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个时代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开国皇帝办不成的事。 至于武庙,在杨峥看来,东汉开国的几个大将明显有些水分,一个马援就够了。 卫青、霍去病的排名有些低了。 飞将军李广……一言难尽,一场胜仗都没打赢,动不动就迷路,如果不是《史记》的拔高,李广不会有这么大的名气。 两天之后,新的名单呈上来。 这一次用心多了。 文庙的人作了很多削减,孔门七十二贤削减到十二人,增加了老子、鲁班、墨翟、韩非子、张衡等人,还有诸葛亮、卢植、郑玄、荀彧。 诸葛亮拉拢蜀中士人,卢植拉拢河北士人,郑玄安抚山东士人,荀彧则对应中原士人。 四人绝对够资格。 杨峥并无异议,文庙人选中,居然还有曹植,这算是一个创举了。 身处这个时代,就会知道曹植的文学成就有多高。 白马篇、洛神赋都是千古绝唱。 在杨峥看来,华夏五千年间堪称“仙才”者,唯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武庙多了张辽、夏侯渊、曹真、曹彰、毌丘俭、关羽、张飞、姜维、周瑜、陆逊、吕蒙、丁奉、霍弋。 杨峥提笔把吕蒙的名字划掉了。 偷袭背刺玩的再漂亮也上不了台面。 跟周瑜的赤壁之战,陆逊的夷陵之战差了不少,其实偷袭荆州也是陆逊参与谋划的…… 原本邓艾也应该在列,文治武功天下罕有,不过这个时代,他的才华没有发挥出来。 邓艾、郭淮污点太多,没资格上,杨峥索性把陈泰的名字加了上去。 毕竟是老上司,当年若不是陈泰手下留情,哪有自己的今日? 司马昭当街弑君,陈泰吐血而亡,也算是以死明志了。 杨峥仔细监察了一遍,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战国时代的人物差不多了,东汉的人物也够了,三国人物加上去不少。 看来看去,忽然知道缺什么了,文臣有了,名将有了,却少了西汉的几位著名使臣。 苏武、班超、张骞、傅介子,还有十三壮士归玉门耿恭。 比起开疆拓土的武将,班超、张骞、傅介子这些人才是真的牛。 大忠、大义、大智、大勇,是汉人锐意进取的代表人物,这样的人其实比打内战的名将更具有时代意义,也更激励人心。 这样的人物若是能出现在大秦,杨峥心满意足了。 文庙和武庙争议最大的是诸葛亮,两边都有他的名字。 魏晋时代的人,普遍推崇诸葛武侯,智将、忠臣、贤相、权臣四位一体,跟司马家一对比,差距顿时就出来了。 三国人物,前三十年看曹孟德、刘玄德,中三十年看诸葛亮、司马懿、陆逊,后三十年看姜维、邓艾、钟会、羊祜、陆抗。 第八百五十章 邪佞录 “诸葛孔明擅治国,六出祁山而无功,一生从无大胜,何以位列武庙?”杜宽、张斅等文人更想把诸葛亮拉入自己的阵营。 卫瓘道:“猇亭之败,蜀汉精锐尽失,危在旦夕,孔明收拾山河,重振旗鼓,以蜀国一州之力,进伐大国,逼司马懿固守而不敢出,何为大胜?” 诸葛亮治国的才能无人质疑。 但战绩上有人说三道四,杨峥记得后世也是如此。 若是看看诸葛亮的对手,就不会有这个质疑了。 曹真、张郃、司马懿,全都是名震天下的人物。 前两个只能算是名将,但后面的司马懿可不是普通人物,一生十战,七胜两平一败,做人又忍又稳,出手狠、准、毒辣。 只在诸葛亮手中两平一败。 再换个参照物,郭淮一生战功赫赫,单独面对诸葛亮时,被打的丢盔卸甲。 “诸葛孔明既入文庙,也入武庙!”杨峥一锤定音。 放眼华夏,比他会打的,没有他的治国之能,比他会治国的,没他品行高。 尤其是经历了司马家一系列的骚操作之后,华夏需要一个精神楷模。 司马家三代经营,处心积虑,诸葛亮大权在手,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全对得起历代对他的褒扬。 而司马家造成的秩序崩坏,以及道德滑坡,信任危机,对华夏贻害无穷。 杨峥一句话就结束了争论。 李密、陈寿一干蜀中官员大喜。 文庙六十四人,武庙也是六十四人。 人选确定之后,杨峥带着文武百官前去拜祭。 禁卫在前开道,锣鼓居中随行,旌旗如云,车驾如河。 文武百官异常肃穆。 杨峥也是穿上了全身行头,玉制十二旒,锦绣玄色冕服,蔽膝、佩绶、赤舄,僵硬的坐在六匹白马拉动的御辇上。 杨峥一丝不苟的完成所有仪式。 越是隆重,就越能体现大秦对二庙的重视。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但一个忘记英雄的民族更为可悲。 弄完一切之后,杨峥还下令编纂《邪佞录》,从春秋时的伯嚭、易牙,到郭开、赵高、中行说,再到王莽、董卓、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贾充、王沈、成济等等。 将他们彻底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其中温县司马氏、平阳贾氏两族被定为“丑类”,只要大秦存在一日,这两族便要受天下人唾骂一天。