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露 - 历史小说 - 争魏在线阅读 - 第1107章

第1107章

    当初南中动荡,只要霍弋点头,就可以割据自立,大秦想平定此地,必然要花大力气。

    而他却毅然选择归秦,忠孝仁义,堪为当世之楷模。

    这才是杨峥心目中士人的形象。

    南中也因为他在,使大秦没有后顾之忧。

    其麾下将佐,杨稷、毛炅、解系、孟月、马融、李松、王承、董元等人,皆是忠勇之人。

    “封霍彪为南中都督,承袭霍弋之爵位,封七皇子杨晃为滇王,出镇南中。”杨峥思索一阵后,下了两道诏令。

    霍弋长子早夭,剩下两个儿子能力平平,都是文吏,恐怕很难驾驭南中形势,只有霍彪在青营多年,文武双全,忠勇可嘉,还是杨峥的女婿,自然是最适合的人选。

    七子杨晃只有十二岁,但非常时期,为了江山社稷,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多少百姓家的孩子十二三岁就已经是家中不可或缺的劳力。

    再说让他去南中当王爷,不是派他上战场。

    身为大秦宗室,就要有为国牺牲的觉悟。

    “父皇当追封霍都督,以示朝廷之器重。”杨旭提醒道。

    “旭儿提醒的是。”

    第二日大朝,群臣商议,追封霍弋为太尉,加封云南郡公,谥号“襄”。

    辟地有德、甲胄有劳、因事有功、协赞有成、威德服远曰襄。

    大兴为之举丧三日,以示对霍弋的敬重。

    霍彪临行前泪流满面的跪在杨峥面前,“有霍家在,南中永为大秦国土!”

    杨峥勉励一番,“霍家素来忠义,卿何须多言!”

    南中疆域非常大,大秦并没有完全掌握,更没有精力去经营。

    中原还有很多无人区……

    所以封霍家,再封一个亲王是最佳选择。

    第八百四十九章 文武庙

    “文庙和武庙建的如何了?”当初杨峥就有建造文武庙的想法。

    霍弋虽然追封,上了谥号,但杨峥觉得还不够,汉末三国,野心勃勃之人如过江之鲫,霍弋识大体,举南中而归大秦,怎么拔高他都不过分。

    赵阿七道:“已经落成,嵇中散仍在细细雕琢之中。”

    嵇康之人什么都好,就是太精益求精了……

    丹青、书法、音律全都冠绝当世,大兴落成之后,大概是读书读累了,在家打铁,花费巨大心血作宝剑名刀五柄,一经问世,上门求购者络绎不绝,有人花百万钱购买,嵇康却嫌自己铸造的刀剑锋芒太过戾气太甚,大为不祥,全都投入炉中融毁。

    然后读书著述,写了一本《养生论》。

    一经问世,关中纸贵。

    杨峥也弄了一本仔细研究。

    “召集太学名士大儒、朝廷文武,商议人选。”

    “唯!”

    人选自然很快就评选出来了。

    长长的一大串人名,文庙孔子、孟子、颜渊、颜回、冉雍、冉耕、冉求、言偃、宰予、仲由、端木赐、公羊高、左丘明……

    前后有六十多人。

    关键很多人杨峥听都没听说过。

    而武庙就显的很单薄了,姜尚、张良、范蠡、白起、韩信、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廉颇、李牧、曹参、周勃、卫青、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寇恂、贾复、耿弇、段熲……

    一共不到三十人。

    商周至今数千年,才这么点人,有些说不过去了。

    当然,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陆逊等人都是蜀吴两国的,不好评定。

    张辽、曹仁等都是前朝大将,邓艾、郭淮跟杨峥有过节。

    羊祜、杜预、王濬、陆抗这些人都活着。

    “文庙之人要有传世著作或治国之才,武庙之人要有安邦定国的战绩,让他们精简精简,可以增加老子、鲁班、墨翟、韩非子、卢植、郑玄、荀彧等人,武庙之人不必局限于两汉,魏蜀吴三国已故大将都可以入列。”

    名单很容易就能看出朝臣们的倾向,大多是儒家中人。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颇大。

    杨峥觉得独尊儒术没有问题,但也不能废弃道、工、墨、法等学派。

    以儒为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杨峥的目标。

    天地万物都需要一定的良性竞争,人如此,国家如此,学术也是如此。

    一家垄断,只会失去活力,内部腐朽。

    再说老子、鲁班、墨翟、韩非子等人学术跟儒家并无多少冲突。

    道家、法家其实已经跟儒家融合。

    墨家虽然式微,但还是有不少拥笃者,太学中有鲁胜、乐壹二人重新注释《墨子》。

    任何一个学术都有糟粕和精华,墨家中的糟粕不少,但精华也非常多华夏古代逻辑体系就诞生在墨子中,还有基础的宇宙论、物理学、数学论述等。

    杨峥忽然想起明朝的永乐大典。

    以后天下统一了,完全也可以弄出一部大秦版的《永乐大典》,将各家学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立为显学,华夏的思想、学术体系将会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一个穿越者,不是带来多少技术,技术这玩意儿离不开生产力。

    而是引发一个思潮,改变这片土地上人的思维方式。

    编纂《大典》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这个时代,书籍和知识都被士族垄断,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