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耽美小说 - 升官发财在宋朝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17

分卷阅读117

    事专横强势的前宰相寇准后,赵恒就变得不喜过于骄狂自满、张扬高调的人才了,宁可亲自去选端谨诚实、谦逊克己之人,充当身边重臣。

    晏殊听出官家对此的态度,心念一转,面上仍是不笑的模样,只认真地以不甚赞同的口吻道:“然再过几日便是殿试,他若为重一人之诺,却因此病了,届时不得入殿,可不使官家错失了一良才美玉?”

    他心知肚明的是,当年能得皇帝破格提拔,是自身实力足够争取,也是运气好。

    现既然陆辞也有这个运气,他便推上一把,又能如何?

    与曾数次欲阻挠他升迁的寇准相比,晏殊对朝中暗暗较劲的南北势力,倒未怎么放在心上过。

    只因他曾被寇准针对,便被所有人归于跟寇准敌对的南派了。

    可晏殊却看得明白——哪怕官家行事越发糊涂,要求稳健,还是得彻底站在官家这边。

    现是官家主动问起了陆辞,他便送一阵东风去。

    赵恒一听,也觉得颇有道理。

    自开朝来,也就几十年前出过一位三元及第的人物。

    要是陆辞争气,能在自己治下再出这么一位文曲星来,流传下去,因人才济济,他也是面上有光。

    难得遇到个模样赏心悦目,才学亦极傲人的青年才俊,要放任其因区区一赌约耽误了正事,那还了得?

    加上他此时心情不错,一来灵感,兴致也跟着来了,笑道:“那我不妨插上一手。”

    这场充满偶然的心血来潮,莫说是别人,哪怕是晏殊和赵恒这对君臣本人,都没预先想过。

    在半盏茶后,还在任店里享用饭后甜点的陆辞一行人,就毫无准备地得了一道御笔亲书、内容极其简明扼要的诏书——

    “且莫跳河。”

    陆辞诧异之余,便是哭笑不得。

    且不说消息是怎么传进宫里的……史上有个奉旨填词柳三变,怎轮到他就变成奉旨不跳河了?

    在茫然接旨后,负责传诏的内臣因十分看好这位刚刚夺得两元,原本就前途不可估量,然而还未进到殿试这关,就已颇得官家恩宠的陆解元,不禁玩笑了句:“得官家如此关怀厚爱,陆省元往后与人打赌时,可需慎重啊。”

    对皇帝身边心腹内臣的小小示好,陆辞自不可能不识好歹地推拒。

    “多谢提醒。”

    但他也掌握好了分寸,并不表现得受宠若惊,以免有谄媚之嫌,而是客气得体地再次致了谢。

    见他性情稳重,毫不轻浮,内臣对他忍不住更看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宋真宗为了喜欢的人才破例下旨什么的,次数还不少。以下举例:

    朝廷南郊祭祀大典,为了表示对神的敬畏,真宗特意下诏:所有参与的行事官员,必须身体健康,不得用“老疾幼弱”者。而新任秘书省正字晏殊先生只有十四岁,属于“幼弱”行列,不得参与南郊活动。晏殊于是上章,声称愿意“观大礼”。史称“上怜其意”,真宗喜爱他的这种心意,破例允许他参加,为此另下一道诏旨:京官中有年未及十五岁者,如果愿意赴南郊陪位观礼,可以自由参加活动。

    2.真宗欣赏诚实的臣子:

    当时殿试时,试诗、赋各一首,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但晏殊毫不怯场,史称“神气不慑”,下笔而成,用的词语允当而又丰富。过了两天,再试诗、赋、论。晏殊拿到试题后,很真诚地说:“这个赋的题目,十天前我曾经做过,请给个别的题目。”真宗喜爱这个小家伙的“不隐”,觉得晏殊淳朴正直,就改了题目试他。题目完成后,真宗看过,多次赞赏不已。这样试下来,证明这个小孩子确有真才实学,国家得士,真宗更高兴了。

    晏殊的‘不隐’,还有一个体现:

    当时的馆阁臣僚都很喜欢嬉游宴赏,出入于汴梁酒楼歌舞之地。此事,大宋不禁,但真宗更喜欢端谨之人充任东宫文职。晏殊接受任命的时候,真宗将这一层意思说给他听。不料晏殊回答道:“臣不是不愿意宴游,真是因为家道贫寒,办不起宴席。臣要是有钱,也会出去,无钱是不能去的。”真宗更嘉赏他的诚实,史称“眷注日深”。

    3.晏殊当年的竞争对手:

    与他同科的另一名进士姜盖,来自河北大名府,只有十二岁,二人都以“俊秀”声闻天下。

    寇准从一开始就心情不爽,很想“抑制”晏殊、提拔姜盖。他给出的理由是:晏殊是江外也即南方人。按传说中太祖时的意见,南人不得为官,但真宗太喜欢晏殊了,就回击寇准说:“朝廷为天下取士,只求有才干之人。四海一家,岂能以南北远近而限制?大唐名相张九龄,更在岭南僻陋之地,难道能弃置不用吗?”一番话说得寇准没法答对。

    晏殊、姜盖应“童子试”后,晏殊成绩更佳,赐进士出身,姜盖低一级,赐同学究出身。更赐晏殊秘书省正字,相当于国务院机关秘书。

    以上皆出自

    第六十八章

    陆辞虽不解居于深宫之中的皇帝,究竟是如何得知他这一小人物的事情的,但圣旨既已下达,且还当着了无数人的面,也就没有再追究缘由的必要了。

    在其他人眼里,这更是不得了的大事——在尚未殿试登科的情况下,就已受官家如此昭显恩宠的,陆省元怕是近些年来的第一人了。

    在领旨后,陆辞果断在诸人各异的目光中离了任店,回到院所之中。

    等将厚重的木门严实地关上了,他才重得了安静。

    横竖殿试将近,接下来的这几天,他是不准备出门的了。

    在写信将登榜的喜讯告知家母后,陆辞就整理起了他所归纳的学习资料来。

    相比解试省试,殿试所考的内容要简略许多,直接去掉了帖经、墨义和策,唯留诗赋论三题,且都并在一日。

    虽说极大地缩小了所试范围,但对长于策论的陆辞而言,可就完全称不上有利了。

    众所周知的是,省试以诗赋定去取,但以策论定高下的。

    他正因长于策论,才得以瞎猫碰见死耗子,夺得意料之外的省元。

    等到殿试这步,策不再试,唯剩论不说,还被排在诗赋后头。

    不得不舍长用短,他自然就如被生生断一臂般难受了。

    而且这回莫名其妙地受到过多的关注……如若发挥失常,折戟沉沙,丢的可不止他一个人的脸,恐怕还有对他额外恩宠的官家的。

    要让官家失了颜面,可不就意味着,他的仕途尚未开始,就已走到尽头了。

    再联系上省元能带给他的升甲优待,陆辞保守估计,自己若无杂犯,肯定不至于被黜落的地步。

    那哪怕落到最末的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