应产业全在官府过户、登记造册,哪处田产归淮阴侯府,哪处庄子归宁安侯府,皆有迹可循,还由不得他说什么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