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9
精明,对付内阁大臣都有理有据,感觉他一晚上就成长了,这样的人,哪里还用他提醒权利的重要性。 所以错过了昨晚,他就再也没办法让皇上放权给他了吗? 赵瑾不甘心的道:“那奴婢能为万岁爷做点什么呢?” 杨厚照想了想道:“暂时按兵不动,朕要看刘健到底有多刚直硬气,看朕都给了他台阶下,他还会不会递折子请求致仕。” ***** 书房中,刘健坐在书案后勾下最后一笔,然后放下笔,等着字迹干。 崔静业就站在他的对面,这位尚书大人此时脸上都是惋惜之色。 他道:“大人,三思而后行啊,皇上在殿上说了,让您写折子,这是皇上给大家台阶下,您不能就真的写了啊。” 可是就是因为皇上说了,让他写折子,他不写,六十多年的老脸往哪里搁? 听了崔静业的话,刘健脸色十分不好。 道:“你们不愿意附议没关系,总之八虎不除,我是不会留在朝廷的。” “你若是留下来的话,那以后记得常常规劝皇上,亲贤远佞,别让他被内侍给迷惑了,不然说出去,满朝的文武,却都比不过几个太监,读书人多么丢脸。” “至于我,你也不用管了,你看,事到了关键时刻才能看出朝廷养了一些什么人,都是官迷,都怕了八虎,一说到致仕,这几天没几个人来跟我商量的,真是人还没走,茶就凉了。” 最后长长一叹,字迹也干了,站起来抖落抖落奏折,然后仔细的合起来。 他的声音幽怨,抖搂奏折的手有些颤抖,脸颊也不自然的涨紫。 可以显示出他此刻非常生气。 应该从殿上回来,连续三天元辅大人都非常生气,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在坚持斗争,而皇上的态度,让他有点骑虎难下的意思。 其实他并不想致仕,拉更多的人,皇上就会害怕,最后才会妥协。 所以明明是孤立无援,是一种力不从心只有一个人坚持的孤独愤怒。 崔静业和刘健是师生关系,看着老师那不断翘起的胡子都带着孤独之色,他心头一怒,道:“老师,您这折子,学生附议。” 刘健抬起头用激动的目光看着他:“真的?” 后又摆摆手:“你好不容易官居三品,不要因为我毁了,我一个人走吧,他们就都高兴了。” 崔静业道:“老师,您不要说这种丧气话,看不惯八虎的人多着呢,不过是皇上这次行事太出人意料,他推出马永成来,就是妥协之意了,所以百官不好再逼迫,但是有老师带头,咱们再走动走动,我相信会有很多人附议,老师不方便,我去游说。” 刘健激动的抓住学生的手,道:“敬业,咱们都是为了朝廷的百年基业,并不是为了个人,你把话跟他们说清楚,不附议,都等着做八虎的走狗吧,尤其是杨宁,他最听我的,去找他,他再附议,这分量就重了,别人会看脸色的。” ***** 小酱坊胡同的三进大宅里,杨宁的书房此时是高朋满座。 刘健要致仕,刘健是首辅,杨宁是次辅,以前杨宁都是跟在刘健后面的。 所以跟杨宁交好的一些官员,都来杨宁家看看杨宁的意思。 本来八虎名不正言不顺,手中都掌握大权,有凌驾百官之上的苗头,作为读书人,怎能容许宦官专权,就应该跟着刘健致仕。 可是皇上祭出了马永成,其他七虎暂时也没什么动静,像是在夹着尾巴做人,所以这件事,文官其实已经赢了。 杨宁没有躲着,来人就接待,内阁除了刘健和李阳东都在,六部的侍郎也都来了,都站在书桌前,等着他表态。 杨宁问道:“不知道西月那边有什么打算?” 李阳东掌管户部,户部一位侍郎道:“李大人这几天身体不适,闭门谢客。” 这位大人说完,屋内顿时一静。 这个节骨眼上“身体不适,闭门谢客”那不就是逃避吗? 看样子是不想附议刘健的折子了。 杨宁垂眸思考起来。 今天在内阁小三楼的时候,崔静业来找他,游说他附议。 其实他已经躲刘健和崔静业好几天了,刘健余威犹在,本来他应该跟着附议,可是刘健要是走了,他就会是首辅。 读书人十年寒窗,一朝中第,谁不希望出人头地,机会就摆在眼前,他难道真的要错过去? 而且刘建不是想走,就是想多拖些人下水帮他,一个不成就会搬石头砸他们自己的脚。 可是如果不附议,又怕刘健不依不饶,好像他贪慕权势一样,再坏了名声。 怎么办好呢? 屋子里还是那般沉寂,只有长案上的灯光越发明亮。 杨宁知道众人都在等他的态度。 说白了,附议可以跟风,如果大家都附议,你不附议,那就是八虎一伙的,会被人排挤,所以众人都怕被排挤,才会你看我我看你。 他抬起头道:“那诸位的意思呢?皇上做到这种让步,其实我们做臣子的应该体谅,若是再得寸进尺,怕龙颜大怒,那不知道是什么后果。”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杨宁摇着头,然后抬起头又问:“诸位的意思呢?诸位怎么想的?” ***** 清宁宫的书房,杨厚照发出一阵嘲笑似的爽朗笑容:“哈哈哈哈……他真的一直问,诸位的意思呢?真的一直问吗?” 恭敬的站在他面前回话的正是赵瑾。 赵瑾在之前的事件中没有捡到便宜,但是他绝对不是坐以待毙等着天上掉馅饼的人。 现在皇上和内阁的战争还没完,他当然不能让内阁的人胜利了,但是皇上不见得心思都在斗争上,所以他得表现出来对皇上的忠心和处理事情的才华。 所以他就擅作主张的开始监视文官们的行动。 ☆、第二百五十章 杨宁有问题 本来这是锦衣卫的职责,锦衣卫特务遍布各地,线人不计其数,想打听什么事太简单了,恰好赵瑾有锦衣卫的朋友,现在消息都在他手。 昨晚杨宁家的聚会,谁说了什么,他都了如指掌。 书房里就他们两个人。 赵瑾看杨厚照高兴,赔笑道:“可不是呢,万岁爷,这话都是有隐喻的,杨大人也不想致仕,可是又怕别人附议他被戳脊梁骨,于是就不停的听别人的意见,而那些人呢,还在看他的意思呢,于是就你问我,我问你,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第一个拿主意。”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估计就是这么来的。” 杨厚照笑的就是这个。 被赵瑾绘声绘色一学,再次哈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他抬头问着赵瑾:“那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